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斗之光
我是来自高空的光,发光自己,完满自我,光亮万物。 我已加入“维权骑士”(rightknights.com)的版权保护计划。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架构师之路  ·  终于找到答案了!deepseek凭啥能给出这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斗之光

60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隋唐五代文学概说

北斗之光  · 简书  · 架构  · 2017-11-27 15:27

正文

01 什么要研究学习唐宋文学?

前面一些文章中,我从各方面的角度简述了先秦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发展脉络,从这篇文章开始,我将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欣赏唐宋文学。

在中国文学史上,历来有唐诗宋词的说法。所以我们说,唐宋两代的诗词文学都登上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峰。

唐宋两代是中国古代文学最为辉煌的时期,唐宋两代的散文也取得了极高成就,唐宋的传奇小说,各种说唱文学,也对元明清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宋文学是先秦两汉南北朝文学的继续,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他们既有很多的共同之处,当然也有很多的不同之点,这就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下学习的思路,和学习的方法,以便适应学习唐宋文学的需要。

02 结合我个人的学习经验,谈谈自己的思路与方法

首先,要充分运用已学过的文学知识,从文学发展的角度和高度来理解、认识这一时期的文学,弄清其继承与革新的关系。

比如说,六朝时期,宫体,骈文,到了唐宋时期就成了革新的对象,在诗歌领域应用声律说,但是到了唐代就发展了这种声律说,把它发展成了近体诗。

当然,像陶渊明的田园诗,谢灵运的山水诗,都直接对唐宋两代的,田园山水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所以我们讲,没有前面的六朝文学,就没有唐代文学的全面繁荣,当然了,如果说,唐代文学不对六朝文学进行革新,进行改造,那么,也不会看到今天唐代文学的面貌。

所以,他们之间的这种继承革新的关系是十分清楚的。

第二,要重视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把握一代文学发展的基础脉络和走向。

这一时期社会生活丰富而复杂,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比以往更为密切。“文史不分家”、“知世论文”,这都是强调文学和社会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也讲过,文学的发展是和社会的关系是非常的密切的,我们学习唐宋的文学,应该说必须掌握这一时期一定的文学的知识,和历史的知识。

当然了,学习历史的知识不是要求大家去读通史,但是呢,对于这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一些对文学产生重要影响的事件,大家还是应该略知一二。

另外,我们知道,作家是不可能脱离时代的,也是不可能脱离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政治的,所以,作家也好,文学作品也罢,和时世也就是和当时社会的关系,是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的。

当然也有人讲,从社会的角度来关注文学,认为这是庸俗社会学,恐怕这种说法是不太合适的,这不叫庸俗社会学,这叫文学不能脱离社会,不能够脱离政治。

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应该很好的学习各编的序论,各章各节关于社会时期的社会情况的介绍,这样呢,我们才能居高临下的把握住各个时代的特点,也便于我们把握一个时代文学的特点。

第三,要重视作家与作品的关系。

尤其是重视那些对文学发展影响重大的大作家和有特色的作家。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知人”才能“论文”,这就要求学习者把作家的生平思想、政治上的进退出处与其文学创作密切结合起来。

更多的对作家本人,他的家室,生平经历,思想,政治态度,文学主张,也就是他一生的进退出处,能够有比较多的了解。

特别是在唐宋两代,作家多,流派多,特别对于文学发展的一些重要的作家,或者我们说大作家,比如,唐代的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辛弃疾,陆游等等,这样的一流大作家,我们当然应该重视。

其它的,像唐代的王唯,孟浩然,高适,岑参,李贺,杜牧,李商隐,以及宋代的,柳永,周邦彦,李清照,这些重要的或某一方面非常有特色的作家。

应该注意对作家的创造和思想影响重大的事件。

即使出生在同一个时代的作家,由于家庭出身,生活遭遇不一样,他们的创作就可能出现不同的面貌,比如说,李白和杜甫,基本上生活在同时,两个人又是很要好的朋友,我们今天看到的李白和杜甫是完全不一样了,但是说,在历史上,不是安史之乱,改变了杜甫的生活道路,那么,我们今天看到的,是杜甫很可能是第二个李白。

再比如说,像王勃,像李贺,这样的呢,二十七八岁就去世了,所以英才早逝了,那假如他们活得年龄更大的一些,他们的创作成就可能就不是现在这样了。

所以说,每个作家不同的情况,对于我们把握和学习应该说是相当重要的。

第四,处理好史与作品的关系。

文学史是由作家和作品构成的,“史”是作品的理性概括,作品是“史”的物质基础。这就要求学习者必须多多涉猎作品,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和把握作家。

其实,文学史本身,它包括的一个是史,一个是文学。

只有你阅读了大量的作品,尤其是作家的代表作,才能更好的对这个作家的概貌有一个深入的感性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阅读鉴赏写作创新水平。

这篇文章主要讲一下,隋唐五代的社会面貌。

03 隋代社会概况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隋,杨坚篡夺北周的政权,消灭了南朝陈,结束了中国近四百年分裂的局面,建立隋朝。公元589年统一中国,结束了魏晋南北朝的动乱和分裂,文帝时国势渐强,史家比之称为汉代的“文景之治”。

隋炀帝即位后荒淫无度、大建宫殿、大兴土木,开凿南北大运河,游江邮,每次随从众多,这样确实是劳民伤财,他也仗着国势的相对强盛,不断的对外用兵,使得国库很快空虚,这样国家经济陷入了严重的困难。

社会开始动荡,民不聊生,所以在隋朝末年,就暴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和地方军阀反对统治的武装斗争。

隋朝在这种情况下,于公元618年亡国。

由起兵于太原的李渊、李世民父子夺取政权,建立了唐王朝。隋朝从建国到亡国不到四十年的时间,因此是一个短命的王朝。

文学的情况应该说和它的社会情况有一致之处。从文学发展来说,隋朝是继承了六朝文学的传统。

04 文学概况

此一时期,隋文帝为改变文风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文学创作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都写出了一些较好的作品。

六朝的文风不管是诗歌还是散文领域,都还占据着主导地位,隋文帝在建国以后,抓政治抓经济的同时,他也开始意识到了改变文风的重要,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比如他限制人们向朝廷奏章写骈体文,反对浮艳的文风,所以文学创作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但炀帝后,文学又陷入恶运,齐梁文风又开始大肆泛滥。终隋一代,浮靡的六朝文风始终居于主导地位,故隋朝文学可谓是六朝文学之余响。

05 唐代社会概况

唐代社会以安史之乱为界线,明显分为前后两期。

唐前期统治者采取了较为开明的措施出现了繁荣局面。唐太宗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此后又经过唐高宗武则天,又到了唐玄宗,出现了开元,天宝盛世,把唐王朝推向了繁荣的顶点,这充分展了恢宏的盛唐气象。

但同时,唐王朝繁荣的背后也潜伏着严重的政治道德和社会危机。统治阶级骄横荒淫,对外穷兵黩武,导致了安史之乱。

为期八年的安史之乱,波及地域大半个中国。

当时,宦官专权,地方军阀不听中央指挥,内耗严重,长期战乱,田园荒芜,民不聊生,阶级矛盾尖锐,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纷纷脱离唐王朝,民族矛盾尖锐,各种矛盾都日趋尖锐,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时代,终于暴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王献之,黄巢起义。

这就导致了中央集权受到了严重的削弱,社会经济遭受了巨大的破坏,人民群众水火中生存,整个国家一片生灵涂炭,于是大唐帝国开始走向衰微。在唐末农民大起义的浪潮中,唐王朝于907年亡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