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最近的操作让全市场大跌眼镜: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伯克希尔哈撒韦在二季度将其持有的苹果公司股份从7.89亿股大幅减至约4亿股,降幅近50%。对此,东方港湾董事长但斌8月4日在微博上发文表示“减持一点不意外,但减持这么多,感觉还是有点吃惊”。
一、硬件遇挫后,服务收入重要性凸显
巴菲特大幅度减持苹果仓位的原因或许从财报中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硬件产品表现疲软,苹果只能靠押注服务收入维持体面。
2024Q3财报显示苹果最重要的硬件产品iPhone营收393亿美元,同比下滑1%,而服务收入242亿美元,同比增长14%,连续6个季度创历史新高。
以大中华区为例,随着国产品牌的强势崛起,苹果手机的销售压力大大增加,IDC发布的 2024 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数据显示,苹果手机出货量下降 3.1%,在中国市场 4 年来排名首次跌出前五。
值得一提的是,苹果公布业绩后,彭博社记者马克・古尔曼对苹果公司该季度业绩进行了较为严厉、尖锐的评价:
“我的总体看法是,从财务角度看,苹果公司一切都很好。
但是,这家公司的创新步伐已大不如前,可能已经错过了最新的主要新产品,
同时取消了内部屏幕技术和汽车等未来的增长来源。
在未来两三年的苹果产品路线图中,
我看不到任何改变游戏规则的产品。
在我看来,任何新的、有意义的东西,可能要到 2027 年左右才会出现。”
在产品硬件销售增长失去想象力之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目光转向了苹果的服务收入。根据财报数据,二季度苹果服务收入为212.13 亿美元,毛利率超过 70%,而苹果的硬件产品的毛利率也“才” 35% 左右,可见苹果的服务收入是非常暴利的业务,在未来苹果的发展战略中,服务收入会越来越重要。而服务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是苹果对App Store上所有应用的数字内容消费抽取15%—30%的“苹果税”(佣金)。尽管该项收入最近几个季度增势喜人,但从更长期来看,已经出现松动迹象。
二、全球多地挑战“苹果税”
“苹果税”这个概念并不新鲜,但今年以来受讨论度明显上升。
很多人都戏称苹果税是“富人税”或者“智商税”,以爱奇艺黄金会员年卡为例,第三方电商平台购买为128元/年,iOS APP Store内购买为198元/年,这里面的价差原因就是“苹果税”的存在。简单说,除了拼多多或者淘宝这种购物网站不需要支付以外,其他的应用或游戏只要涉及到应用内的支付,全部都要缴纳这30%的“苹果税”,包括软件内的订阅、打赏、充值等行为。私下diss一下,你在抖音上面给主播打赏一块钱,苹果也要拿走30%。
作为一家伟大的公司,苹果把优秀的硬件和软件结合起来,给消费者良好的体验,打造自己的护城河并从中赚钱,这无可厚非,App Store良好的体验在很大程度上也为开发者带来丰厚的利润。
但是尝到甜头的苹果却一发不可收拾,从最开始的一次性买断费用,到现在的软件内的订阅、内购、打赏,全部抽成30%,苹果从最开始与生态开发者合作共生越来越成为市场发展的阻碍者。面对30%的抽成,海外应用开发商近年已连续对“苹果税”发起挑战,引发多国司法部门的广泛关注。
2021 年韩国通过了《电气通信事业法》,规定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必须允许应用使用第三方支付。2023年底,韩国公平竞争委员会宣布,通过制定《平台竞争促进法》继续挑战“苹果税”。
2023年 11 月,欧盟通过了《数字市场法》,法案规定苹果必须在明年 3 月 5 日之前允许用户在 iOS 设备上安装第三方应用,而不是限制用户只能在 App Store 安装。
2023年英国的开发者向苹果发起了集体诉讼,指责苹果滥用市场主导地位,在 App Store 中收取 30% 的佣金是垄断行为,并索赔 10 亿美元。
2024年6月12日,日本效仿欧盟《数字市场法》制定的《特定智能手机软件竞争促进法》正式生效,并将在一年半之内全面实施。这也意味着,2025年底之前,日本“苹果税”有望降至最新的欧盟水平,即标准税率从30%降至17%,少收13个百分点。
即使在北美,关于“苹果税”的争议也很大,马斯克多次吐槽 App Store 抽取 30% 佣金的比例过高,称它为互联网隐藏的税,扎克伯格也认为苹果能够控制设备上的应用体验是有问题的,会导致移动生态的大部分利润流向苹果。
如上图所示,从互联网整理到的现行世界各地的“苹果税”数据看,“苹果税”在全球收取标准并不一致,中国地区的标准企业佣金率高达30%,属于全球最高的一档,甚至连美国本土的标准企业才只有27%,且美国本土开放了第三方支付,
中国地区也是唯一一个没有针对“苹果税”立法干预的主要业务地区。
三、拥抱未来,苹果需要更好的智慧
对于眼下被区别对待的中国市场,苹果究竟该如何平衡生态建设者和渠道方的利益,实现相对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