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编剧帮
创建于2013年4月,目前超过15万编剧、导演、制片人、公司总裁为主的影视专业人士订阅,是国内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编剧及剧本资源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Mtime时光网  ·  2025春节档破95亿刷新纪录!《哪吒之魔童 ... ·  昨天  
海峡都市报  ·  刚刚,破100亿!全球第一! ·  2 天前  
南京日报  ·  五破10亿,全球第一!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编剧帮

有裂缝,更有光:那些对现实产生正面作用的影视作品(2024期)

编剧帮  · 公众号  · 电影  · 2019-10-05 21:00

正文

源丨酷云互动   文丨纯K


前些日子,短视频大IP《办公室小野》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8月22日,山东枣庄14岁女孩哲哲和12岁女孩小雨两名女孩模仿“用易拉罐自制爆米花”,过程中酒精爆炸,导致烧伤。哲哲9月5日去世,小雨目前仍在治疗。


 
9月10日,“办公室小野”在微博发长文回应此事,称女孩发生意外绝不是模仿自己的视频,但是愿意提供帮助并配合调查,并将无限期停更整改。


其实,网络上早在2016年就有了图文视频教程,而《办公室小野》的这一则视频是在2017年发布。“办公室小野”也在长文中就网络上的“易拉罐爆米花”教程与自己的视频进行对比,并表示哲哲和小雨所用的方法与自己视频的方法不相同。


不过,由于自身视频影响力大,名气高,加之这次的事件造成了很大的舆论声浪和很严重后果,所以“小野”也不算冤。


这次的意外,也无疑给内容创作者敲响了警钟。创作者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内容影响世界呢?
 
一些“寓教于乐”的影视作品,也许可以提供一个好的思路。这些影视作品,在兼具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同时,还对社会起到了正面的,积极的影响。“有心栽花”也好,“无心插柳”也罢,他们确实给社会带来了正能量。


下面,我们将从三个影响力层面:国家,社会,个人,来盘点这类影视作品。

推动国家政策改革

一些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通过深入剖析某个现实问题,引发国民性的讨论。自下而上,从而引发国家政策性改革。
 
虽然这听起来有“民粹”的嫌疑,但其实影视作品并没有那么大的权力,她能做的,就是展现问题,即使有的还可能激发民众的情绪,但是真正的改革,核心是由理性去完成的。
 
民众和公检法机构,各司其事,各自履行义务,行使权力,从而推动进步。

韩国电影《熔炉》,便是典型案例。电影讲述了一位老师到一所残障学校任教,发现了学校校长和职员集体虐待、性侵学生的行为。而且,因为这些孩子有语言障碍、听觉障碍,因此,在暴力行为发生后,他们甚至连话都没办法说。这是根据发生在2000年的真实事件改编的。


尽管这名正义的老师抛下所有名利为这群受害的孩子辩护,可是在影片的最后(也是现实中的第一次判决),禽兽般的性侵者依然没有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而是逍遥法外。2011年电影的上映引起了韩国社会的巨大反响。尘封的国民记忆被打开,韩国百万网民联名要求重新调查,审判此事。

电影上映第37天,韩国国会以207票通过,1票弃权压倒性通过《性侵害防止修正案》,又名“熔炉法”。性侵女身障者、不满13岁幼童,最重可处无期徒刑;废除公诉期。加害者如任职于社会福利机构或特殊教育单位可加重处罚,新法于2012年7月实施。

促进社会意识进步

有的电影,不仅做到了反映社会现象,渲染情愫,而是在更深处揪起民众的心结。
 
她们让那些本就不该被埋藏于角落的故事,从阴影走向光明,让我们了解到那些虽然小众,但是绝不应该被忽略的社会群体;也让观众明白,很多事情并不是我们想当然的那样,让不该被遗忘的永远不被遗忘。


比如《我不是药神》,透过慢粒白血病患者,引发了全民关于医疗体制,以及药品管制的思考和讨论。


纪录片《二十二》,为我们纪录了中国还活着的二十二位二战期间被迫充当“慰安妇”的受害者的生活现状(电影在2015年拍摄完成人数为22人,在2017年8月14日上映时,人数已减少为8人)。她们的生命是历史,也是现在,而我们如何对待她们,也折射出我们对待未来的态度。


我们赞美乱世中的英雄,也不应该遗忘承受着苦难的平凡人。这部电影的存在以及可以上映,就是她最大的意义。


《亲爱的》(2014年上映)和《失孤》(2015年上映),这两部电影,聚焦了儿童拐卖问题。
 
上映后,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也促进了整个社会自发去形成帮助走失儿童回家的救助体系。大型互联网公司,通过嫁接自身的用户和资源优势,试图帮助更多的家庭找回失踪的孩子。



