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蓝鲸新闻
上海报业集团主管主办,解析财经要闻,记录时代变局,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Kane的小K屋  ·  Deepseek,一场让14亿人笑着把钱赚了 ... ·  21 小时前  
每日经济新闻  ·  预测票房108亿!《哪吒2》破纪录后继续狂飙 ... ·  2 天前  
鼠绘情报站  ·  海贼王1139话详细情报丨贾巴头上有“火焰”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蓝鲸新闻

低价团拒收年轻人?低于指导价30%即有猫腻,业内称“有云南团不收东北人”

蓝鲸新闻  · 公众号  ·  · 2024-08-02 19:37

主要观点总结

蓝鲸新闻报道了低价旅行团再度引发讨论,博主爆料报名多家低价团因年龄原因被拒收。业内存在各种潜规则,如针对地域和年龄段限制,售卖低价团通过购物和消费补偿差额。旅行团中的强制消费问题也备受关注,部分消费者表示实际行程与承诺不符。旅游行业人士透露了低价团的运营逻辑和潜在风险。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低价旅行团引发讨论

近日,有博主爆料称报名多家低价旅行团因年龄原因被拒收,引发了公众对低价旅行团的讨论。

关键观点2: 业内存在年龄和地域限制

业内人士透露,低价旅行团对客户的年龄和地区存在限制,这些限制往往被视为行业“潜规则”。比如云南团不收东北人,某些地区或年龄段的游客被拒绝参团。

关键观点3: 低价团存在强制消费问题

低价团往往伴随着强制消费的问题。购买力和购买意愿一般的年轻人和某些敏感行业的游客也会被旅行社“嫌弃”。一些消费者表示,实际行程与旅行社的承诺不符,存在被带去购物景点并长时间停留的情况。

关键观点4: 旅行社通过购物和自费项目弥补差额

部分业内人士透露,旅行社通过售卖低价团并通过购物和自费项目来弥补差额。一些旅行团在行程中会更换导游,以推销产品。此外,还存在一些隐藏的消费陷阱,如购物点伪装成博物馆、景区或产业协会等。

关键观点5: 旅游行业人士对低价团的看法

旅游行业人士表示,低价团是激烈市场竞争的产物。随着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的普及,对旅游产品审核并不严格,这在某种程度上纵容了低价团的横行。同时,游客可以通过比较价格来避免被高价销售欺骗。


正文


蓝鲸新闻8月2日讯(记者 汤诗韵) 太阳底下无新事,低价旅行团再度引发讨论。


近日有博主爆料称其报名多家低价团因年龄原因被拒收,旅行社销售甚至直言:“ 你们明摆着不会消费,为什么要收你呢?老年人肯定有消费实力。 ”实际上,业内低价旅行团对于客源的年龄、地区等多有限制,套路大差不差。蓝鲸记者联系到几位业内人士,试图了解低价团背后的运营逻辑和“潜规则”。


低价团潜规则重重:云南团不收东北人,分段赌中途换导游


B站UP主“滤镜粉碎机”今日爆料称,其在成都报名10家100元以下的旅行团都被拒收。随后UP主花费280元报名了峨眉山、乐山两日游,该产品价格比四川旅游协会发布的热点线路跟团参考价大约便宜45%。而国家旅游局已明确, 低于诚信旅游指导价30%以上的,就可以被认定为“不合理低价”



低价背后多半会有强制消费,购买力和购买意愿都很一般的年轻人自然会被旅行社“嫌弃”。蓝鲸记者搜索发现,“低价团拒收年轻人”一事并不新鲜,记者、教师等敏感行业游客也会被拒参团。


曾经做过多年旅行社生意的老苗透露,太年轻不收、两个男的不收、某些地区不收,这些都是业内潜规则。“ 说白了就是不要没有购买力的,所以旅行社才是最早干大数据的。


老苗进一步解释称,要卖的产品各异对应拒收的地区也不一样。比如全国购物团一般不收山河四省(俗称大饼团或馒头团)、云南团一般不收东北游客,因为东北人当销售的较多,本身就比较懂推销话术。


旅行社做购物团一般分两种方式挣钱, 一种是卖人头,一种是卖分成。前者按人头数量返点,后者赌的则是流水。 所谓赌流水一般就是从购物和自费游玩项目中抽成,这部分利润由地接、司机、全程陪同的导游参与分成,其中地接和司机占到八成。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低价团会在中途更换导游。“ 比如5天行程,A导游2天推销不出产品,第3天就会上来一个厉害的能出货的。


蓝鲸记者在短视频网站上随即选择了数个价格相对较低的跟团游产品,客服和销售均承诺,全程没有购物环节,无报名年龄限制(未成年人除外)。


不过售前承诺不能尽信。多位消费者对蓝鲸记者表示,下单之前销售是说过没有购物和自费环节,“但四天有三天都被带去了购物景点,一待就是2、3小时。”根据其中一位销售提供的旅行社资质,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到了数条相关投诉,包括且不限于被兜售商品及项目、“关进”封闭场所推销等。


图源“滤镜粉碎机”


“旅游就是奢侈品”,新形势下旅行社已无超低折扣


为什么旅行中的强制购物屡禁不止呢?


老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5天4晚的云南游为例,算上基础的住宿、餐食、车费、门票和导游服务费,最少也要1300多块。这是一个淡季的价格,加上参与各方如地接社、供应商、组团社要挣的钱,最少也得卖2500元。“云南游不含机票的成本就是2500-4000元,但是社交媒体、短视频上一两千多的产品一抓一大把。”



低于成本价的产品,势必要通过购物、自费等项目弥补差额。有业内人士对蓝鲸记者表示,跟团游不像景点门票、机票酒店等是标准价格。因为是非标品,所以操作空间会比较大。


“比如6个餐换成2个餐,准四星酒店贵就住准三,景区门票贵就换成免费的。”前述业内人士介绍称,除了购物和自费项目,甚至保险也能挣一点。 有些跟团游产品的保险费用会收到大几十甚至上百,但其实责任险是旅行社本来就必须买的,一年大概几千块,给游客买的意外险只需要几元


伴随低价团相关负面新闻的发酵,部分产品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