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了,大喵来问我借钱,因为家里做装修。
大喵是今年买的房子,付完房子首付之后的日子,还贷早就过得捉襟见肘。又不好意思问家里开口。大喵索性就拿着借条一个朋友一个朋友那里借。
这之前,一个朋友打来电话问我,要不要借钱给大喵。那时,大喵已经去过她家了。她给大喵的答复是,过两天和她联系。
“大喵转身离开的样子,真的让我特别难过。可是,我也不好随便做决定,毕竟我和先生的钱是共用的。”
我说,我借了他10000元。和他说了,无息。也可以把我放在最后归还。
我借了他一万元,他给了我一张借条。我和先生老陈属于经济绝对独立,也就是我们谁也不知道谁的存款,这样的好处是,支配上有足够的自主权。
大喵说,兄弟,这份情我记住了。你放心。
终于,大喵七拼八凑凑了10万元。聚餐的时候,另一个朋友说,大喵,我当年凑着借了5万元,感觉老脸都快借光了。
大喵笑着说,借钱这事,本来就是你情我愿。你可以提出,别人就有权利接受或拒绝。不能太勉强。
“不能因为别人不帮忙,就断定谁就是坏人。你不是他,怎知你在他心中的分量,你不是他,也怎知他的难处呢?”
我们总有一个误解,帮你的是好人,不帮你的就是坏人。在友情的世界里,好的对立面不是坏,而是泛泛之交和陌生人;而在规则的世界里,从来没有好人与坏人之分,只有遵守和不遵守。
不勉强别人,就是不勉强那个原来骄傲的自己。
成年人的世界,本来就应该真诚多一点,套路才少一点;前尘多一些,后事才少一些。有时是感情,有时是规则,有时是别人的底线,有时是很多人也不得已的苦衷。
听过一些被求人,总觉得不勉强别人是对自己最大的尊重和对别人最友好的方式。
我一个朋友的父亲原来是初中老师,他说,每年开学和毕业季都觉得父亲特别痛苦。
作为一个最普通的老师,手中并没有那么多资源可以调度,况且现在资源相对均等,并没有太多关系。
然而总有源源不断的人来求父亲,左邻右舍、三姑六婆。求人的套路无非是:“你们学校最好的班级是哪一个?”“你能不能给我女儿的班级选一个优质的物理老师?”“毕业升学考的题目,你能不能提前拿到。”
他的父亲说,别说能不能了,有些事,就是不可以的。
但是那些人还是会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甚至演变到半天问一下的地步。
“你就是能够感受到,父亲简直要崩溃了。父亲是一个底线特别严的人,然而又是一个矛盾体,就好像不断有外界的冲击着,又得全副武装对抗袭来的一切。”
我们总觉得人情重要,于是天罗地网地布置,不过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获得最大利益。
可是期望越高,失望的时候难过就越多。目标越明确,错失的时候显得越难过。
会想起《生命册》里的主人公,从农村走向城市之后,被农村的各种人情所困,这家孩子上学、那家人犯了事,都纷纷找你,他们并不知道你的难处,只知道你翻山越岭之后,总是可以找到那个人情,有些时候你拒绝也拒绝不了。好像是拒绝了,就是一刀两断,好像是拒绝了,你从此就是那个坏人。
还是会喜欢那些酷酷的,在对方说了“不”以后,转身离开的成年人。
做事有心也可无心,要争取但不要太勉强。
03
我以前也总觉得,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是一句不那么温暖的事。后来才知道,
帮你的人要感激,不帮你的人也不要太勉强。
无论你现在或曾经交换过任何,都不要别有用心。
我刚写作的时候,也收到过一些拒稿,甚至有一个编辑还是多年老友。父亲是有点不理解的,他一直自信于我的文字够好,以及别人总该多关心新人,哪怕多年后,我发现自己的文章根本够不上发表标准。
其实,也有很多人和我说过,如果你柔软一点,不那么硬气,如果你肯偶尔低低头,求别人,生活或许会更好一些。
而我实在难以说出口。别人有时是给你一个台阶。告诉你并不那么优秀,但总有一些人把人情世故之事变成通情达理的武器,非得胁迫她不断践踏自己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