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孩子面对考试成绩的态度。指出成绩并不是衡量孩子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努力而非仅看重分数。当孩子考试不理想时,家长应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并解决问题,树立明确的目标,培养他们的成长型思维,让他们理解真正的成功在于努力和坚持成为怎样的人。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家长应理解并认可孩子的努力过程,关注成长型思维的培养。
文章强调,家长在孩子考试不理想时,应让孩子感到自己比成绩更重要,不要让孩子过度沉溺于挫败感。家长应引导孩子关注自己的努力过程而非天赋,以培养其成长型思维。
关键观点2: 家长应帮助孩子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行考后复盘。
文章指出,家长在孩子考试失利时,应进行考后复盘,与孩子一起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进计划。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避免同样的错误和失败再次发生。
关键观点3: 家长应帮助孩子树立明确的目标,培养坚持和努力的精神。
文章强调,家长需要引导孩子树立目标,并将长期目标分解为短期目标。家长应定期回顾目标,及时调整计划和策略,以确保目标的实现。真正的成功在于孩子成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而非仅仅关注成绩。
正文
每次考试,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成绩理想时,全家欢欣鼓舞;
成绩不理想时,家庭氛围可能会变得紧张。
然而,在孩子的学习旅程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其实是很常见的事情。
也是家长引导孩子正确对待考试的最佳时机,聪明的父母可以从这三方面引导孩子。
这个时候我们再去问责或者简单安慰考不好没关系,其实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理解孩子,首先让孩子觉得孩子比成绩本身更加重要。
认可孩子努力的过程,不要让孩子过度沉溺于成绩带给他的挫败感。
关注努力而非天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
“成功不是终点,失败也并非末日,最重要的是继续前进的勇气。”
考不好没关系”,
容易让孩子产生“反正考不好也没关系”的消极心态,从而失去对学习的重视和动力。
孩子考试失利,必然有其原因,可能是知识点掌握不牢,也可能是考试心态不佳,亦或是学习方法不当。
如果家长只是轻描淡写地一句“没关系”,而没有帮助孩子去分析和解决问题,那么同样的错误和失败将会一再重演。
1、“考后复盘”,帮助他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
孩子拿着数学试卷回家,一脸沮丧地说:“妈妈,我这次数学考砸了,只考了 85 分。”
家长可以这样回应:
“没关系,我们一起来看看试卷,找找问题出在哪里。”
家长:“你看,这道题你错得很可惜,本来是会的,但计算的时候粗心了。还有这道题,你错得很不应该,知识点没有掌握牢固。”
孩子:“是啊,我考试的时候太紧张了,所以才会粗心。”
家长:“考试紧张是正常的,但我们可以想办法克服。你觉得下次考试前可以做些什么准备,来缓解紧张情绪呢?”
孩子:“我可以多做一些练习题,熟悉题型,考试的时候就不会那么紧张了。”
家长:“好主意!另外,我们也可以在考试前做一些深呼吸练习,帮助自己放松心态。”
家长:“总结一下,这次考试失利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粗心大意,二是知识点掌握不牢,三是考试心态不好。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制定以下改进计划:
2. 每周复习一次本周所学的知识点,并做相应的练习题,巩固知识。
考试的本质在于发现问题,然后再去解决问题,对重点难点查缺补漏。
当孩子不断攻克难题,他也会收获满满的成就感,变得越来越强。
“每个人都有天赋,但如果用会不会爬树的能力来评价一条鱼,它将终其一生以为自己愚蠢。”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潜力,考试成绩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当我们用“没关系”来安慰孩子时,实际上是在暗示他们“你的努力不重要”,这无疑是对他们潜力的否定。
目标,是人生路上的指南针,它指引着我们走向成功的彼岸。
没有目标的人生,就像一艘没有舵的船,只能随波逐流。
-
目标”设置要切合实际、
要明确、具体,不能过于笼统。例如,“提高语文成绩”不如“下次语文考试考到 85 分以上”具体。
-
目标要分阶段: 可以将长期目标分解成若干个短期目标,逐步实现。例如,将“期末考试考到班级前五名”分解成“每月提高 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