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AssBook设计食堂 ID:AssBookGroup 推荐关注
文推荐 | 知学学园
老建筑如何变成了城市地标?
上生·新所的观察和思考
「上生·新所」
所在的片区是长宁区新华路历史文化风貌区,是上海市立法保护的24个历史文化风貌区之一。近100年前,该片区各类英式、法式、美式、中式等别墅建筑林立,堪称“近代上海国际住区”。
「上生·新所」园区内的“哥伦比亚总会”曾是这一代社交活动的中心,内部设有游泳池、网球场、跳舞厅等设施,见证了这一国际住区的社交与休闲文化交流史。
随着岁月变迁,该地建筑的用途几经转变。1952年,该区域成为当时卫生部下属国药集团子公司——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的园区,为我国卫生防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改造前: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因时代发展需要,为更好利用核心区域土地价值,2016年,上海万科成功租下延安西路1262号地块,对其进行更新改造及运营。
为了再度焕发片区的生机与魅力,上海万科联合OMA建筑事务所、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将这里塑造为一个7x24小时的活力社区,以文创产业为核心的城市客厅「上生·新所」。
上生·新所由3处历史建筑、11栋贯穿新中国成长史的工业改造建筑和3幢风格鲜明的当代建筑共同组成。
▼改造前:邬达克设计的孙科别墅、哈扎德设计的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
▼改造前
:海军俱乐部经典泳池、曾经用作健身房的老厂房
OMA建筑事务所、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WEST8景观设计公司、朗道国际设计 联手,为老城区的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作出综合性规划。
在OMA设计的总体规划中,以“各执一词的平衡”概念,保护更新历史建筑,主要策略为重建原有建筑结构。
▼上生·新所 效果图
WEST8景观设计公司
负责创意办公空间、酒店、活动场所等空间设计,并对园区的广场绿地、公共道路、铺装、灯光、标识系统等景观要素进行一体化设计,增强环境舒适度、识别性、安全性,以达到历史风貌景观特征的再现。
▼
上生·新所
效果图
上生·新所在今年5月份开放,半年过去了,它已经成为了上海长宁的新地标。运营方上海万科是怎么看待这个项目的呢?
AssBook:
上生·新所在今年5月开放后,越来越火,像很多生活资讯的媒体会称它为“网红”,你们是怎么看的?
上生·新所:
我们认为不要片面的用某一个时间点或者某一类人群去定义这个场所。这个场所除了年轻人外,其实也是周围居民很重要的活动场所。
这个项目以前对周边居民是很神秘的,封闭了70年,我们在开放前期,就通过新华路街道邀请了很多周边的居民前来参观。
开放后,他融入了周围的社区,周边很多居民在傍晚来园区散步。所以这里从开放以来就是共享给所有人的,我们不希望用“网红”这个词限定它。
虽然前期可能因为很多人打卡,这里一下子变得家喻户晓了,但是我们希望园区有一个长久的、持续运营的良好状态,更多的人能因为这里的历史记忆和良好的运营状态而多次到访。
▼改造后:郭沫若儿子郭博设计的“前长宁第一高楼”(左),改造的镜面商业体(右)
摄影/Holi河狸景观摄影
AssBook:
你们一开始的设想是怎样的?
上生·新所:
我们做这个项目的初心,就是将之前割裂的社区环境进一步的开放,提供周边居民更多的公园绿地和活动空间,也让这里的历史价值,让更多公众知晓。
将这里打造成一个卓越的、多种生活方式共存的城市文化艺术生活圈,后期我们也希望通过更多的艺文活动,将这里变成一个有内涵、有活力的场所。
▼改造后:上生·新所喷泉广场 实景照片
摄影/Holi河狸景观摄影
AssBook:
你们接下来还会有其它类型的微更新吗?
上生·新所:
城市更新从来就不仅仅在于拆除老旧社区、建设崭新的建筑。
城市更新必须要保留、至少不破坏原有的社区里所有关系的运行机制、人际网络和组织,并且在已有的基础上加入新的正向的群体,增进原有社区功能被需要的强度,同时也面向邻里满足需求。
上生·新所希望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将包含丰富历史文化的项目改造成为一个面向公众开放的多功能项目。
▼改造后:上生·新所 实景照片
摄影/Holi河狸景观摄影
如何把空间打造成城市IP?
城市更新实例
城市更新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就像上生·新所项目中所展现的:“我们相信,每个小变化、小改造、小更新,如同开出的小浪花。点滴积累就是人们心中的美好生活。”
这几年万科积累了大量城市更新的经验,从小地块的整体升级,到情景化、品牌化的塑造,可以说各具特色。
整体转型改造
身为厂房却有颗办公心的
「上海张江国创中心」
,由原生产液晶显示器厂改造而成,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单体众创空间。
万科通过对周边业态的合理分析,结合现代办公的特点,设计了办公、泊寓和共享空间于一体的新型办公场所,打破了传统单一办公模式。
项目及其周边引进知名商务咖啡、餐饮、银行等便捷服务业态,打造出了一个“好看好用好玩”的“超级街区”。
▼新型办公园区:张江国创中心 实景照片 图源网络
位于南京旧城墙旁的新商业区
「悦动·新门西」
,原为南京老门西城墙边的老厂房,将变身为南京首个运动文化生态创意园,
由万科集团负责重新设计与开发。
作为城市更新项目,建筑形态上不仅要与周边风貌相呼应,在功能上也要通过明确地产业导入,盘活旧城老建筑。
▼厂房商业改造:南京悦动·新门西
效果图
产业升级改造
户外风十足的
「芝士公园」
是由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与万科共同打造的城市教育综合体。它原为宁波日报大厦,万科在这改造中尽可能保留原设计理念,通过重新布局商业、教育、泊寓等产业提升建筑核心价值。
芝士公园的核心业态位于4、5楼,拥有145个共享教室;户外也配合塑造了全新的活力运动设施,形成内外互联的共享空间。
▼芝士公园 实景照片 图源网络
空间IP重塑
贯彻共享概念的「有熊」公寓,原是建筑大师贝聿铭叔祖的宅子,“有熊”是上古黄帝时期的部落名,寓意着部落式的共享生活。
负责改造的是新锐建筑师青山周平,他把「共享」概念融入改造中,用了一半的建筑用地当作共享空间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