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手艺门
中国手艺文化传播平台,致力于中国手工艺的传承与产业化探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手艺门

乾隆:“爸爸!”雍正:“朕没你这种农家乐审美的儿砸!”

手艺门  · 公众号  · 手工艺  · 2017-04-06 21:2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手艺门 一键关注


每个人

都具有创造的潜能

再小的手艺,也有自己的价值

让世界看见你

无限可能


源: 鉴赏宝 微信号: gh_33f483ddce30

图文版权归属原作者, 仅限交流学习

以下为图文







看多了清新素雅

今天分享一篇“辣眼睛”的


关于雍正和乾隆这对父子的审美, 有网友贴出了这张图。

半年前看到差点笑哭惹



乾隆:父皇…… 雍正:朕没有你这样的儿砸!



下面这个叫乾隆瓷母瓶,也叫各色釉大瓶。

运用了所有的施釉和烧造工艺。

炫耀到无以复加。

没错,乾隆爷的审美!




盆友,你以为这是极限了吗

看下边


没感受到?
再来一组雍乾瓷器对比

一个是极简主义,一个是欢天喜地
一个是淡雅隽永,一个是繁缛富丽
在雍正低眉颔首内心翻滚着韬略时
乾隆却活蹦乱跳
展示着 “村口花开了大家快去看啊” 的热情


然而美学价值嘛……

对不起,负分。

有网友形容这瓶子就像

把LV、Prada、Gucci等大牌

一股脑穿在身上。

钱是没少花,

然而土掉渣。


东北花棉袄即视感




乾隆的瓷器品位,那是一丑丑一片。

还有更多类似的例子,你们随意感受下:

下面这只拍出5.5亿人民币的乾隆粉彩转心瓶,

还是熟悉的配方,

还是熟悉的味道……



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乾隆蓝地粉彩花卉纹包袱尊


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乾隆

黄地粉彩番莲八吉祥贲巴瓶


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乾隆

绿地粉彩开光花卉诗句纹瓶


乾隆爱奢华,

可是他的爹雍正却爱极简,

审美水平极高是业界公认滴,

这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米斯•凡德罗所提倡的

“少就是多(Less is more)”

不谋而合。


雍正期的瓷器,淡雅大气;



他爷爷康熙大帝期,

孔雀绿釉瓷器,庄重沉稳。



下图分别是雍正时期和乾隆时期的不同种类瓷器,

巨大的反差令人咋舌。


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历来都是从简单到最高的艺术形态再到极尽繁华的没落,比如夏商周的青铜器。左边像青瓷,艺术成就最高在宋朝,右边像用了斗彩。



和他爹的审美仿佛隔了一个太平洋。

雍正表示睁不开眼了。



老雍内心是崩溃的,

棺材板压不住了;



乾隆年间不光瓷器艺术水准下降,

家具更是不忍直视,

什么描金填漆螺钿金银平脱工艺全上。

人称 爱新觉罗·牛皮癣



高贵冷艳爹生了个暴发户儿砸。



中国历史上的审美断层,从清寡走向艳俗

乾隆到底是怎么基因突变审美变得这么浮夸的?




你以为烧了一堆暴发户瓷器就结束了?

Naive!

乾隆是谁呀,

人家可是个有钱、有地位、又爱作的皇帝,

朕就是要存在感!



于是,乾隆在瓷器上非得留下自己不可磨灭的痕迹,表示“朕已阅”。可瓷器不是书画,想在上面留下痕迹还挺困难的。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于是乾隆发明了—— 刻 字



这件顶级文物——北宋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是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它就遭过乾隆的毒手。



上面刻的是他毫无水平且漏洞百出的打油诗,落款大喇喇地写了“乾隆御题”,末了还盖了俩章。



再比如梅瓶上刻字;

刻在底部已经无法满足,这会通体刻上。



又双刻一个;



又双叒刻一个



据《乾隆宝薮》记载,乾隆有印章1000多方,常用的有500多个。乾隆印玺的品位也不是一般的差:个头特别大不说,空白处还刻了各种说明。



连收藏的木盒子都要刻满雕花。



乾隆根本就是个破坏力Max的“古迹刻到此一游”熊孩子升级版。


瓷器尚有淡雅美和繁复美,喜欢字画的才是恨得咬牙切齿。


简直是把字画玩成手帐的圈内第一人。


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算是被乾隆祸祸得最惨的书法之一

不仅盖满了乾隆的各种“猪肉章”,

还被乾隆旁边写了个巨大的【神】字。



这还不够,乾隆又在开头加了【神乎技矣】四个特别大的大字。当然写的还不咋样,顺便又扣了一堆章。



大家感受下比例,那四个字比原帖都大



老爸的作品被祸祸完,儿子的作品也不放过。王献之的《中秋帖》也享受到了乾隆爷同样的礼遇——盖满章+题大字



同样写的不咋地的【至宝】,同样感受下比例



乾隆是《富春山居图》的脑残粉,自从得了《富春山居图 子明卷》,不知道怎么表达喜爱之情了,几乎每次拿出来都要题两笔。于是,创下了“中国历史上同一人在同一画中题跋最多”的记录。


