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象公会
精神鸦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小小牛财经  ·  收评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大象公会

来到地球第一天

大象公会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20-12-16 22:03

正文


文|黄章晋

各位读者,我们有三个月没见了。
这三个月,我经常会到微信后台看关注数。
因为没有正常更新,我总在担心大规模取消关注,但是,取关人数和平时差不多,我又担心,是不是我们被遗忘了。
而现在,也许你最关心的是,复更之后,大象公会还会不会是吸引你的那个大象公会?
什么才是大象公会的特质?
或许,我该讲讲为什么创办大象公会。
2013年我从杂志社辞职,12月4日发布了大象公会第一篇文章。2014年被称为中国新媒体元年,你看,我是多么的先知先觉。
其实,我根本没注意到当时是新媒体创业的风口,也没预见到传统媒体会就此迅速地消亡。
我只是幸运地撞到了时代的风口。我一直是幸运者。
2001年,我进入媒体业,正遇到中国媒体高速成长的黄金时代,很难想象有什么职业能像它一样,赋予从业者优越的待遇和崇隆的社会地位。
我无比热爱媒体工作,简直无法想象还有比这更有成就感的职业。
但我成就感的源泉或许不够主流,因为最能激发我的是好奇心的满足,而媒体能最光明正大地提供满足我对探究世界好奇心的机会。
辞职前,我在媒体做得正顺风顺水,年年能让新来的记者获得年度最佳。
但是,我离开传统媒体,也是因为好奇心。不管传统媒体是否衰落,我迟早都会离开它。
媒体特殊的社会属性,天然会把社会价值和意义作为最高价值追求,而我对此并没有强烈执念和追求,至少远不如好奇心来得强烈。
比如时事新闻,一次破坏性的群体事件,大家最关注的是核心事件的是非真伪,我关注的是它的扩展和传播:一个网吧打游戏的少年是如何切换成亢奋状态的?一个买菜路过的中年男人是如何卷进人流的?
另外,地域的不同,群体性事件的频次和表现形式也明显有别,它似乎更能引起我的注意。就像我会留意美国人与以色列人驱散抗议人群时使用的技术差异一样。
又比如,青海化隆人是如何把兰州拉面开遍全中国的?
为什么固始会成为中国的废铁回收中心?
周口是怎样变成东南沿海城市出租车司机最大来源地的?
为什么同是一五期间的国家重点项目,效益好的企业和效益差的企业,厂门口书报亭卖的报纸明显有别?
媒体工作能赋予你特殊的开阔视野,而边界的扩展,总是会激发你更多的好奇,但媒体能给的好奇心空间却非常有限。
前面讲到的那些差异,或许可以当成技术性问题拿出来讨论,只是它很难在选题会上通过。
而我关心的另外一些话题,在任意一个媒体,都会被视作不该是媒体关心的内容。
比如,中国的公章为什么是圆的?为什么东南沿海的人更迷信?为什么校服都是运动服并且都这么丑?天安门城楼的红色是什么色号……太多了。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经常用 如果我有了自己的媒体可以做些什么的白日梦 来安慰自己:
比如,一个医院是怎么建造运转的?一个监狱是怎么建造运转的,一个动物园是怎么建造运转的,一个学校的怎么建造运转的?一个社团是怎么运转的……
比如,一个富豪小区的保安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一个职业骗子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一个青海拉面老板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
这种幻想会滋生不必要的苦恼:我想象不出一个媒体,能打包装下所有我关心的东西。
好在,如你所知,其中有些选题你在大象公会看到了。
所以,辞职创业自己做新媒体,它给我的成就感,远远超过过去职业生涯的总和。
虽然只有一小部分精力放在内容上,很多时间花在被迫学习压根不想熟悉的东西,很多时候觉得是在惊涛骇浪中行船。
而大象公会诞生后带来的幸福,个人好奇心的满足仅仅是一小部分。
最超出预料的幸福,是认识了一大群同事,我想不出哪里还能聚集这样的一群人。
这是一种越想越觉得奢侈的幸运。
他们最突出的特质,并不是各具我远不及的才赋,而是赤子般的好奇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