2016年,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与支付宝、UC、手机淘宝、腾讯QQ、百度、一点资讯、今日头条、360手机卫士、滴滴出行等平台都进行了对接,以加大获取失踪儿童信息的可能性。


华人导演吴宇森当年在好莱坞拍过一部叫做《风语者》的商业大片。电影以二战中的太平洋战争为背景。

美国加入二战之后,常规密码总是很容易被日军和德军破译,这让美军吃尽了苦头。为改变这种局面,美军运用了一种印第安纳瓦霍土语,其语音和语法非常复杂,除了当地土著人外,没人能听懂。并且他们还在土语基础上再编成密码,增加破译难度。直到二战结束,密码也未被敌人破译。


这些通讯员,就被称为“风语者”。这一土语密码在许多重大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诺曼底登陆和硫磺岛战中都立有奇功。

然而,战争结束后,为战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风语者”们不仅没有受到表彰,还被迫宣誓永远保守秘密(美军出于“冷战”形势的考虑)。

随着“冷战”的终结,“风语者”的贡献也逐渐开始被官方承认。2002年上映的《风语者》,更是进一步扩大了美国大众对此事的认知,也极大的促进了印第安人在美国的平权运动。

“风语者”老兵参加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的纪念活动

长片纪录片《海豚湾》,或许是至今在环保领域影响力最大的影视作品。

该片纪录了在日本和歌山县太地的一个小渔村,每年数以万计的海豚在经过这片海域时,被当地渔民驱赶到靠近岸边的一个地方,然后,来自世界各地的海豚训练师开始挑选合适对象,剩下的大批海豚则被渔民毫无理由地赶尽杀绝。这些屠杀因为种种利益而被政府和相关组织隐瞒。 


直到2009年,海洋动物专家理查德•贝瑞,带领一群动物保护人士冒着生命危险,突破重重阻碍走进了这一海湾,深入现场,海豚被残忍屠杀的血腥场面才得以被曝光。

这个曝光,随即带来了一场环保“风暴”。动物保护和环境保护,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圈外人士”注意到。


残忍血腥的屠杀

影响个人生活成长


为什么电影中的虚构形象常常能成为人们的偶像?这就是影视作品“造梦”的力量。影视作品在梦想和现实之间搭建了梁桥,在流光溢彩之中,还留下了梦想的星火。

从小到大,你的身边是不是有很多人是因为看了《灌篮高手》,然后爱上了打篮球,或者打篮球的男生。


日本的足球明星,如中田英寿、小野伸二、香川真司等等,都表示自己是看了《足球小将》这部动漫而走上了足球之路。在日本,大多数国民都愿意相信,是《足球小将》让日本足球一步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成为一支在世界大赛中被重视的队伍。


事实上,《足球小子》对国外球员同样影响深远,阿根廷著名球星阿奎罗的球衣名上,刻着的“KUN”,正是《足球小将》的主角大空翼。


2017年的电影《冈仁波齐》,讲述了村民尼玛扎堆在父亲去世后决定完成父亲的遗愿,带着村子里的人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这支队伍里有即将临盆的孕妇、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残疾的少年,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也怀揣着各自的希望。为了去冈仁波齐,这支十一人的队伍踏上了历时一年,长达2000多里的朝圣之路。


这部电影在2017年的暑期档成为最大“黑马”,作为一部纯粹的文艺片,收获了1亿多的票房。原因就在于,这部电影为观众展现了“信仰”的力量,为这个浮躁的社会,带来了一股清流,让很多观众跟随电影一起,开启了一段“净化心灵”的旅途。


美剧《豪斯医生》(2004-2011共八季),用严谨的医学态度,展现了医护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留下了很多关于生死话题的经典讨论,引人思考。


更加为该剧“封神”的是,2014年2月7日刊的《柳叶刀杂志》(全球最顶尖的医学类杂志)上刊登过一篇报道,2012年,一名心衰患者在1年中辗转多家医院,医生却束手无策,完全搞不清发病原因。

后来,来自德国马尔堡大学医院的Schaefer医生(同时也是一名狂热的《豪斯医生》剧迷)发现,这名患者与《豪斯医生》第7季11集的病例非常相似——最后依靠和剧中病情的对照,患者确诊为钴中毒,症状系人工髋关节植入物的金属界面磨损所致,并且最终被成功救治。

 
今年上半年,在电影院收割了一大波眼泪的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讲述了一个12岁的小男孩因为生活的苦难,将亲生父母告上法庭的故事。这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

而影片中的12岁小男孩赞恩,也正是故事的真实原型人物赞恩,他在电影中饰演了他自己。因为这部电影在国际上受到了广泛关注,赞恩的生活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善。如今,赞恩已经和家人一同移民到了挪威,并且开始接受教育(12岁的赞恩还不识字)。
 
希望有更多这样的电影,能够让世界看到更多充满艰难,却依然勇敢生活的孩子们,让他们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