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罗天昊国与城
交流国家、城市与区域竞争战略,社会与经济改革事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罗天昊国与城

谁是中国的金元之城——中国十大城市吸金能力排名

罗天昊国与城  · 公众号  ·  · 2019-08-02 20:0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研发: 天方智库

罗天昊 著有《大国诸城》 致力于国家与城市战略

公众号 ID Luotianhao99 罗天昊国与城

吸金能力,至关重要。

本外币存款余额 /GDP 的比值,既可衡量一个城市的金融风险度,反过来也可衡量一个城市的吸金能力。

要在现代城市竞争中胜出,资源的争夺非常重要。尤其是金融资源,可谓是现代经济的血管,谁能成为吸金城市,谁就能够赢得巨大的发展支持。

为此,天方智库特意推出中国十大城市吸金能力排名。以本外币存款余额 /GDP 的比值得分高低作为排名依据。十大城市为 2018 年度 GDP 最大的城市。

初期只选取十个城市排名,其它城市也可以按照计算方法,衡量本城市吸金能力。

2018 年中国十大城市吸金能力排名


1 )排名综合说明

本次排名,选择了 2018 GDP 排名前十的城市作为样板,不仅是因为整几个城市重要,更因为要保持数据的权威性。当下各个城市发展公报的公布时间不统一,选择十大城市,范围比较小。

本外币存款余额 /GDP 的比值衡量一个城市的吸金能力。比用单纯的存款余额,更为科学。因为单纯的存款余额,只能表明一个城市的资金沉淀量,而无法衡量能力。能力,相对值。

全国数据: 2018 GDP 900309 亿 ,本外币存款 182.5 万亿 ,比值为 2.03

2 )各城市解读

北京

北京不仅是中国的京城,更是中国的金城。

在中国,权力和市场的作用交错影响。而北京得两者之便,吸金能力国内第一。

本来,中国最强势的经济中心在广东、江苏和浙江,中国体量最大的经济城市在上海,都不是北京。但是,北京却是中国的融金之城。甚至上海虽被国家定位为中国金融中心城市,但是,中国现实中的金融中心,却是北京。

北京是中央银行所在地,也是三会所在地,是政策的策源地。

北京的金融机构,比上海更强势。北京集中的是四大行总部,以及部分国外银行驻华总部。上海虽也有不少国外银行,但是国内最强银行的总部不在上海而在北京。

北京的金融产业,比上海更发达。 2018 年,北京所有行业中,金融行业的增加值居第一位,超过了高科技行业,以及互联网行业。

2018 年,北京的本外币存款余额 157092.2 亿元,冠绝全国。

不仅存款最多,存款余额 /GDP 的比值为 5.18 ,也高居全国第一。

北京不仅拥有全国最强势的金融机构,也拥有全国最强势的企业巨头。

罗天昊认为,北京有三大经济力量,非其它城市可比。

一是央企,国资委所属的一百多家央企中,超过八十家总部驻跸北京,超过其它所有城市总和。它们总不会把钱存到国内其它城市去吧?

二是世界五百强以及其它国外巨头。北京上海拥有中国最多的外企总部,朝阳 CBD 几乎集中数十上百家外资驻华总部。北京西南四环的总部基地也有不少中外巨头。

三是国内企业巨头。最近几年,不少的外地企业,逐步将总部搬迁到北京。最著名的如三一重工迁都北京,几大互联网巨头,如网易、腾讯、阿里巴巴等,也将其管理体系的主体力量从南方迁移到北京。

三大经济实体,都汇聚北京,它们的钱除了部分在国外账户,基本应就存在北京的金融机构里了。

北京对于资金的吸附作用,远远超过其它城市,是名副其实的“吸金之城。”

罗天昊认为,北京不仅权倾天下,也是钱倾天下, 成为吸尽天下之金,为北京一城所用。成为全国求财者无法逃避的城市。

唯一的变数是雄安新区, 未来若部分金融机构,央企迁移,将削弱北京金融势力。

上海

上海是国家钦定的金融中心,同时还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也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开放城市。

上海与北京相同的地方,就是政治地位也很高,是中国第二大直辖市。所以,国家也把不少金融机构放在了上海。上海的金融机构,仅此于北京。同时,还是上交所的驻地。 2016 年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有效推进。在国际金融中心方面,至 2018 年末,全市各类金融单位超过 1000 家,这一元素,使上海的吸金能力,也非常强大。

科创板落户上海,但是未来尚不明确。

2018 年,上海的存款余额达到 121112.33 亿元,是中国仅有的两座超过 10 万亿级的城市之一。同时, 存款余额 /GDP 的比值为 3.71 ,也是全国第二。但是,上海前年为 4.02 ,表明上海的吸金能力略有下降,值得警醒。

