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女王C-cup
微博女王C-cup,性科普作者、心理咨询师,多家媒体的性方向栏目作者及顾问,出版物有《第一口苹果的滋味》。致力于科学而诗意地,谈谈性与爱。合作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女王C-cup

为什么鹿晗恋爱对粉丝是种暴击?

女王C-cup  · 公众号  ·  · 2017-10-10 20:4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鹿晗恋爱的消息还是我伴侣告诉我的:你爱豆公布恋情了!

我立刻抓起手机,边看微博边叫:啊!怎么是她!为什么不是我!

上次吴彦祖结婚我也是这么惨叫的。不过我追星真是没什么真情实感,这种小遗憾转眼就过去了。


昨天看到热搜里 鹿晗的应援站朝鹿脱粉了,微博简介都改了。 怀着八卦的心,我去看了粉丝的发言,很多粉丝表示鹿晗对粉丝毫不在意的态度让自己心寒,还有人认为鹿晗打破了爱豆与粉丝之间的契约,是没有职业精神的表现。

我问了一下混饭圈的朋友,她们说这种爱豆不恋爱的契约在日韩的饭圈更通用,国内爱豆没有什么束缚,这可能是因为日韩的爱豆主要靠粉丝花钱养,而国内的爱豆,粉丝不是直接养爱豆的,爱豆虽然也需要粉丝扩大影响力,但只要有了影响力,对粉丝的依赖就不太大了。


很多人认为追星是很愚蠢也很盲目的行为,当粉丝心碎的时候,许多路人想不通:他恋爱跟你有什么关系,就算不是关晓彤也不会轮到你啊!



在我看来,粉丝们的处境是可以理解的。

首先是 我们的年轻人精神生活很匮乏 。政治不容许你关心;经济大多数人也关心不了;看电视吧,打开电视都是符合宣传需要的电视剧和不太出格的综艺节目,想上网看个外国电视剧费老鼻子劲了;看书吧,要么是各种意义上的成功学,告诉你”如何过更好的生活“,要么是让人不轻松的功能工具书,要么是令你关注起自身糟糕处境的深刻读物;上个微博,微博热搜,除了明星新闻,再也没有其他。

当环境如此,年轻人去追星、关心娱乐新闻,也没有什么好意外的。


其次, 年轻人的生活也在逐渐被固化 。来自什么样的家庭,接受什么样的教育,位列什么社会阶层,现在的年轻人会更早意识到自己人生的路会如何发展。也正因此,爱豆确实可以被视作是粉丝梦想的投射,让爱豆过上粉丝无法企及的人生。爱豆被捧上去的这个过程,又是证明粉丝权力的过程。人们需要找到自己力量感的证明,有些人打游戏练级,有些人给女主播打赏,有些人给偶像扩大影响力。从心理学上来说,某些消费会令人们对自己感觉更好,感觉自己更富有、更有影响力,例如捐赠、慈善,粉丝为爱豆刷销量,就类似于捐赠行为。


爱豆既是粉丝幻想的投射,又被他们亲手捧上去,双方联系紧密,所以粉丝才更容易对爱豆有保护欲或占有欲。


我青少年时期喜欢一个爱豆,会去追他的作品,买他的海报,听他的歌,但那个时候互联网才刚刚发展,粉丝与爱豆之间的距离甚远,作为一个粉丝,我只能观望他,却不可能为他做更多事——现在想来,甚至我买的海报都有可能是盗印的。现在的粉丝能够为爱豆刷流量刷数据打榜去现场为爱豆应援,我那时大概只能在春梦里和爱豆接触到。

后来我爱豆恋爱了,我也感觉有一点点受伤。现在想想,这可能是因为我感觉到自己不能再幻想他了。


是的,爱豆往往与我们心中的 理想型 有关,这个理想型常常是指伴侣的理想型,青春期正是一个人性欲萌发的阶段,但我们要么被文化压抑着自己的浪漫情感,限制自己的浪漫交往,要么就是无法在身边看到自己的理想型(即使有了恋爱,青少年,尤其是女孩子在表述自己这个阶段的恋情时,总会有美化动作,因为缺乏经验与情感发育上的不成熟,人们更容易以幻想取代现实)。

把爱豆当做理想型,对爱豆怀有情欲,爱豆也往往了解这一点。所以日韩的爱豆会不谈恋爱或者不公开恋爱,港台爱豆也多是以单身形象示人的,爱豆与粉丝之间的默契在东亚如此合理,也许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对浪漫情感更压抑,对发展浪漫关系更保守,因而人们更多去寻求投射的形象,而不是去寻找现实可及的对象。

对粉丝来说,爱豆虽然不可能得到,但爱豆不为任何人私有可以令她们的幻想仍然有合理的道德空间。一个单身的人,身上有很多可能性(万一是我呢?就算不是我),幻想他也不会有压力。


粉丝并不是脑残,人的行动本身就会塑造意识。当你对一个人或一段关系(哪怕是你假想中)投注了大量的注意力,甚至还有金钱和感情时,对方就会变得更为重要。你的行动最后影响了你的意识,你的意识又会进一步指导你做出更多行动。不只追星如此,亲子关系、亲密关系也是一样,我们在关系中浸没的越久,投注的注意力越多,就会感觉越难以抽离,越难以自控。一个为爱豆疯狂打榜、总是参加现场应援的粉丝,她要如何理解自己这些举动,她必须让自己相信,这些行动意义非凡,这些行动爱豆都会看得到,是爱的证明。像其他关系一样,浸没越深,越容易受到伤害。


人的自我保护机制会在受伤的时候启动。当爱豆谈了恋爱,爱豆的伴侣也往往成为粉丝的情敌,但粉丝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嫉妒——因为它会容易招致嘲笑,甚至自己也会因为自惭不配而感觉羞耻,于是转而去寻找其他支持自己敌意的证据。任何人都可以,但不可以是她——其实换一个人也仍然会有嫉妒的情绪。

粉丝指责爱豆的伴侣也好,爱豆本人也好,是因为失调性需要一个合理的出口,人们不愿意承认自己情感上的嫉妒,于是把这种嫉妒解释为其他伤害,是因为他们不般配,是因为他公开的方式有问题——原因很容易找,人永远会犯错。

但爱豆对粉丝的安抚是有用的,因为粉丝可以因此缓解自己的失调——他虽然恋爱了,但他心里还是记挂着我,我在他心里还是有一点位置的。


粉丝对爱豆的移情,打造了我们所处的流量时代。看似荒诞,又充满合理性。影后章子怡的微博只有几百转发,而一个流量小生的微博,却轻轻松松几十万上百万转发。粉丝选择一个爱豆,作品不再重要,对方能不能承载自己的情感和幻想,才是最重要的。

对爱豆来说,粉丝意味着名利,对粉丝而言,爱豆又像是为了逃避生活的虚空与衰败而甘做的一个美梦,这场梦对双方都糅合着权力和无助。

然而一切都是速朽的,顶级流量今天是鹿晗,也许明天就是刘昊然。爱豆如果意味着名利,自然会有源源不断的备选涌进来,粉丝从一个墙头爬到另一个墙头,速度也会越来越快。一个个梦幻泡泡被吹起,被遗忘,造梦工厂生产虚妄来满足虚空。


写到这里我又想,其实粉丝文化又何止在娱乐圈呢。各路意见领袖、大V、情感专家、手机厂商、作家,多多少少也都有自己的粉丝,有自己的人设,粉丝们掏钱买单的时候,有多少也是怀着”给我偶像打钱“的心态呢?


作者说

也许这就是你们给我打赏的原因吧……




—En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