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途坦坦,林木葱茏。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是闽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和中央苏区核心区。
“这一年,全院上下都憋着一股劲、拧成一股绳。”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俞志银感慨万分。
作为龙岩市中心唯一一家基层法院,近年来,新罗区法院的业务数据一度处于龙岩法院中下游,基层基础建设存在短板。2024年,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全国首批相对薄弱基层法院之一。
“近年来我们‘案多人少’矛盾突出,上诉案件多、案件改判发回重审率高。案件质量问题存在短板。”新罗区法院审管办主任李智俊道出了原因。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要想抓住审执质效提升的“牛鼻子”,关键在做深做实审判管理上。
于是,一周一分析、一月一研判,业务数据分析研判制度成为新罗区法院脱薄路上的“先手棋”。新罗区法院充分发挥司法大数据“风向标”作用,寻求解题方法。
“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要通过类案裁判展示等方式,做好当事人判后答疑,提升服判息诉率”“要通过案件质量评查通报及时纠正问题,提升案件质量”……
紧抓“案-件比”质效评价,一场场分析研判“把脉问诊”,一个个具体举措直达“病灶”,新罗区法院以追求极致的态度,把案件办到最优。
数据解答了质量和效率问题,但是“案多人少”的矛盾,依然影响着审判质效,以及群众对司法的获得感。面对过去5年,新罗区法院年人均办案量全市法院第一的情况,该如何着手破题?
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新罗区法院在全区358个村居均设立村居法官工作室,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让衍生案件有效减压。
2024年年底,新罗区法院村居法官、东肖人民法庭负责人胡谨镳成功调解了一起某工程公司诉某商贸公司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
“如果走司法程序,法院判决解除合同,我们无法一次性拿出六七十万元的租金,可能会就此倒下。”今年1月,某商贸公司负责人江某谈起该纠纷仍心有余悸。“此前,我们向某工程公司租下2500余平方米的厂房用于生产经营,前期已经投入数百万元资金,但公司陷入困境,不得已才拖欠租金。”
实地走访后,胡谨镳发现某工程公司是一家大型民营企业,而某商贸公司却是刚起步的企业,如果失去租赁权,企业将雪上加霜。
“根据合同规定,及时支付租金毋庸置疑。可商贸公司如果因为这事垮了,工程公司想再找靠谱的租户也不容易,这也是大家不想要看到的结果。”从企业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以法律专业角度分析,胡谨镳召集双方进行了多次调解。听了胡谨镳的一席话后,双方频频点头。
但是要如何破局?一次次调解中,胡谨镳从双方各自的需求出发,找到了最优解:双方协商对租赁面积进行缩减,以缓解某商贸公司经营成本压力,对于尚欠的租金,某商贸公司进行分期还款。
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签署完调解协议,双方脸上都露出了释然的神情。纠纷顺利调解,不但防止一案结多案生,也让商贸公司得以喘息。一年来,新罗区法院调解率同比上升5.01%,有效减少了案多人少的问题。
新罗区法院的脱薄之路,也倾注了上级法院的心血。2024年以来,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协调省委编办为新罗区法院增加了3个编制,选派了1名博士选调生到任挂职。新罗区法院陆续调整交流2名班子成员、3名中层干部。领导班子的年龄、专业知识结构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的“一池春水”被激活。
多措并举下,新罗区法院的各项工作成效显著提升,在可对比的审判指标中,全部优于或处于合理区间。此外,福建高院协调省级财政拨付资金300万元,加紧完善新罗区法院基层基础建设,释放发展动能。
“一年来,我们锚定齐心协力‘脱薄摘帽’、同向发力‘争先创优’的目标,狠抓‘九分落实’,提振了精气神,跑出了‘加速度’。相信我们一定能交出满意的脱薄成绩单。”新罗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曾学明信心十足。
全国人大代表陈东海——
同心协力 脱薄争先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陈东海。阙永兴 摄
“开展脱薄工作,是为了在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的进程中,不让任何一家基层法院掉队。新罗区法院被列为相对薄弱基层法院,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正视问题才能补齐短板,创新实干定能迎头赶上。”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漳平市永福镇西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东海在调研新罗区法院脱薄工作情况后,勉励该院要守正创新、重整行装再出发。
陈东海表示,近年来,诉讼案件不断增加,一些法院面临被案件推着走的情况,各方面短板逐渐显现。但是,新罗区法院志不薄、气不弱,立足闽西红土地,全面激发内生动力,在党委坚强领导、人大政府政协等关心支持下,狠抓提质增效、做优队伍建设、加强基础保障等领域工作。一年来,新罗区法院红色领航基调更加鲜明,司法服务更加优质高效,监督管理更加精细规范,争当“排头兵”的意识更加深入人心,“和汽”行业村居法官工作室入选2024年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优秀案例,形成了以脱薄工作推动法院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