上海的本土民营经济并不发达,是它的缺憾。但是,上海的央企也不少,同时,外企是上海最大的优势。

上海坐拥宝武钢铁等多家央企,同时还有数十家央企的投资。在央企资源方面,十分雄厚。

2018 年末,来上海投资的外资企业总数则接近 1 万家。上海累计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超过 500 家。

此外,上海金融法院获批成立,原油期货成功上市,中国人寿上海总部、建信金融科技等总部型功能性机构落户。

上海还是长三角企业总部所在地。很多长三角的企业在其它城市做大之后,将总部迁往上海。若均瑶集团,崛起于温州,落地于上海,上海得摘果之便利。

深圳

万千宠爱,集于一身。

深圳是中国两大交易所所在地之一。不仅经济总量超过广州,在 A 股上市公司方面,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 165409.02 亿,国内第二,,甚至连海都无法与其争锋。

对深圳贡献最大的是民营企业。深圳上市公司的市值中,国营企业市值不到 20% 。北京却超过了 60% 。上海也接近 50% 。年末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上市股票 2172 只,增加 45 只。其中, A 2124 只。

深圳的民营企业在上市公司中的数量,接近 70% ,在北上深三大城市中高居第一。

此外,深圳企业巨头,基本是本地成长的,钱都留在本地了。

2018 年,深圳的本外币存款余额 72550.36 亿元,存款余额 /GDP 的比值为 3.0 ,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罗天昊认为,作为计划单列市,深圳的银行虽然没有广州多,但是却也几乎可以分庭抗礼。国内一般的城市,经济再厉害,在金融收入、保险收入方面,与省会相差很大,比如苏州虽然经济强大,但是金融和保险比南京差很大,但是深圳不同,不仅实体经济发达,金元也厉害,甚至反超广州。

杭州

杭州成为中国第四金元之城,令人意外。

上海的卧榻之侧,杭州竟然硬生生分一杯羹,实力强劲。

2018 年,本外币存款余额 36483.24 亿元,增长 9.3% ,高于 GDP 增长速度。

杭州上市公司 172 家,其中境内上市 132 家。全年新增上市公司 10 家,势头凶猛。

杭州独角兽万马奔腾。总部在杭州的独角兽企业有 19 家,仅次于北京的 61 家、上海的 29 家,位居全国第三位。总估值超过 1.2 万亿,仅次于北京,位居全国第二位。

杭州经济发展质量高,民营经济占比 60.5% ,新兴产业发达,信息经济实现增加值 3356 亿元,占 GDP 24.8 %,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 3347 亿元,占 GDP 24.8%

成都

成都存款余额占 GDP 比重排名第五。独霸西南。

从经济总量上说,成都自 2015 年进入中国城市万亿俱乐部,最近几年的发展速度非常快。 2018 年,成都 存款余额 /GDP 的比值为 2.47 ,不仅超过重庆和天津两大直辖市,也超过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令人刮目相看。

成都的吸金能力,首先在于其在西南地区的核心地位。 作为西南地方无可争议的中心。对于西南区域的人才、资金的吸纳能力,都是首屈一指。 同时,成都市四川省无可争议的龙头,首位度非常高,在本省内也有压倒性的资金优势。

成都的实体经济,也非常强势。其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超过了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重庆等重镇。作为西南科技中心,成都的电子信息产业领先整个西部,其航天工业等也表现不错。而在大众制造领域,成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比较到位,本土经济也相对均衡,综合起来看,是未来非常具有潜力的新兴城市。

成都还逐步成为外资投资的重地。是财富全球论坛的落地城市。有超过一半的世界 500 强投资成都。截止到 2016 年,已经接纳超过 270 家以上的世界五百强。从国家来源来说,前五位分别是美、日、法、德、韩。

广州

广州是珠三角的中心城市,广东省会,中国沿海开放前沿城市。跻身中国四大一线城市。

广州是一个发展比较均衡的城市。经济发达,吸金能力也比较强。

2018 年,广州存款余额达到 54788.09 亿,位居全国第四。成为存款最多的省会城市。 存款余额 /GDP 的比值为 2.40 ,在十大城市中位列第六。

在珠三角, 深圳的崛起,分流了部分广州的金融资源。 尤其是深交所设在深圳,吸走了不少金融资源。但是好在广州毕竟是中国第一大省的省会,在行政体系中优势巨大,虽然证券和保险方面深圳与其分庭抗礼,但是起码在银行体系,广州还是广东的龙头。

广州属于中国经济发达城市。开放早,经济体系完备。经济总量居全球第四,汽车,化工、制药、轻纺等产业,独步全国,优势巨大。

在外资吸引方面,本田、麦当劳、丰田、美赞臣等世界巨头纷纷进驻广州,同时,广州还投资数十亿巨资,打造外资总部基地, 2018 年有超过 100 家世界 500 强。拥有上市公司 98 家,市价总值 11230.95 亿元。

