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单读
《单读》出版物(前《单向街》杂志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哈佛博士一个月狂吃720个鸡蛋,血脂降了? ·  20 小时前  
三联生活周刊  ·  停止内耗,我要做个“不好说话”的女孩 ·  昨天  
新周刊  ·  1.85亿中国人,因为它饱受煎熬 ·  4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最近的中产,开始在楼下小区露营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单读

从《三体》到《北京折叠》,中国科幻没有逃避,而是暗藏锋芒|单读

单读  · 公众号  · 杂志  · 2017-07-28 08:00

正文


“中国是变型中的奇特社会,脚踏 19 世纪的污泥,头插 21 世纪的云端。而中国科幻受中国社会发展影响。”在近期接受 Paper Republic 创始人的采访时,中国科幻作家刘宇坤如是说。


中国科幻文学历史悠久,早在二十世纪初鲁迅等作家便开始关注这一文学类型,但直到近几年《三体》和《北京折叠》等作品的出现,西方文学界才重新关注中国的科幻文学,也让公众视野重新聚焦中国文学新的动能:耀眼的财富、社会转型的矛盾、缺席的传统文化,变革中国的种种矛盾似乎为科幻文学的复兴提供了新土壤,而中国科幻的暗藏锋芒有别于西方的叙事传统,因此其切入社会议题的潜能仍未受到重视。刘宇坤探讨了中国科幻文学现状,也提及了关注这一体裁的前沿媒介,和他所关注的科幻作者......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纸托邦(ID: PaperRepublic)



我们是否误解了“中国科幻”


L: Ken Liu 刘宇昆,科幻作家、译者、律师,《三体》、《三体:死神永生》译者


A: Eric Abrahamsen,译者、Paper Republic 创始人




A:可以为我们大致介绍一下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脉络吗?


L:“中国科幻历史悠久,近十载内迎来复兴。” 


科幻在中国历史很悠久。早在二十世纪初,一些著名作家,如鲁迅,就开始将西方科幻,比如 Jules Verne 等人的作品译成中文,且通常是从日文转译。这些早期的译著为中国读者引入了这个陌生的文学类型,也启发了一些最早的中国科幻原创作品。


共和国成立后,科幻在中国经历了好几次起伏。高潮时期,有时是政府推广行为,为了教育年轻人热爱科技——这一动机与早期一些西方科幻作者其实不无相似之处。处于低谷时,它被视作西方的“精神污染”。


近十年左右,科幻在中国又迎来了一次复兴,而政府的忽视可能在其中起到良性作用。杰出作家有刘慈欣(代表作《三体》获得 2015 年雨果奖)、韩松(《红星照耀美国》)、陈楸帆(《荒潮》)、夏笳(《百鬼夜行街》)、郝景芳(《北京折叠》,获 2016 年雨果奖短篇小说奖),等等既受西方影响又保持中国独特的视角的作者。他们的作品成为了全球科幻传统的一部分,与全世界的科幻迷产生互动交流。


这个简单历史脉络掩盖了很多问题,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我们是否应该将断层的中国科幻看作一个单独的文学谱系——当然,这不仅仅是中国科幻的问题,也是所有文学谱系面对的共同问题。


更详细丰富的中国科幻历史介绍,可以参见王侃瑜的文章:

http://mithilareview.com/wang_11_16/





A:你觉得中国科幻有没有哪些方面具有中国独特性?不管是风格也好、题材也好?


