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O2O商学院
O2O新媒体第一平台,以日均超50万阅读的影响力,致力为读者提供新鲜、深度、有料的商业财经读物,为企业提供全媒体品牌策划、内容原创、推广传播。 无干货,不接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O2O商学院

一位15年资深HR直言:清退35岁以上基层员工,早已是公开秘密

O2O商学院  · 公众号  ·  · 2018-05-17 21:37

正文


版权声明
  • 文 / 赵晓璃  来源:璃语职美人(ID:crystal_words)

  •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如来源标注有误请告知,我们及时予以更正/删除

  • O2O商学院投稿及建议:[email protected]



曾几何时,光鲜亮丽的高档写字楼成为很多高校毕业生内心向往的地方,他们无一例外地幻想着,有一天能够踏进这样的写字楼里,做着体面的工作,从此事业人生平步青云。


可惜我们只猜中了开头,却猜不到结局。

这两年职场上历经的激荡与阵痛,比以往来得似乎更为猛烈一些。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2016年,亚马逊员工平均31岁,谷歌员工均龄30岁,脸书员工均龄28岁......

而均龄38岁的老牌公司IBM,不久前被ProPublica 报道说,2017年这家公司 采用各种办法裁减40岁以上的员工。

我接触过不少年近中年的咨询者,在初入职场的时候,他们抱持着单纯而美好的想法:

「只要我好好干,单位就不会亏待我。」

因为这样的自以为,多少人正一步步滑向被动而无力的边缘。


1

15年HR的肺腑之言:

年龄歧视是职场公开的秘密



「这份工作我实在不忍心再做下去了。」

不久前,在一家大型集团担任人力资源总监的朋友B向我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原来,和很多行业类似, B所在的集团正在对35岁以上的员工进行裁员,作为人力资源总监,B每天都要召开部门会议,安排与部署员工面谈与劝退工作。

「我发现,人事有时候做的真不是人事儿。」B坦言。

看着一个个曾经和自己共事多年的老员工不得不面临出局的境遇,B不免脊背发凉,但作为员工的她,面对集团高层决议只能选择服从。

「年龄歧视基本上是我们这个行业公开的秘密了」 B说。


根据B的描述,事实上,近几年来,很多公司都在进行裁员,尤其是清退35岁以上的中年人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这些事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无人不知,而清退的真正理由和解释只有一个,那就是年龄。」

「干了这么多年,怎么会没有感情?难受啊......」

每天都要和裁员名单里的员工面谈的B,每次听到对面的裁员对象说出这样的话,会情不自禁地鼻子一酸,眼眶突然热热的,她只能转过脸去,试图平复一下自己的心情。

「很多企业尤其是有些年头的企业,就像一台台运作不良的机器;而那一个个裁员名单对企业来说就像是生锈的零部件,需要尽快更换。可对于我来说,这些名单更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家有口的同事啊.......」

B顿了顿说: 「我们都要为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现在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自己,因为今天这些被劝退的人,很可能就是几年、十几年之后的你和我。」


2

小心

忙碌是职场最大的陷阱



个别读者看了我的文章之后,总会质疑这些故事乃至人物的真实性,他们会向我问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老师,你是在危言耸听吗?」

我多么希望,我写下的每句话都是「危言耸听」。

事实上, 我们今天所在的职场及行业环境,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与阵痛,而这些冲击与阵痛的背后推手恰是我们引以为豪的高科技。

对很多适逢时代变革的职场人而言,我们需要尽快直面这些冲击与阵痛,并从他人的轨迹里得到一些经验与教训。

这不仅是我这名职业生涯咨询师的期望,更是很多前来求助的职场中年朋友们最热切的期望。

按照很多咨询者的话说,他们前半段的轨迹已经如此了,后半生更是一言难尽。


1、小心跌入「忙碌的陷阱」:成果全部消失,错误不断积累

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那就是为什么你身处工作时会干得乐此不疲,可一旦结束后仔细回想,又觉得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做?

或许,你每天真实的工作状态是这样的:

从你踏入办公室起,很多工作向你扑面而来:一堆的文件单据需要你及时处理;

上司临时交办的任务一件压着一件,件件都很紧急;

客户那边等了你二十分钟,要和你核对对上个月的数据好开发票;

供应商那边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地打过来,不停地问你货款的进度到哪一步了......


