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我有一把“戚家刀”,是戚继光从日本偷学来的!
众所周知,世界有三大名刀,分别是大马士革刀,马来刀和日本刀,这三种刀世界闻名,不管是工艺水准还是传承都是顶尖的,不过很可惜的是,里面没有中国刀,尤其是日本刀,还是脱胎于我国的唐刀,为何我国刀类的历史如此悠久,却没能跻身世界三大名刀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国的收藏大家马未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我国的唐刀之所以没能继续发展,还是因为唐朝时期一味的闭门造车,过分注重刀刃的整体,忽略技术的继承和更新,也正是这样,日本刀才能后来居上,从此成为世界知名的刀刃。
马未都是有名的收藏家,收藏的物品五花八门,即使是刀类也有所涉及,比如在一期节目之中,马未都就带上来一把寒光闪闪的利刃,没有刀鞘,但整体还是很完整的,这把刀有名字,叫做“戚家刀”,是明朝著名抗倭将领戚继光抗击倭寇时用的武器,在我国的十八般兵器之中,刀是排名首位的,原因很简单,因为顺手,好用。
我们现在能够见到的完整的古代刀类武器,基本都是明清时期的刀,再远的可能就腐蚀的不像个样子了,戚家刀跟我们平时所见的刀不一样,它比普通的刀要长,看着也瘦了不少,如果跟现在的日本刀混在一块,还真不好辨别,其实这并不是偶然,它的诞生跟日本刀有着分不开的渊源,因为这是戚继光从日本偷学来的。
明朝末年,沿海倭乱,戚继光身为将领,自然挺身而出,奋力抗敌,一开始明朝的士兵打不过倭寇,因为明朝时期不注重训练士兵,导致倭寇设下埋伏后总是能轻易击溃明军,纵使戚继光调兵遣将能力超群,也在倭寇身上吃了不少的亏,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戚继光也从倭寇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
比如武器,日本人那时候使用的刀早已经过改良,既轻又长,再加上日本人的个子小,所以非常灵活,而明朝时期的刀大多厚重,因为古人认为刀越重威力越大,可光威力大也不行,能砍到人才是根本,所以戚继光就模仿日本刀造出了“戚家刀”,稍加训练,就把倭寇杀的片甲不留,所以说这把刀看上去普通,但是也见证了曾经的那段历史。
如今此刀就摆放在观复博物馆内,虽然经历了400多年的风霜,依然寒气逼人,仿佛正在向人们诉说当年的荣光与辉煌。
图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回顾
揭秘钱币市场内幕“真货不赚钱,假货吃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