盖章那是必须的~三个大方块从上到下是【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徵耄念之宝】和【太上皇之宝】;左边边圆圈圈的是【古稀天子】,最右边两个小章分别是【太上皇帝】和【十全老人】……



诗啊,感叹啊,各种乾隆御笔题了一坨又一坨,并伴随印章~



空白处题跋已经不足以表达乾隆对这幅画的喜爱之情,于是连山体上也被他题了字。这是怎样一种丧心病狂???



最后经过统计,乾隆在这幅《富春山居图 子明卷》题跋了55处!




好在这卷被乾隆爱爱爱不完的《富春山居图》是个赝品,

黄公望的真迹被乾隆打成伪作,

逃过一劫,清清爽爽



乾隆才是熊孩子中的王者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不过话又说回来
雍正为乾隆奠定了经济基础
为人却保守内敛,重传承少创新
乾隆这个地主家有钱会玩的儿子
才是把瓷器 工艺 创新并提升到顶峰的人




这父子俩唯一相似的地方
就是都热爱cosplay
喜欢让画师把自己画成
各种山人、壮士、隐士之类的



最后奉上一组雍正行乐图
让大家感受下“ 朕就是这样汉子


下面再安利下


清乾隆瓷器特征与鉴别方法

乾隆(1736-1795)朝是清代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亦是清代制瓷业盛极转衰的转折点。乾隆中期唐英病逝,御窑管理混乱,官窑瓷器质量日渐下降。乾隆五十一年后,“督陶官”做法的终结,官窑制瓷业逐渐滑坡。乾隆时期的外销瓷数量很大,广州珠江南岸的“广彩”就是典例,至今在西方各国仍有多见。整体上看,器物造型端庄规整,但雄浑不及康熙、秀美不如雍正。造型更加丰富,转心瓶、镂空套瓶、鹿头尊等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器物胎体厚薄适度,器形规整,胎质细腻洁净,早期保持前朝的细润特点,晚期稍逊。釉色如雍正瓷,白釉及白釉地彩瓷釉色多较细白,带有玉质感。青花瓷与雍正有所不同,以青白色居多,釉面光润,偶有波浪釉出现,早期比晚期更细润。本朝彩瓷中大量出现颜色釉地器物,有高温釉,也有低温釉。低温釉色地彩瓷多以湖绿色釉施于器里和底部。“九江瓷”就是本朝开始出现的。所谓“九江瓷”是指乾隆、嘉庆、道光等年代的绿里、绿底彩瓷,因当时由江西省九江古塘镇码头启运进京故名。


器足较前朝宽厚,早期基本保持雍正的“泥鳅背”特征,中晚期器足部稍尖,但不十分明显,足端平滑程度不及雍正。足端涂以黑色或黄色的器物比前朝显著增多。不少小件颜色釉器物底部有支钉痕,民窑仿哥釉瓷盘底部有七个酱色的圆形支钉痕,俗称“七星盘”,该朝烧造最多。


器物装饰工艺极为丰富,构图及画工严谨,但大多数图案纹饰满密、布满器身,有繁缛感。


器物款识形式丰富,早期楷书、篆书兼用,以篆书为主。楷书款有双方框四字款和双圈四字款,前者多为珐琅彩瓷底款,用红、蓝等彩料书写,其它用青花书写,少量红彩款。篆书款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双行(多无圈框)、六字三行双圈、一行横写(外双圈)。在茶叶末、炉钧器上用“大清乾隆年制”篆书刻款,乾隆末年和嘉庆初多用红字款。官款十分工整,民款书写随便。还有堂名款、纪年款、吉语款等。



手艺门  中国手工艺文化传播平台

  google谷歌文化学院中国合作伙伴  


长按二维码 一键关注

在这里看见好手艺




手艺门掌门人私人微信

长按二维码勾搭勾搭

- END -



与内心 来一场诗意的对话

悦旅 鸡缸杯 正在热售



长按二维码 立即购买


点这儿,来 手艺门商城 逛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