重庆

重庆也是中国希望巨大的新兴城市。

过去的 15 年间,重庆一直保持两位数的 GDP 增速,是中国高速发展的几大城市之一,最近几个季度,更是连续成为中国增速之冠。其中,其金融产业发展迅速,最近几年增速一直在 15% 左右。金融业一跃成为重庆新的支柱产业,打造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城市的雄心跃然纸上。 2018 年,重庆的增速才略有回落。

2018 年,重庆本外币存款余额 /GDP 的比值为 1.81

罗天昊认为,在重庆与成都的核心比拼中,重庆虽然总量胜出,但是在吸金能力方面,成都还是更胜一筹。

重庆的经济模式,为一头在内,一头在外。对国内外企业巨头的吸引能力,还比较强,特别是在央企和外企方面更是如此。仅两江新区,就有超过 100 家世界 500 强入驻。而作为直辖市,重庆独特的地位,使之成为央企投资垂青的地方,特别是在其遭遇困难的时期,央企投资成为重庆的定海神针。 2012 年,央企就曾一次与重庆签订 3600 亿元投资计划。

武汉

武汉是中国最有潜力的城市之一,前途不可限量。

罗天昊认为,就大势而言,中国的东部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未来潜力最大区域,在于广大中部腹地。尤其是长江中游,武汉在长江中游一城独大,是中国未来的天选之地

2015 年以来,武汉终于进入中国城市的万亿俱乐部,跃升为准一线城市。实行多年的工业倍增计划,收到实效。但这只是开始,远非终局。

当下,武汉的产业体系雄厚,拥有近十个左右的千亿制造业产业,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非常成功。同时,武汉的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次于深圳等国内极少数城市,未来在产业升级方面,可率先领先中部,成为中国中部腹地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2018 年,武汉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 26331.62 亿元,本外币存款余额 /GDP 的比值为 1.77 ,在华中六省中,武汉的金融机构最多。鉴于武汉未来经济势力的增强,在国家战略地位的提升,未来的吸金能力应该有一个质的飞跃。

武汉位居中国经济地理中心的优越区域优势,也使其成为国内外巨头设立总部和分部的上选之地。 武汉目前的世界 500 强数量位居国内前十,甚至有中国医药集团将三个二级公司总部从北京搬到武汉。

武汉的央企也比较强势,比如宝武钢铁、东风、邮科院。目前,加上央企在鄂二级、三级子公司,数量超过 100 家,总资产接近 2 万亿元。不少资金将在武汉流动。

武汉拥有上市公司 77 家,比上年增加 9 家,其中境外上市公司 20 家,境内上市公司 57 家。

天津

罗天昊认为,离北京太近,是天津的优势也是劣势。

北京的资源吸纳能力太强大了,在资金和人才方面,对天津造成了直接的阻碍。天津本来相对河北有优势,但是河北身边还有北京,两相比较,来自河北的资金与人才,多数被北京收归囊中。

天津的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六,但是本外币存款余额,排名低于经济总量。

2018 年,天津本外币存款余额 /GDP 的比值为 1.65 ,与上年基本持平。

天津的劣势,是本土经济不活跃,尤其是本土民营经济乏力。

天津近年的快速发展,出力最大的是央企。上百家中央企业在天津有投资,先后投资超过 1 万亿以上。但是,这种模式存在隐忧,一旦中央不再对天津倾斜,央企减少投资,将影响到天津的经济,也影响到其资金的吸纳。

苏州

大象之器,深沉厚重。作为制造业重镇,苏州以厚重见长,不以机巧为乐。

苏州赚钱,南京存钱,上海存钱,北京存钱,国外存钱。

谁去苏州存钱 ? 除本地人外,很少。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制造业城市,但不是中心城市。

身处上海和南京这两个全国和区域中心城市,苏州的钱被吸走了不少。

罗天昊认为,就吸金能力而言,苏州处于劣势。

2018 年,苏州的本外币存款仅 28560.4 亿,十大城市中倒数第二,与 GDP 的比值为 1.54 ,十大城市中倒数第一,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

不过,吸金能力,只是一个侧面,苏州经济强盛,举国皆知。善于赚钱就行,管它存钱到哪里。苏州人均 GDP 超过 17 万元。

苏州制造业新兴产业产值 1.73 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 52.4% ,产业结构也非常合理。

中国的金融机构设置,主要参照政治地位,附带参照经济,所以,苏州吸金能力不足,更多涉及到城市政治地位,而非经济发展程度。

繁华富庶的苏州,足以自强。



——往期经典回顾——


内陆七雄决定中国未来

中国城市产业战略的五大迷局

中国最重要的十大战略城市(组)

中国十大城市创新能力排名

广东VS江苏:谁能胜在未来 ?


中国的天时、天命与天道



罗天昊国与城

————————

微信ID:luotianhao99

洞察国家战略  关注城市竞争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