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厚生劳动省6月1日发布的人口动态统计显示,2017年出生的婴儿数(出生人数)比2016年减少了3万余人,降至946060人,创历史新低。日本一名女性终生生育的孩子数量的“合计特殊出生率”连续两年下降,降至1.43。全日本出生率最低的东京都的出生率继续下降,如何构建可兼顾工作与育儿的社会环境这一日本社会课题更加突出。
日本出生人数连续两年跌破100万人,其降幅时隔12年超过3万人,而且2018年出生人数仍在继续减少。日本到目前为止,1949年的出生人数最多,达269万人,而2017年则只有其1/3多一点。
日本的出生率比2016年下降了0.01个百分点。自2005年创下1.26的最低纪录以来,出生率逐渐得以恢复,但近几年始终徘徊在在1.40-1.44水平。
尽管出生率波动不大,但出生人数却大幅降低,原因在于女性人口的减少。2017年日本处于生育适龄期的15至49岁女性约为2498万人,较2016年减少了1.3%。其中,生育新生儿数量占总数8成的25至39岁女性人口更是减少了2.5%。
日本在1971年至1974年的第2次婴儿潮期间出生的一代人现在大多45岁左右,生育高峰已经过去,这也导致了出生率的下降。
此外,日本的晚婚晚育倾向的影响也很大。日本女性生育第一胎的平均年龄为30.7岁,处于历史最高水平。随着生育第一胎的年龄升高,之后继续生育的数量就会减少。
从已生育日本女性的年龄段来看,30岁至34岁最多。到2016年为止,日本40岁以上的母亲生育的婴儿数比上年增加,但到了2017年,40岁至44岁母亲生育的婴儿数也转为减少。虽说45岁以上的母亲生育的婴儿数仍在增加,但1511人这一增幅从总体来看则是杯水车薪。
从出生率中还可以看出晚育化的倾向。从各年龄段的合计特殊出生率来看,35岁以上的数据上升,而34岁以下的数据则一律下降。
日本政府推算,如果想要孩子的夫妇全部如愿生育,则出生率(希望出生率)可达1.8。而实际出生率远低于这一数字,有分析认为是受到了难以兼顾生育、育儿与工作的影响。
2017年日本各都道府县的出生率中,越是大城市降幅越大。日本最低的东京都的出生率为1.21,较2016年的1.24进一步大幅下滑。大阪府的出生率为1.35,下降了0.02个百分点。神奈川县、千叶县、京都府的出生率停滞在1.30-1.34水平。越是大城市,小家庭(指有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中的夫妇双方都工作的情况越多。因此,存在难以将孩子托管到保育所等工作与育儿两难全的情况。
要实现实际出生率达到1.8,针对20多岁夫妇的对策成为课题。这一群体生育婴儿数还不到30多岁夫妇的6成。
死亡人数减去出生人数得到的“人口自然减少”为394373人,减幅达到历史最大。即使出生率得到改善,目前人口还会继续减少。公共医疗、养老金等社会保障制度难免要以人口减少为前提,重新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