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顾子明明公
顾子明 政事堂
51好读  ›  专栏  ›  顾子明明公

未来十年最后一次的财富周期(下)

顾子明明公  · 公众号  ·  · 2018-12-12 22:26

正文



前文回顾: 未来十年最后一次的财富周期(上)




如今,很多坐在办公室的80后90后白领们,享受着“小资”的生活,总以为自己优于自己的父母。


其实,坐在格子间里面写代码和PPT的白领们,跟当年车间和工矿上的工人,在生产关系上并没有区别。


为了三五毛捧着手机等红包,和长辈们在菜市场为了三五毛砍价,乐趣都是一样的,为珍爱的手机套上壳,与长辈们把结婚三大件中的电视遥控器包上塑料布也是一个道理。


不一样的,只不过是产业经济结构升级改革,让新的产业链取代了旧的产业链罢了。


在产业链升级的过程中,虽然个人的相对层面并没有提升,但是生产力的提升增加了绝对消费力,因此相比于过去,给大家带来了极大的优越感。


反过来看,一旦收入增速下滑,就像曾经美国骄傲的汽车工人如今沦为“锈带工人”那样,势必引发民众的强烈不满。


而只有主动提前通过供给端改革带来的新就业,以及不断的消费升级,才能满足中国源源不断毕业的大学生,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所以很多时候,在中国产业搞升级不能等市场的调节,而需要依靠政府的主导,这也算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秘诀之一。


不信你看看中国的那些富豪们,哪一个不是赶上了政策的风口?




上篇文章,解读了中国成功的奥秘,在于大规模的基建以换取生产效率的提升。因此,我们也会明白,按照历史的惯性, 中国下一波的风口与“电梯”, 依然会是基建,毕竟,还有庞大的就业嗷嗷待哺呢。


但是,出来混都是要还的,大规模基建带来的负债,如今已经对工业和消费的副作用已经大于正反馈,曹德旺们都不得不把工厂往美国开,如果我们继续搞实体的基建只会适得其反,降低中国的劳动生产效率。


故而在历经五年的反腐之后,下一波基建的主要方向必然不会再是传统的房地产,而是 要为十九大报告中的那些“新动能”,搭建他们所需要的基建配套。


这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就像之前的三波房地产电梯,以及移动互联网电梯一样,只有抓住电梯上车,才会有机会。


那么,下一波的“中国电梯”是什么?什么时候来呢?




要解答这三个问题,作为中国人,我们要明白有一种经济规律,叫做中国特色。


1986中国发出了第一封“越过长城,走向世界”邮件,但是时隔13年之后,第一代互联网巨头BAT才先后诞生。同样,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标准在2000年就有了,但是时隔14年之后,第二代的移动互联网才迅猛崛起。


因为中国作为后发展国家,并非是有了技术,市场就会自发的形成,而是要看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如何搞基建,来人为的缔造庞大的市场。


就像80年之后的三波基建大放水,放水半年之后房价就会一路飙升,同样,99年和14年的互联网两波浪潮,分别源于98年中国政府组建了电信和联通,开始大规模铺设网络骨干网,以及14年拿到4G牌照的中国移动,以一己之力建了全球一半的4G基站。


记得90年代初上网需要5000的初装费和6块每小时的上网费,这种资费虽然能帮助电话局回收成本并获得巨额的利润,但是根本无法缔造中国庞大的互联网用户。


因此,在中国政府主导的两波提速降费之下,大规模基建为中国带来了庞大的互联网用户和移动互联网用户。


而正是用户的迅速扩张之后,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才会迅速产生效果。


因此,几乎所有的外国成功模式,移植到中国都会取得成功。甚至凭借着中国的人口优势,在第一次互联网时代,就使得淘宝反超了eBay,QQ反超了 ICQ。


更不要说,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凭借着中国移动巨额斥资打造的4G网络和廉价的资费,中国拥有了全球最多的移动互联网用户,阿里腾讯率先搞出来的移动支付和微信生态,反而成为了全球其他国家抄袭的目标。


因此,沿着 通过基建将原本 阻塞的庞大人口打通,利用人口和资本的聚集效应,实现高速发展这个中国成功的秘诀,我们会得出一个结论:


