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A学财经
投资是场马拉松 我们一起坚持到最后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小A学财经

啊?这都不算利好?

小A学财经  · 公众号  ·  · 2025-01-23 17:38

正文

今天大盘冲高回落,早上开会的提振效果就持续了不到20分钟,虽然市场没太买单,但这个会其实还挺重要的。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可能“中长期资金”这几个字大家耳朵听得都要起茧了,毕竟早到2023年就开始有这个提法了。

但是说了这么久,好像也没感受到市场有什么明显的变化,那到底一直强调这个事有什么用呢?

这主要是因为咱们A股跟美股这些成熟市场不太一样,它是由散户主导的,这就决定了A股容易受情绪影响,并且波动会比较剧烈。

A股本身的特点,加上一些制度方面的掣肘,就共同导致了机构资金在权益投资上相对保守。

比如险资的权益投资占比只有10%-20%,远低于政策规定的45%的上限,也远低于国际平均50%的水平。

而机构越不愿意参与,A股就越容易延续高波动、牛短熊长的特征。

那引导长线资金入市,在一定程度上就有助于稳定市场信心,熨平波动,让大家能在这个市场上更舒服地赚钱。

但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去年926出的是《指导意见》,今天则是《实施方案》。

也就是说今天会开完,中长期资金入市这件事才算正式到实施阶段了。

那说来说去,到底我们一直在等的中长期资金是谁呢?

会上明确定义了中长期资金有5类,分别是:保险资金、公募基金、社保基金、养老金、企(职)业年金。

我们主要说下前面两个。

首先是险资,截止2023年底,险资规模有28.16亿,占整体耐心资本60%以上的比重,所以它在中长期资金里面是最重要的。

但是险资在权益投资上一直有两个比较大的卡点。

一个是原来的考核偏重短周期指标,这就会导致险资为了完成业绩,而去做一些短期高换手的操作,和耐心资本背道而驰。

另一个是会计计量上的问题,在现在的会计准则之下,险资投资权益市场的波动会影响利润表的呈现。要想维持利润表的相对稳定,在权益投资上就不得不相对谨慎。

对这两个点,会上都给出了解决方案,分别是拉长考核周期,和推动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落地。

多说一句,这个股票投资试点就是险资设立私募基金去投资,通过这种方式对利润表的影响就没那么大了。

卡点解决了,2025年起险资的目标就是每年新增保费的30%都要投资于A股。

第二个是咱们最熟悉的公募基金,大家感受可能会更深一点。

会上对公募基金的要求是,未来三年持有A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长10%。

投资A股,主力就是权益基金了,现在权益基金的现状是数量占比高,但规模占比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