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本文首发于2007年4月29日本人的博客上(http://sujianbu.blog.sohu.com/44067800.html)。十余年过去,依然不觉过时。目前,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各界的共识。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经济发展的质量最根本的决定因素在需求侧,因此,只有提高需求质量才能保证经济发展的质量,防范系统性金融危机的核心在于提高需求质量。】
需求不足、生产过剩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共同特征。因此,为了避免生产过剩,增加总需求就成为不可避免的选择。然而,就增加总需求而言,重要的不仅仅是总需求的数量,总需求的质量也一样重要。总需求的质量不高,就有可能导致金融危机。以投资为例。我们知道,企业的投资的大部分都是通过银行贷款融资的。因此,如果投资的质量不高,银行贷款就可能会成为烂账;如果这种烂账规模太大,就可能导致银行危机。
那么,如何提高总需求的质量呢?我们从总需求的构成说起。总需求无非由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四大部分构成。其中前三个部分是内需,后一部分为外需。仅就质量而言,外需是很好的。与投资不同的是,投资完成后,贷款仍没有消失,债务依然存在;而一旦就外需产品的交易完成,出口企业拿到钱以后,一般而言并不存在对本国银行的债务,即使外国购买者是通过借贷购买的本国产品,一般也是向其本国银行借贷的,对出口国银行没有什么债务,因此一般来说外需对出口国没有后遗症。然而,外需的局限性在于不确定性太大。外需受到各种国际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往往是出口国无法控制的。因此,为保证本国经济安全起见,内需是最基本的依靠力量。
在内需的三个组成部分中,消费的质量最好。原因跟外需一样,而又不存在外需那样的不确定性。消费中质量较低的是由消费信贷支持的那一部分消费,如汽车、住房等。一旦这些贷款收不回来,就可能形成银行危机。因此,要保证这部分消费的质量,第一,要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有了经济增长,消费者才会有足够的支付能力,才能保证这部分贷款不成为烂账。第二,要避免房地产价格的泡沫。如果价格虚高,消费者买房的贷款额就上升,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大。这就要求政府采取各种办法稳定房价,避免房价大起大落。第三,要严格贷款制度,严防贷款人有意赖账。这方面目前最可能的是汽车贷款,因为汽车价格越来越低,如果用汽车本身作抵押的话,很可能出现汽车残值低于贷款的情形,从而增强了购车者赖账的激励。可以考虑提高首付额度,或用其他资产作抵押。
投资的质量低于消费,因为投资大部分是由银行贷款支持的,而消费中的大部分无需贷款。我国最近几年投资占总需求的比重已达40%左右,因此保证投资的质量就尤为重要。在刺激投资的时候,目前世界各国采取的基本上都是货币政策,即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投资。但降低利率的结果,是使得原本不该被投资的项目被投资了,因而一旦经济有风吹草动,就有可能会造成银行烂账。极端的情形是,利率的降低造成重复投资,结果一旦经济转冷,存在重复投资的行业就会有企业面临困境,甚至全行业亏损,这必然导致银行烂账的增加。
要保证投资的质量,就得跳出传统的货币政策的框架。我们知道,投资的决定因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投资的预期收益,一是投资的预期成本。传统的货币政策针对的是投资的预期成本,通过调整利率即投资的成本来影响投资。如前所述,这种政策很有可能导致重复投资,从而引发银行危机。因此,要保证投资的质量,就得在投资的预期收益上做文章。如果一个项目的预期收益高,那么在总需求或对其产品的需求下降的情况下,该项目存活下去的可能性也越大,因而造成银行烂账的可能性就越小。那么,政府采取什么样的宏观经济政策才能够提高投资的预期收益呢?
首先,加强对研究与开发的支持力度。研究与开发的产品是关于新产品或新工艺的知识。新产品项目的预期收益率高,而新工艺会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因此不管是新产品还是新工艺,都会导致预期净收益率的提高。虽然任何一种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周期较长,但只要持续支持研究与开发,从而时时刻刻都有足够的新产品、新工艺的出现,就保证了时时刻刻都有新的优质投资项目。
其次,加强对内、对外开放,消除国内、国际贸易壁垒,帮助企业扩大市场,这既包括产品市场,也包括要素市场。同一产品,即使没有技术含量的任何提高,只要能发现新的市场,或在已有市场的销售成本下降,也会提高其销售利润,从而提高相应投资的预期收益。就国际市场而言,降低关税、削弱或消除其他贸易壁垒,都有助于扩大企业的市场。就国内市场而言,我国目前在好多方面还存在地区间贸易壁垒,比如各地对本地产品的地方性保护措施,由户口管理制度导致的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等等。
第三,有意创造一些优质投资项目。在我国目前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如果能把过多的流动性导入到优质的投资项目中去,就会避免至少缓和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的出现。一个可能的项目是,治理荒山、荒地、沙漠。至少沙漠已经离北京很近,而北京的地价在猛涨。如果能够给私人投资者足够的激励,比如说谁治理好的地就归谁所有或者给他足够长时间的使用权,那么私人投资者就会有强烈的激励去治理这些沙漠,如果这些激励还不够,政府可以再给一点补贴。这种投资既顾及了短期需求不足的问题,也解决了生态治理的问题;既解决了投资总量不足的问题,又保证了投资的质量,可以说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在内需的三个组成部分中,政府购买的质量是最不好把握的。一方面,政府手中有强制执行的权力,因此政府购买的质量可以很高。另一方面,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又会导致政府购买的质量的下降。比如,前些年经常出现的豆腐渣工程就是明证。而政府的项目一般而言多数是通过税收融资的,就是由债务融资,也是有政府信誉担保的,因此一般不会直接导致金融危机。但政府项目不好却可能导致财政危机。那么,如何保证政府投资项目的质量呢?在加强项目监管,确保项目的建设质量之外,还要控制政府投资的方向。也就是不要进入民营企业愿意从事的行业,因为民营企业的效率一般高于国有企业,进入这些行业意味着工业企业可能会亏损,导致投资失败。政府投资应集中于那些民营企业做不好、做不了、或不愿做的项目,比如基础设施、教育、治理环境、进行基础科学研究或支持应用研究等等。这些都是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都很好的投资,投资的质量是有的,虽然政府可能不能直接受益,但可以通过促进私人企业的发展间接得到更多的税收。只要有更多的税收支持,即使是债务融资也不会引发财政危机。
总之,我认为,针对总需求的不同组成部分,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政策手段来保证其质量,以避免金融危机的出现,确保我国经济和谐、稳定、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