中国下一波的发展,跟之前的城镇化、互联网化、移动互联网化一样,根本的方向有且只有一个, 就是增加“消费者数量”。


但是问题来了,无论是中国城镇化还是移动用户,中国都已经近乎接近于极限,能够增长的空间已经不大,即使大规模投入也无法增加“消费者数量”。


因此,可以预见的是, 下一波的增加的“消费者”,很显然不会是“人”,而只能会是“物”了。


所以, 未来中国如果要将物品之间建立廉价使用的“物联网”,那么一定就要在5G领域进行大规模的建设。


毕竟,5G和物联网想要实现,需要投入的基站和资金要比4G多太多,以至于央企混改第一案,就是联通拉着BAT在一路绿灯之下的混改。甚至今年从CDR到科创板,也都是给未来的生力军们补充弹药的。




但是,知道了电梯是什么,未必会提前赶上风口,因为历史上, 以上一代技术的思路,模拟下一代技术的思路,都会撞得一头包。


譬如依旧抱着第一代互联网思路的百度,作为曾经中国互联网的霸主,如今早已被腾讯和阿里甩得很远。同样,如果腾讯内部没有孵化出微信而是继续依靠QQ,那么企鹅帝国也许早已沦为二线。


如今,以第二代移动互联网思路为内核的美团王兴和头条张一鸣,早已开启了对拥有搜索引擎这个绝对护城河百度的追赶。


就像世界第一架飞机,是由沙俄的莫扎伊斯基所建造,但是世界上却公认美国的莱特兄弟是发明者,这是因为莫扎伊斯基的飞机用的是蒸汽发动机,而相比晚了20年的莱特兄弟用的却是燃油发动机,双方驱动力的内核根本不一样。


4G和5G之间也是如此,不仅仅是速度的提升,而是速度和延迟突破了一个阈值。


就像蒸汽机的功率再怎么优化,也无法达到内燃机的效率,因此也就无法诞生飞机和汽车等现代生活最重要的几条产业链。


互联网领域也是如此,就像百度的搜索引擎再优秀,头条的引擎再垃圾,但是以移动互联网为内核的后者,提升的空间远比前者要大,在追赶前者并形成新的产业链时都会有着异常的优势。


而这种后发优势,能够打碎既得利益集团的禁锢,本身也是中国最大的优势之一。 譬如腾讯这种“懒家伙”,我们的体制也会逼着他们不得不跑起来。



十一


今天聊5G的时候,朋友发来一个段子,说2G时代用手机是看苍老师的小说,3G时代就是看苍老师的图片,4G时代则是看苍老师的视频,等到5G时代则可以跟苍老师一起玩AR.......


因此,一旦大量的人们日常使用的物品,被接入互联网之后,那么70亿人口的信息交互,就不再是互联网的上限,数以百亿千亿万亿的“消费”会互联互通,

未来唯一的限制的就是人类的想象力。


所以,拥有庞大智能家居体系的小米,能在一路绿灯之下斩获第一个CDR,同样,精明商人的马云也一边亏本卖天猫精灵,一边搭建独立架构的阿里云。


因为,他们都在赌物联网的风口以及5G时代的入口。


而这种物联网和5G通讯管道之下,洗牌的不仅仅是泛互联网领域,更是整个的实体经济。


以智能汽车为例子,时速180公里,意味着1秒的延迟就是50米,高延迟的4G时代,打个手游都担心意外,根本无法想象低延迟的5G时代的互联网驾驶。


因此,不要以为贾跃亭的法拉第和腾讯等主导的蔚来起步早就会有多大的优势,因为按照中国政府大基建的尿性,一二线城市的主干路道边必然会有大规模无线基站的建设 (这也是为什么我看衰三四线房价的原因) ,这意味着未来中国的无人驾驶肯定会是依赖于基建技术的,而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造出来廉价而有竞争力的电动汽车。


用汽车只是举一个例子,在中国妄想依赖于市场或者照搬欧美经验,在没看清道路和国家导向之前的盲目布局,一定会被市场狠狠的教训。


因此,5G和物联网的布局,做稳妥还是要抓时机。


而中国的体制有个特点,就是能很明确的告诉你准确的时间节点,就像第一次互联网时代的标志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全面铺设骨干网,第二次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标志是中国移动全面铺设4G网络。


很显然,第三次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标志,就是将中国移动、联通、电信的基站服务收归一起的中国铁塔,与中国移动一起开始全面的铺设5G基站。 (话说昨天文章之后,铁塔涨得也太猛了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