专栏名称: 纸上建筑
有趣的时事评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纪法指引  ·  【镜鉴】田蓉,任上被查! ·  20 小时前  
纪法指引  ·  【镜鉴】高光权,任上被查! ·  4 天前  
孙立平社会观察  ·  绝佳机会:一批老茶,限时半价。云南省茶叶协会 ... ·  5 天前  
孙立平社会观察  ·  【八面来风】这届退休老人,真有钱!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纸上建筑

疫情能否永远改变一些恶习

纸上建筑  · 公众号  · 时评  · 2020-02-23 16:40

正文

这一次新冠疫情对全民的实际影响要远超 17年前的非典。非典时期即便身处疫区中心北京,大多数人也只是感到恐惧。而这一次的武汉,几乎每一个居民都在见证身边的人、认识的人、甚至名人,一个接一个倒下,悲情的冲击令人几乎没有时间去恐慌。

现在全国民众都在承受代价,我们的生活方式不得不改变,像北欧人一样保持着遥远的距离,街面上高楼林立却冷冷清清,也像极了一个北欧发达国家的街景,那个传统的、拥挤的亚洲,一夜之间改变了画风。

然而,积习难改。近日疫情稍有好转,多地居民开始按捺不住放飞的心。论常理,家里憋得太久确实需要去大自然撒欢,然而实际上他们寻求的并不是空旷四野,而是过去习惯了的聚集之处:四川人开始坐进茶馆、江西人开始涌向集市、杭州人开始挤满西湖、北京人开始走上香山,香山路居然又恢复了周末堵车的盛景 ……话说不少香山村民还在家里躲疫情呢,看到此景瞠目结舌。

看来大家不是需要透气,而是需要人气,这种热爱聚集的古老基因真是顽固得可以。

很多网友也都曾设想疫情解除之后想干的第一件事,也并非走出去拥抱大自然,而是冲入街巷去拥抱热干面、胡辣汤、火锅、奶茶 ……所思未必是饕餮,最美不过人挤人。

最终,我们还是希望变回拥挤的亚洲人,而不是孤僻的北欧人。

当然,民族各有自己的性格,但是在某些方面,可能有些过分了。我们对热闹的追求是过分的,我们对饭局、聚会、年会等很多聚集性的仪式,更是狂热的。

普通人把外出吃饭当做家常便饭,年轻人把深夜撸串当做日常习惯,中年人把饭局社交当成事业一般,狐朋狗友每天黏在一起不嫌烦,同事上班互看一天,下班还要唱歌聚餐 ……大部分的聚集性活动并非必须,而是纯粹的娱乐环节,很多人假装应酬,天天大酒接小酒,有人乐在其中,也有人不胜其烦。

时尚女孩虽然不特别热衷饭局,但是也会甘愿为奶茶、火锅等流行事物排大队、挤人堆。无论男女都不喜欢孤独,逛街要喊闺蜜,偶尔一个人吃饭就掉眼泪。很大比例的中国人,真的是离不开人堆里的生活。

我们看欧美电影,很多主角都是孤独地住在某个荒僻之所,不知道在鼓捣些什么东西。而我们的电影,主角往往从热闹的人群中走出来,带着明确的社会标签,离开这种套路,几乎不会拍电影。

缺乏独立使我们离不开人群,而社会也严厉地要求个体不能脱离,孤僻的人会受到惩罚,会被另眼相看,我们必须参与这些多数毫无意义的聚会活动,才能算跟社会挂挡。

等到战胜疫情之后,我们是不是一定要回到这种毫无意义的热闹中去?

频繁聚集当然是传染病的温床。虽然不能因此就证明聚集是原罪,但至少提供了一个反思的机会。我们都一个月没有跟朋友、同事,甚至恋人、亲人见过面,是不是就失去了这些关系?没有。因为聚少离多,可能更让我们学会珍惜。同时我们发现,远程办公、在线沟通,都非常有效率,不需要饭局和应酬,不需要团建团拜,很多业务也在继续推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纪法指引  ·  【镜鉴】田蓉,任上被查!
20 小时前
纪法指引  ·  【镜鉴】高光权,任上被查!
4 天前
孙立平社会观察  ·  【八面来风】这届退休老人,真有钱!
5 天前
寻找中国创客  ·  招一流的员工,千万别省钱 | 创客分享
7 年前
脑洞故事板  ·  大师兄 | 蹦蹦戏的规矩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