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感叹北京是美食沙漠的话,毫无疑问,丰台是这片沙漠里的塔克拉玛干。
身为京城核心五区里最名不顺言不正的一个,无论什么东西,来了丰台,都要自动降低两三个档次。北京城里十多条地铁线,来了丰台,扭扭捏捏地汇成了一条线;北京动辄六位数的房价,来了丰台,羞羞答答地跌到了五六万。
吃食也不例外。
西餐来了丰台,自动降格为肯德基。日料来了丰台,自动降格为路边小吃摊里的寿司卷儿。川菜来了丰台,自动降格为麻辣烫和冒菜。东北菜来了丰台,约等于手推车上沾着尘土的烤冷面。
在丰台,生活已经自动降格为生存,所以吃食上不要讲究太多。就跟这边的楼盘一样,虽然名字里常带着“锦绣”、“惠泽”等美好的字眼,但本质只是一种心理安慰。
某种程度上讲,身为核心城区的丰台,还不如远在北疆的昌平志向远大。大多昌平人,总还心怀一个英式下午茶、日式鳗鱼饭的梦想,但丰台人早早就学会了自我安慰:没关系,紫菜寿司卷和日料就是一回事。
请丰台人吃饭,简单得很,带他们走出塔克拉玛干,见见肯德基、麦当劳、沙县小吃、黄焖鸡米饭以外的天地,他们就会感恩知足的。
海淀也常常自嘲为美食沙漠——若有这份觉悟,已经比丰台高出了半个头。
事实上,海淀不是缺乏吃食,海淀缺乏的是合格的食客。
海淀客的两大构成群体:码农和大学生,横看竖看,都不能称作合格的饕餮客,可以说,他们大大拖了海淀美食大繁荣的后腿。
码农是不太讲究吃食的。对正常码农来说,普通的盖浇饭,便能满足他们三餐的主食需求。加个煎蛋算过节,两荤一素就是过年了。
在吃食上花费太多,是码农们所不能忍受的。他们的钱还有别的用途:往大了说,是要投资创业;往小了说,也得买房结婚。如今的婚姻太昂贵,码农们又有被骗婚欺诈的风险,不得不节俭些,从口腹里省点体己下来。
大学生精力旺盛,最能吃,也最想吃。无奈穷学生们囊中羞涩,在学校吃食堂,也得精打细算一番。逢年过节下个馆子,自然也得降低一些标准。这就不难理解,为何海淀区最红的烤鸭是金百万,最流行的川菜是麻辣诱惑了。没别的——实在。
请海淀人吃饭,最重要在于“高级”二字。“高级”在于格调,不在于排场。不要轻易与海淀人讲排场,他们是很见过些世面的。一间幽静四合院里的中餐食府,一家顶层露天俯瞰京城夜景的西餐厅,能讨他们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