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对混凝土机械“历史包袱”仍顾虑;我们认为明年有望开始轻装上阵
市场对混凝土机械“历史包袱”仍有顾虑。龙头三一重工的挖掘机已成为净利润的主要来源,而混凝土机械板块的业绩仍有待提升。我们认为混凝土机械二手车、应收账款等风险在逐步释放,2018年有望开始轻装上阵。
2017年混凝土机械大幅增长;基于投资拉动、更新换代、环保升级驱动等
2017年上半年混凝土机械大幅增长,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板块收入分别增长32%和72%(如不计海外的普茨迈斯特,我们估计三一重工国内混凝土机械收入同比增长近70%);近五年来首次实现正增长。
混凝土机械复苏驱动因素:(1)房地产和基础建设投资拉动新增需求;(2)更新换代需求:目前更换需求占比估计已超50%;上一轮混凝土机械销售高峰期从2007年开始明显提升,考虑到混凝土机械10年左右寿命,我们认为从2017年开始更换需求将明显上升,2020-2022年有望迎来更换高峰;上轮挖掘机和混凝土机械高峰期均为2010-2012年,由于挖机寿命在8年左右,本轮混凝土机械更换高峰期可能滞后挖掘机2年左右。(3)环保要求提升:加速混凝土机械更新需求。(4)施工方式变化、商品混凝土推广:提升混凝土机械需求。(5)出口:一带一路带动混凝土机械海外需求。(6)经济性分析:当前混凝土泵车已可实现6年回本。
混凝土机械:规模大、寡头竞争,对工程机械龙头业绩复苏具重要意义
混凝土机械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本轮工程机械龙头业绩复苏的高度。混凝土机械曾是中国几家工程机械龙头利润最丰厚的业务板块,之前最高峰时市场规模近1000亿元,三一重工毛利率曾接近42%。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房地产、基建投资增速下滑,混凝土板块在2012-2016年大幅下挫。2016年我国混凝土机械主要产品销售规模略超250亿,略低于挖掘机。
目前高端混凝土机械产品(如混凝土泵车)国内市场基本为寡头竞争格局。中国三大厂家(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集团)之前分别收购了具有混凝土全球顶尖技术的3家企业(普茨迈斯特、CIFA和施维英)。
混凝土机械2018-2020年有望持续复苏,持续重点推荐三一重工。看好徐工机械、中联重科
(1)三一重工:优势最大,王者归来。三一重工为工程机械龙头,公司混凝土机械已成为国内第一品牌,混凝土泵车产量居世界首位。
(2)徐工机械:国企优势明显。徐工集团最早拥有混凝土机械成套化产品,产品线最全。占据汽车起重机市场半壁江山,受益一带一路,PB估值较低。
(3)中联重科:轻装上阵,负担最轻。中联重科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典范,战略聚焦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在全球混凝土机械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风险、汇率波动带来汇兑损失风险、一带一路低于预期风险、原材料涨价带来成本大幅上升风险。
欢迎关注中泰证券研究所
重要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qlzqyjs)为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泰证券”)依法设立、运营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仅面向中泰证券客户,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信息、观点的及时沟通,因本订阅号受限于访问权限的设置,中泰证券不因其他订阅人收到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均摘自中泰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研究人员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报告的摘编而产生的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请注意,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研究观点可根据中泰证券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请以中泰证券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推送资料涉及的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投资观点,均基于特定的假设、特定的评级体系、相对的市场基准指数得出的中长期价值判断,并非对证券或金融工具的具体买卖时点、买卖价格等的操作建议。订阅者若使用本订阅号所载资料,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而导致投资损失。订阅者如使用本订阅号推送资料,请事先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后续的解读服务。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信息及推测仅提供给中泰证券客户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中泰证券不就本订阅号推送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任何订阅人不应凭借本订阅号推送信息进行具体操作,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所有投资风险。在任何情况下,中泰证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推送信息所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版权归中泰证券所有,未经中泰证券书面授权,任何人或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转载或者复制本订阅号推送信息。如因违法、侵权使用给中泰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中泰证券保留追求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