你会发现,你手头的工作并没有什么难度,而让你高度紧张丝毫不能松懈的在于,这些工作无法让你掌控节奏,渐渐地就会剥夺你对未来的控制感——

每天也不知从哪里来了这么多工作,你不得不手忙脚乱地搞定,结果还来不及思考总结,另一个任务随即而来。

我记得自己看过这样一个精妙的比喻,那就是 很多工作内容的设计,像极了「俄罗斯方块」游戏。

只要你开始玩「俄罗斯方块」游戏,你会发现你永远停不下来:

一些方块好不容易消除了,新的方块又冒了出来;

一旦你出了一个小小的失误,那些方块就无法及时消除,结果越堆越多,直到游戏结束。

很多人的工作局面就像这款游戏: 成果不断消失,错误不断累积。


2、是什么让你深陷低价值工作无法自拔?

事实上,俄罗斯方块游戏之所以风靡,据说是因为它精准地契合了「无脑游戏」的设计要求:


规则简单,无门槛、入手快,新人只需要30秒就能掌握游戏精髓;目标清晰(消除),玩法简单(移动旋转),同时反馈及时。

在这种游戏制度的设计下,你发现你自己的期待变得越来越低:因为你压根不要指望取得不错的局面,你随时随地都在应付混乱,直到把自己变成一台精准的机器。


如果你能理解这里面的道理和原理,你就不难明白很多人深陷职场困境的深层根源:

读书时没有好好学习,导致专业不精成绩一般,择业时受制于客观条件限制,只能选择一些门槛低入手快的工作,例如客服、销售等;

贪图省力不肯动脑,永远在等待领导的指令,沉溺及聚焦于及时反馈中,每天大脑里想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

这个月开了多少单,能拿多少提成;一旦没有完成任务,则无比焦虑无力;即便完成了任务,下个月又有新的指标和压力,一刻不得停歇;

总认为自己干好一件事足矣,对新鲜事物无暇顾及甚至排斥,看不懂如今的流量思维、KOL、內容创业......对时下发生的事情不管不问,似乎活在一个套子里,每天只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

长此以往,你会发现自己的工作永远都做不完,每天疲于应付;

而一旦面临失业,则无比恐慌, 因为除了手头的工作,你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出去还能够做什么。


3

学会工作

成为工作的「设计者」


工作中,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与警觉,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在于, 不要每天被动等待别人安排我们的时间。

我们要努力把控自己的工作节奏,让其他人配合你而不是主宰你的工作。

在开展工作的时候,你不妨思考以下几点:

资源: 你需要明确自己的能力及特质,以及你打算做到多少分,在多长时间内完成;

顺序: 设计或重新安排一个能在最短时间内聚焦最核心业务的顺序;

借力: 凡事不需要亲力亲为,可以的话找眼疾手快的人帮你完成。


举个例子来说。

曾经有位咨询者C是一名企业财务人员,让她苦恼不已的是,她特别希望早日接触到财务中最核心最有价值的税务筹划、报表分析等领域,无奈事务繁杂,一直深陷忙碌,不知如何梳理工作。


我给她提供了如下建议:

资源: 经过分析,C对数据敏感度高,短板在于和人沟通时变通能力较弱,做事有些死板,她打算日常工作做到八十分就好,希望这些工作占用的时间小于四个小时;

顺序: 我建议她将工作重新排序,每天中午一点到两点这段时间集中处理报销单据;

早上最高效的时间用来处理最重要最核心的工作,例如成本核算、报表分析等;

下午到傍晚的这段时间集中处理和外界的对接工作,例如对账、去税务局等工作。

借力: 由于工作顺序发生了调整,需要借力才能高效完成。


因此我建议她明确报销时间,比如每周二四固定几点处理报销工作;同时建议她将部分工作进行分解,例如和其他部门沟通的任务(例如催收账款)交给部门新人去做,等等。

一年多过去了,C如愿接触到了财务领域中的核心工作内容,同时也被提拔为财务主管。


4

给职场朋友的五点建议


1. 如果可能,还是要好好读书与学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