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是经济日报主办的国家级重点新闻网站,以经济报道、资讯传播和经济服务为主要发展方向,是目前中国境内最大最权威的综合经济类网络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秦朔朋友圈  ·  《封神》,费翔 ·  昨天  
21世纪经济报道  ·  英伟达,突发利空! ·  2 天前  
央视财经  ·  注意!明起,上调→ ·  2 天前  
华尔街见闻  ·  打到美国死穴,DeepSeek真正动摇的是什么?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经济网

全面停工!又一大型企业宣布破产

中国经济网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8-04 21:32

正文

又一大型企业倒下了! 曾经被当作高端制造业楷模的大洋造船,最终没有能停下破产的脚步。


2017年7月24日,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人民法院裁定受理扬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破产清算一案,标志着大洋造船开始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此次破产清算是由大洋造船的债权人南京盛洋船务有限公司二分公司提出申请的,因大洋造船资金断裂而无法偿还到期债权。


目前,大洋造船已全面停产,职工不再上班。破产清算组已于上周成立,将负责处理破产程序中的各类问题,职工六、七两个月的工资有望在八月底前妥善解决。


据扬州晚报,7月24日,大洋造船给全体员工发出一份通知, 通知中表示,大洋造船资金链断裂,经营陷入困境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积重难返,破产无法避免。



大洋造船曾有过光辉的一页


扬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是太平洋造船集团的两大造船基地之一,成立于2003年,至今累计交付各类船舶213艘,以中型散货船为主,辅以集装箱船、海工船和液货船等。


大洋造船自成立起一路高歌猛进,7年的时间产值超过100亿元。


2007年10月22日,大洋造船有限公司传来喜讯,该公司一艘集装箱船顺利下水、另一艘集装箱船完成交船,产值突破20亿元,接近全年24亿元的生产总值目标。


2010年以来,大洋造船公司加大国内外市场的开发力度,制造的各类船只远销德国、挪威等国家,上半年全面实现双过半、硬过半。预计全年大洋造船产值实现百亿元。



2011年1月20日上午,扬州地区造船史上最大吨位船舶——118000吨散货船正式下水,该船由扬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首制,是大洋母公司太平洋造船集团自主开发设计的皇冠系列产品。省国防科工办人士评价说:“该船正式下水,标志着扬州船舶业真正进入‘造大船’时代。”



2014年,大洋造船被列为全国《船舶行业规范条件》首批名单,其生产的SPP35海工船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


如此辉煌的企业,为啥破产了呢?


受船舶市场持续低迷以及公司融资困难、资金紧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大洋造船近两年多次遭遇船东撤单、弃船。


2016年8月,希腊船东Euroseas以延期交付为由曾先后宣布撤销大洋造船Hull DY 160和Hull DY 161 的订单,双方为此就撤单和返还款项方面提请了仲裁。所幸的是,双方最终决定将使用已经支付的2 艘散货船的定金收购大洋造船在建的1艘63,500 载重吨散货船。


2016年11月,希腊戴安娜航运决定撤销1艘散货船订单,大洋造船为此退还了940万美元的预付款。而在近日,大洋造船已完工和在建的4艘散货船也遇到船东弃船,无法交付。


此外,由于拖欠职工薪资的问题,大洋造船于2015年起身陷讨薪风波中,员工因为公司无法支付工资和赔偿金而多次堵门讨要。 2016年2月,大洋造船曾发布公司并购重组计划,拟以大洋、苏美达、中集、江苏口行、上海口行5公司暂时组成新的公司,采取船舶租赁的方式解决公司造船融资的问题。同时,实行大幅裁员计划,缩减员工至1,000人,裁员比例近40%。


2017年3月,苏美达有意接手大洋造船。太平洋造船集团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小雷也表示苏美达对大洋造船感兴趣,他说任何新的投资商都会令大洋造船重新焕发生机。


苏美达隶属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如果重组成功,意味着“大洋造船”将由民企成功转身为央企。上述高管认为,此番进入破产程序,有助于尽早为苏美达重组扫清障碍。


造船业低迷, 兼并重组是大势所趋


对于全球航运巨头来说,2016年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挑战最大的一年:2016年9月,世界排名第七的韩进海运宣布申请破产保护;10月,重组后的中国远洋公布财报,前三季度亏损92.2亿元;11月初,全球航运业老大马士基宣布,三季度航运板块实际亏损1.22亿美元,连续两个季度出现亏损。


“金融危机八年来,全球经济已出现缓慢的复苏,但航运业没有,目前仍在痛苦的徘徊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行业的自我调节出了问题,市场缺乏自律。”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副总经理叶伟龙表示。



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全国造船完工265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7.4%。但承接新船订单115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9%。


中船协称,上半年全球航运市场震荡加剧,国际原油价格低位徘徊。融资难、接船难、盈利难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船舶工业平稳健康发展仍面临较大挑战。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造船业加速“去产能”、兼并重组是大势所趋。总体看,2017年有望成为我国船舶行业的关键一年,南北船整合有望实现破局。当前,继续两船间无序竞争及重复建设,不利于在低迷环境下的生存和发展,资源整合将是中国造船业重现生机的关键一招。


更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