L:“中国是变型中的奇特社会,脚踏 19 世纪的污泥,头插 21 世纪的云端。而中国科幻受中国社会发展影响。”


我一直不主张为“中国科幻”、“美国科幻”这样庞大而多样的文学主体做任何概括总结,主要是因为要做有价值的概括真的很难,另外还因为这类的归纳总结有通过“确认偏误”塑造、引导认知的倾向,我认为这样对作者和读者都不公平。


但我确实认为,因为过去几十年来横扫全国的剧烈变革,中国成为一个变型中的奇特社会,充满着矛盾,从这方面来说,它是全球现代矛盾的一个集中体。不可思议的自由和压迫比邻而居,同样的,耀眼的财富和卑懦的贫穷、科技发展和倒退的原教旨主义、精神明晰和信仰缺失、惊人的现代化和千疮百孔的传统并肩而存。这样“脚踏 19 世纪的污泥,头插 21 世纪的云端”的矛盾,对于世界其他地区来说也并不陌生,但可能对于当下中国来说是最精确的,于是这也在中国科幻中尤其强烈地表现出来了。


中国青年科幻作者的佼佼者陈楸帆,在给 Tor.com 的一篇文章中描写了这样的观察: 

www.tor.com/2014/05/15/the-torn-generation-chinese-science-fiction-in-a-culture-in-transition


陈楸帆《未来病史》书封


A:刘慈欣的“三体”系列已为英语读者熟知,对郝景芳的《北京折叠》大家也不陌生。有其他作品推荐给喜欢这两部作品的读者的吗?


L:他们可以从《看不见的星球》开始。这是我翻译策划的一本中国当代科幻选集。这个精选集收录了七位当代中国科幻作者的十三部作品,刘慈欣和郝景芳的也在其中,试图展示中国科幻在类型、风格、主题和方式上的多样性。值得期待的还有刘慈欣的《球状闪电》,由周华(Joel Martinsen)翻译,Tor 今年出版。Tor 明年还将出版陈楸帆的处女长篇《荒潮》,这是一本后赛博朋克型的科技惊悚故事,我也将它翻译成了英文。另外,郝景芳也正在跟英语出版社讨论她的短篇集和一本长篇的出版,我相信会受到读者欢迎。


郝景芳作品


A:中国科幻有多“科学化”?是否也有软科幻、近未来科幻、推想小说这样的分类?


L:凡是在西方为读者熟知的科幻类型,在中国大概都有相应的类别。克拉克的粉丝肯定对刘慈欣的硬科幻传统写作比较熟悉,但你也能看到布拉德伯里式的奇诡故事和菲利浦·狄克式的烧脑作品。


另外,别忘了,虽然科幻在中国出版市场所占份额较小,但像穿越、超幻这样的中国独有的文学类型,也包含一些科幻元素。



A:科幻的巨大想象能量,有时着眼于未知世界,有时则着眼于我们身边的当下世界。在中国科幻小说中,也存在着两种系别嘛?可以给我们一些有趣的例子吗?


L:“中国式的社会批判,易被西方读者忽略。”


这两种倾向在中国科幻绝对是存在的。


一些极具想象力的中国科幻作品致力于人类终极存在意义的探索,也许这方面最好的例子仍是刘慈欣的《三体》。这个三部曲在时间上跨越了无数世纪,并且最终跨越了宙元,探讨的问题诸如:怎样利用宇宙物理规则作为武器应对战争;怎样操控一个四维世界;怎样改变光速;怎样在一个存在着千百万生命物种的宇宙里,体验作为其中一个不如大部分物种聪明的物种一员的生活;等等费脑的问题。奥巴马总统说这个三部曲“想象力惊人,非常有趣”,我非常同意。其他一些作家,如王靖康、程婧波、吴霜、宝树等作者的作品,也常以探索现实属性、幻想与现实的边界、我们的时间体验……各种幻想改变时间的方法,以及其他“外太空”的话题。


