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进步的时代,也是迷茫的时代。进步,在于资本的力量强大了,效率提升了;迷茫,在于选择的权利即将走向终结。
我喜欢听相声,既喜欢听姜昆李文华的,也喜欢听郭德纲于谦的。甚至都不能说,哪个更好一些,因为两者风格不一样。
这里,最重要的事情是:我有选择,我可以选择,想听谁听谁。不止姜昆、郭德纲,我还可以选苗阜、大兵。
这就是
选择的魅力
。
然而前天,全球零售业的一次大事,让我感觉到
很,没有,魅,力
。
阿里投入224亿港币,或者说,大致30亿美元,直接和间接持有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
我大早上听前投行同事说这个事儿的时候由衷感慨:既感慨老东家依然能够在大型并购领域占有标志性性业务;也感慨,阿里正在朝着
反垄断法
的边界更近一步。
11个月前,阿里投资21亿,收购超市巨头三江购物;9个月前,阿里投资198亿港币,沈国军的银泰零售产业全部进入阿里;8个月前,阿里再次动作,与国资合作,参股第一大线下零售集团百联集团;5个月前,投资300亿,拿下苏宁云商近20%的股份。
这次又是数百亿的并购规模,拿下中国最大卖场运营商的实际控制人!
为了做零售的大局,阿里在线下花了近1000亿了。
巨头末路,无奈之举
其实,这些线下公司是真心要卖吗?当然不是。运作得好,当然还是自己来控股最好,为什么要卖,因为网络零售明显威胁到了线下零售的业务,而国家又暂时拿不出什么好的方案来维护两者的
公平竞争
,于是传统零售商不得不琢磨退路。
被逼无奈也。
什么是平等竞争?国外早就有公司对中国电商的税收问题提出过疑问。14年底时候,Target、百思买、Home Depot、JC Penney等美国主要的零售商通过广告向阿里发难,称阿里可能会扼杀美国本土公司,要求美国国会结束对阿里和其他在线零售商巨头的特殊税收待遇。
去年,成都举行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当时的财政部长楼继伟着重提出,税收政策
首先应该体现公平,其次是鼓励创新
。数字经济包括电子商务都是创新,对于这些新兴行业应该收税,否则不公平。
这里,就不用再深入聊下去了。大家都明白。
如果对线上零售业务不加限制的、不讲公平的发展下去,传统线下企业必死无疑。当然,死,没有那么快,靠着资本金也许还得赖活好几年。但是,往近了说,
当价格、便利性上没有优势
,这些线下大店、大集团的资本市场估值肯定纷纷下滑。所以,
当看到必死的前景,还不如早点卖了。
大获全胜的救世主
此时,谁来当个救世主?
当然是阿里。
一方面打压,一方面压价收购。用资本市场的钱,收购那些被资本市场低估值的传统卖场,相当完美。
然后,线上,除了一个规模不大的京东在和阿里奋力抗争,其他基本就没了;线下,中国第一大零售集团、中国第一大卖场均纷纷投诚,要和阿里的“新零售”当同盟军、师兄弟,
那么留给普通百姓的选择就很少了
。
我们并没有充足证据认为阿里的零售版图已经触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但是,直觉和经验告诉我们,阿里的这种无限制发展,已经可能值得商务部给予高度关注。
企业并购,当然是自主选择,是商业行为,但是,如果这种并购,不能够带来公平竞争,不能够提高经济运行效率,那么就值得调查。
什么叫不公平竞争?你去问问京东及刘强东,什么叫做品牌二选一。
请问,有哪个品牌不愿意在多个平台出现?
但是,
如果阿里一路坦途的这么收购下去,恐怕以后品牌的选择就越来越窄了
。阿里真不缺钱,愿意借钱给它的金融机构多得是。
直到有一天,大家发现,购物?你无处可去。直到有一天,大家发现,啊,都是你们家的了。
-END-
关注
知新派
预见未来!
长按识别二维码
轻松读懂财经 助你拥抱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