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角逐进入下半场。
存量时代,一种全新的商业业态已悄然产生,引领办公与居住的新潮流:
收购老旧物业并重新规划、装修改造,从而形成多功能空间和独树一帜的设计,甚至藉此晋升城市网红打卡地,满足年轻人关于工作与生活的双重想象。
上海base便是这种商业业态的最先探索者,也是最为成功的实践者,受到魔都商务办公人士的热情追捧。
遗憾的是,目前base业务的触角还仅限于上海及其边郊。
所以,老广们想体验base空间只能打飞的去上海?
其实,这样的模式,在广州到底有没有?小编全方位搜罗后惊喜发现,最近比较火热的文玥便是如此。
文玥背后的团队同样秉持着
“旧瓶装新酒”
的改造理念,而且根植于老广的
骑楼建筑与商贸文化
等城市特色。
地处老城区荔湾长寿路的文玥,在老城区文化的熏陶下,究竟是如何独树一帜的呢?请跟随小编一起去探秘。
追根溯源。
文玥的前身名曰文昌阁,彼时项目1-6F的定位为商业裙楼。
商业经营业态也不过是司空见惯的酒楼、珠宝交易、小型超市等,与老西关、上下九的商业呈现
同质化倾向
。此外,
装潢也缺少新意,空间利用率也不高
。
所以,尽管被原有开发者寄予厚望,文昌阁的商业运营仍不出所料地“泯然于众档口”,归于落寞与平庸,让人唏嘘不已。
不过,有人思路清奇,引入了最潮流的运营理念,文昌阁由此蝶变新生,成为文玥。
将中西文化、商贸历史、城市记忆融入建筑设计,是文玥打造者们已付诸实践的理念。
众所周知,广州千年商贾文化源远流长,中外贸易往来痕迹颇多,荔湾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起始点,承继先行之途是为使命。
与此同时,商业发展日新月异,各大商圈异军突起,西关也早已走到了创新商贸方式与空间的十字路口。
在人人言商、人人创业、人人求新求变的时代,文玥并没有一股脑地将西关往事抛之脑后,反而将其
演化为建筑内在的情怀,把历史积蓄于建筑肌骨,实现了不一样的老广商贸文化传承
。
文昌阁的商业标签不再只是岁月沉淀下的老城印记,不再只是小档口小商铺小本经营的模样,不再只是简单的迎来送往、自我收支盈亏。
商贸兴盛之道被发掘,营业经验被分享,商业头脑和智库有所汇聚,商业格局也被放大为“运筹于室内,决胜于商海”。
沙面岛在英法租界的时代,一度咖啡浓香四溢;西式建筑叠映着东方树影与环岛水涌。
文玥把这段印象承载于建筑,将
西式拱门设计
应用于入口、大堂、电梯厅等处,并仿教堂将大堂向纵深挑空;
设置咖啡吧台
,用氤氲的气味唤醒记忆。
行走其中,总让人恍惚穿越地域与时空,而除了缅怀历史,更多西方居住体验。
黄金是财富的象征,是商贸交易载体之一,及至今日,仍觉贵重。
文玥设计者
以金色调装点大堂
,营建环一周的书架,似乎又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蕴意在其中。
仿佛无形中予人以追问:财富究竟是什么?又在满目的金光灿灿中,告知人们:财富究竟是什么。
与功能单一的建筑空间不同的是,
即便是在非常有限的区域,文玥也尽可能地分隔出多种功能空间,满足多样化兴趣。
比如说,它为追寻历史与探索未来的人,提供了有文化、有内涵、有品质的多维空间:
既包括可以处理工作日常、思忖商业方式的
办公空间
,也设计了安顿身体和灵魂的
居住休息空间
,还开辟了能够激荡思维火花、迸发创意灵感的
共享会议室
,也还有释放激情、展现力与美的
公用健身房
。
可以说,
人的多元模式可以在这里尽情切换
:前一秒是博学多才的文学青年,这一秒是睿智犀利的商务精英,下一秒又是挥汗如雨的运动健将。
更甚至,
开放式的空间也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无界”交流
:活跃开放的
社群组织
组建起来,各式各样的思维碰撞
交
织
起来。
以
建筑设计营造美学空间、进行多元化功能布局、促进商业转型升级、给予充分的人文关照
的理念,在文玥得到了充分发挥。
而在
广州华粤一号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及知名酒店
铂涛集团
倾力打造下,文玥为人们提供的体验不只于此,它还将连接更多意想不到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