与此同时,也有大量的中国科幻作品瞄准了我们身边的现实。其实,我想说科幻尤其擅长以扭曲的镜头来检视当下世界。比如说,作家韩松就营造了种种具有超现实想象和浓重隐喻色彩的、抽离感风格的卡夫卡式世界,在这些世界充满荒诞事件,有时滑稽,有时悲惨,有时近乎虚无。很多人把他的作品当作对扭曲的社会现实较为含蓄的批评来读,这种扭曲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快速且时常残酷的现代化发展,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的国家体制。陈楸帆的《荒潮》,则探讨了全球资本的跨国公司代表以及地方名望宗族和政府官员的权力系统对民工的盘剥。这一类的科幻也不都是反乌托邦式的——例如夏笳的作品,就经常表现出科技在解决社会矛盾和疾患方面的积极洞察。中国当代获奖科幻作者,与他们的美国同行一样,非常关注社会现实,郝景芳的《北京折叠》就是一个例子。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科幻作品切入社会议题的方式,对于美国读者来说有时不太明显。埋藏在中国科幻中的社会批判,如果是以西方式的框架来表达的,我们则很容易解析;但有时它们埋得更深更不易察觉,尤其是当这些批判直指西方的新殖民主义政策或态度,又或者它们引据中国古典文学隐喻和历史典故。西方读者看来是逃避的内容,在中国读者眼里却暗含锋芒。


陈楸帆《荒潮》


A:有什么关注中国科幻的英语网站吗?Clarkesworld 显然做过这方面的努力,其中也有你的功劳——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跟他们的合作吗?或者其他类似网站?


L:“关注Clarkeworld, Pathlight 与 Wuxia World。”


Clarkesworld 跟中国公司微像文化(Storycom)合作,在发表英译中国科幻作品方面做了了不起的工作。Neil Clarke 具体介绍过他们之间的合作细节:

www.clarkesworldmagazine.com/clarke_09_14/。


Clarkesworld 一直致力于开拓自己在各语种翻译方面的角色,类似的机构还有 Strange Horizons,他们单独发起了一个翻译计划。


对中国文学更感兴趣的读者,也应该关注 Pathlight,这是由 Paper Republic 和《人民文学》合作出版的中国当代小说、诗歌英文杂志。这是一本独立编辑的杂志,发表中国最让人振奋的作者作品。他们也经常发表科幻作品。


另外,我觉得读者也可以看看 Wuxia World (www.wuxiaworld.com),这个网站专注于翻译中国的网络小说系列。网络小说实际上是现在中国国内最流行的文学形式,很多作品也包含科幻元素和科幻隐喻。这个网站的创始人,RWX,以前是个外交工作者,但现在他已经全职投入这个网站项目,他和他的团队在为英语母语读者引入了中国网络小说方面成绩斐然。我也听说他们将来会更加关注科幻。


Clarkesworld 杂志


陈楸帆


A:可以跟我们聊聊你自己最喜欢哪些作者,为什么喜欢他们吗?


L:“力荐陈楸帆。”


我可以列出一堆名字……但是目前我就专门谈谈陈楸帆吧。我最早喜欢上他的作品,是读到《宁川洞记》,这是一篇用文言文写就的科幻故事,这一壮举就好比我们用乔叟的语言写一篇成功的获奖科幻故事。从这一点你就可以看出他涉足领域之广和技巧之高。楸帆是个语言学行家,他用以写作大部分作品的普通话,只是他的第三语言。他也用英语演讲。因为他游历各国,又曾像谷歌、百度这样的科技巨头工作,他的视野是非常世界主义的。


由于在中国古典文学和西方文学流派方面的造诣,他的作品深刻、层次丰富,且用典密集,反应我们这个处处互联的世界。他的写作也时常带着一种辛辣、尖锐的智性,针砭时弊却不落犬儒或绝望。在他的小说中,你总能窥见他对我们这个充满瑕疵的物种的深沉的爱与悲悯。


想看他的作品的读者,可以在线买《看不见的星球》,或者等待他的长篇《荒潮》。


A:好的,非常感谢!


L:谢谢,Eric,跟你聊总是很愉快。




编辑 | 朱玥

单读出品,转载请至后台询问

无条件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



识别图中二维码,购买《单读 14 ·世界的水手》



▼▼点击【阅读原文】链接,购买最新一期《单读》,成为与我们同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