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drpei
让父母少花钱,让孩子少受罪。 来自@小儿外科裴医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医脉通临床指南  ·  《炎症性肠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第三版)》发布! ·  昨天  
赛柏蓝  ·  国药原研崛起!三大系列领跑慢病领域 ·  昨天  
德大器械注册与临床  ·  生产许可证与注册证的关系?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drpei

孩子情绪爆发,要如何应对?

drpei  · 公众号  · 医学  · 2024-12-11 08:48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讨论了孩子是否具有自我情绪调控能力,并介绍了帮助孩子认识情绪和情绪调整的方法。包括通过生活场景进行情绪命名、社交小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孩子认识情绪,以及通过安静角、小火龙的“深呼吸”、情绪瑜伽等方法帮助孩子调整情绪。文章还强调了家长在情绪调控方面的示范作用,并指出孩子的自我情绪调控能力需要日常练习。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孩子具有基本的情绪调整能力和方法,如目光挪开、吸吮手指等,但由于大脑前额叶尚未充分发育,其情绪自我调整能力相对不成熟。

孩子面对激烈情绪时,需要大人的支持和帮助。帮助可以从认识和表达情绪两方面入手。

关键观点2: 帮助孩子认识情绪的方法包括:通过生活场景进行情绪命名、社交小游戏和角色扮演等。

这样做可以让孩子更直观地理解不同情绪所对应的表情、语气以及言行,有助于孩子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

关键观点3: 帮助孩子调整情绪的方法包括:安静角、小火龙的“深呼吸”、情绪瑜伽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平复情绪,增强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

关键观点4: 家长在情绪调控方面的示范作用对孩子至关重要。

孩子的自我情绪调控能力需要日常练习,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境来引导和帮助孩子进行情绪调整。


正文


我们写过一些文章一直在说,父母面对孩子的情绪应该怎么办?

今天,我们换个角度: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是否具有自我情绪调控能力呢?

其实小宝宝是有一些基本的情绪调整能力和方法的,比如紧张、害怕时会挪开眼光、吸吮手指头、寻找养育者的怀抱、抱着某个柔软舒适的安抚物或自言自语等。

不过,由于大脑前额叶还没有充分发育,相比于成人,孩子的情绪自我调整能力还是非常不成熟的,有时候面对激烈一点的情绪也不是那么有效果,所以在很激烈的情绪下,大人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帮助也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的帮助可以从帮助孩子认识情绪和表达情绪两个方面着手。

一、认识情绪

我们发现很多时候,如果家长能准确说出孩子的情绪状态,孩子就可以很快降低哭闹的强度,而这样做的前提是孩子自己也能明白家长所说的情绪状态是什么意思。

研究发现,如果家长在和孩子的互动中,经常和孩子就情绪进行命名和解释,孩子就能更多掌握和学习不同情绪的命名和含义,也能发展出更好的情绪理解、表达和调控能力。

具体的做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抓住生活场景进行情绪命名

比如孩子坐在椅子上晃,从椅子上掉下来了,看起来没有摔痛,但是吓到了自己。这个时候,父母可以在抱起孩子的时候,一边安抚一边说:“宝宝不小心从椅子上跳下来,是不是有点害怕、吓了一跳啊?”

再比如,孩子非常生气的时候,父母可以说:“妈妈看到你眉毛都竖起来了,看起来你真是很生气。”

这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小的时候,并不明白这些情绪名词是什么意思,所以父母一开始不用每次都要求孩子命名自己的情绪,大人帮助给孩子的情绪命名就好了。

给孩子的情绪命名,其实在另一个角度是向孩子展示:你的情绪妈妈能接受,你的情绪和感受也很重要。

相比于用打骂或者哄骗的办法让孩子压制情绪,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在面对自己的情绪时,不那么慌张和手足无措,后面才能更积极去寻求调整方法。

2.认识情绪的社交小场景和小游戏

社交小游戏可以和角色扮演相结合,既让孩子觉得有趣好玩,又能帮助孩子明白不同情绪是什么样的。

比如,想让孩子明白“害怕”是什么意思,可以借助于这样的情景:小怡看到一只很大、看起来很凶恶的狗在追赶一个小朋友(可以自由改变情景)。

我们用画画、涂色等方式,把小狗的表情表现出来,也可以去网上找一些恐惧、害怕的表情图片,让孩子选择故事情境中小怡当下的表情是什么。

推而广之,这种方法同样可以用到其它的情绪学习中去,比如:
  • 自己拼好的积木被小朋友反复推倒,所以很生气;
  • 摔伤了很痛,所以很伤心;
  • 妈妈给自己买了一个新玩具,所以很开心……

除了图片和社交情景故事,儿童期另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方法是角色扮演。

让孩子对绘本和视频里的小故事进行扮演,扮演过程中还可以进行角色轮换,这样让孩子更直观理解不同情绪所对应的表情、语气以及言行。

二、情绪调整和控制

帮助孩子认识情绪是基础,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引导和帮助孩子对情绪进行自我调整。

孩子的情绪自我调整能力是会随着他们大脑的发展成熟逐渐提高的,因为当孩子有更好的执行功能(注意力灵活转换能力、对之前相似情绪事件的因果逻辑的回忆、冲动抑制等),他们也能更好地开始使用情绪调整更进一步的策略。

这个过程中,家长自己是如何调控情绪则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孩子通常观察父母的方法,来丰富自己的应对策略。

所以,如果父母自己在面对情绪的时候是随意发脾气,攻击自己或者家人,孩子也非常容易学习到。

反之,如果父母在生气愤怒时会暂停,会在情绪平静后去复盘和思考更佳策略,孩子也会对愤怒的情绪有更好的管理能力。

我们还需要知道的是,孩子的自我情绪调控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教了、示范了,不代表他们马上就可以达到很高的水平,还需要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很多的练习。

下面介绍几个实用的小方法:

1.安静角

有些幼儿园会布置“安静角”:地上垫着厚毯子,放置着一个大毛绒熊(和孩子差不多高)和两个“抓握球”(柔软的,有一个球上有一些柔软的小突起)。小朋友如果很伤心或者很生气,可以申请到“安静角”去和大熊说说话,或者去捏捏“抓握球”把不好的情绪捏到球里。

我们完全可以在家里自行布置一个类似的“安静角”,不光孩子需要,大人有时候也需要,可以按照你和孩子的喜好布置。

2.小火龙的“深呼吸”

我们都知道深呼吸能帮助我们平复情绪,但是如果我们和小朋友说“深呼吸”,他们很可能不懂是什么意思,或者觉得做深呼吸很无聊。这个时候,小火龙就能帮上大忙了。

如果小朋友生气了,感觉自己变成小火龙了,身体开始变红,想要喷火,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是小火龙赶紧去闻一闻花香(深吸气),再去把一根点燃的蜡烛吹灭(深呼气),然后小火龙就会逐渐平静下来,再次变回平静的小男孩。

儿童绘本里有一本叫《生气也没关系》,也是一个小火龙(小怪兽)的故事,大家可以看看绘本,和上面小火龙深呼吸的方法一起使用。

图源:《生气也没关系》,点击图片👆可购买

3.情绪瑜伽

舒缓的音乐、舒展性的运动能帮助我们赶走不愉快,给我们带来轻松愉悦的感觉。小朋友也是一样,而且小朋友的“情绪瑜伽”里,动作可以模仿各种动物的标志性动作,会让孩子觉得很有趣:

  • 比如双臂上举、手掌合在一起,一摇一摆走路,就像长颈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