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耐观影
《耐观影》是一家位于法国巴黎的影视文化交流协会,第一时间亲临各大电影节现场以视频和文字的形式报道最新消息,每周定期发布法国影讯,影评并组织影人见面等相关活动,以宣传中法电影相关文化的引进和交流为己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萜心话  ·  28岁,挣脱半推半就的人生 ·  3 天前  
萜心话  ·  28岁,挣脱半推半就的人生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耐观影

本届金棕榈,关于脱衣舞娘的成人童话

耐观影  · 公众号  ·  · 2024-11-18 20:36

正文

作者

木子


在本届戛纳电影节的颁奖典礼上,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获得金棕榈大奖的影片《阿诺拉》。本片由被称为“独立电影的捍卫者”肖恩·贝克执导,因其长片作品《橘色》《佛罗里达乐园》等作品而闻名,其中前者仅依靠iphone 5s而完成手机拍摄,后者则众望所归,在第70届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首映。


《阿诺拉》剧组亮相戛纳电影节


边缘人群、底层人群一直是肖恩·贝克电影的母题。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希望关于边缘人群和亚文化的故事被讲的越多,这种意识就传播的越广,这些人就不用变得那么边缘。”


而此次《阿诺拉》则把目光聚焦在了位于布鲁克林的一位性工作者阿诺拉身上。她在工作的时候碰见了来寻欢的富二代伊万,二人因此一起度过了不少个夜晚,随后伊万邀请阿诺拉共同前往拉斯维加斯。然而就在即将分别之际,他们却出于冲动结婚。然而就在阿诺拉准备投身于美好爱情童话的时候,伊万远在俄罗斯的父母突然出现,并要求二人取消婚姻,阿诺拉梦里的童话也随之破碎。


《阿诺拉》电影剧照


乍一听,故事的梗概似乎有些落入俗套,带有一些晚间黄金剧场的狗血元素,然而导演巧妙的运用了变奏叙事的手法,将故事的每一部分有机的连接起来。这种对叙事节奏的灵活掌控,使节奏在跌宕起伏中逐渐深入,也带领观众超越表面的俗套。




阿诺拉的三幕人生



《阿诺拉》可以主要划分为三个部分,即“童话”、“挣扎”和“蜕变”,也就形成了典型的三幕式结构。

 

在第一幕“童话”部分,影片展现了阿诺拉平时工作和日常生活状态,重点描绘了她和伊万的相识,并逐步走向一段如“爱情童话”般的关系,最终步入婚姻殿堂。导演花了大量笔墨来展现阿诺拉和伊万二人花天酒地的生活。随着酒店、派对、性等场景不断出现在屏幕上,镜头不断闪过,情景切换也随之加快,使观众沉浸在一种愉快的节奏之中。

 

《阿诺拉》电影剧照


而当进入第二幕之后,影片内容由明亮快活的爱情步入伊万家庭带来的压迫,以及阿诺拉内心的痛苦挣扎环节。因此,这一部分使用了较多的长镜头和固定镜头。这种节奏的放缓,恰好契合西德·菲尔德和斯蒂芬·切弗斯基对三幕式结构的讨论:“在段放缓节奏,让观众跟随角色深入情绪。”在这一部分,阿诺拉的情感和内心斗争通过镜头语言得到了细腻的呈现。长镜头让观众得以充分体验她的孤独与无助,固定镜头则增强了情感的压迫感,使观众感同身受地感受到她所承受的重压。这一阶段的叙事手法有效地将阿诺拉的内心冲突与观众的情感体验紧密相连,让人对她的命运充满期待与担忧。这样的节奏变化为后续的蜕变埋下了伏笔,使得她的成长与突破显得更加迫切和必要。




慢镜头下的孤独和无助



而除去大结构上节奏的变化之外,在每一幕的内容之中也有着细小的节奏变化。这种节奏如流水一样在不经意间流淌而过,时而轻快,时而沉重,引导观众在角色的喜怒哀乐里游走,也让整部影片在情感的起伏中流畅而富有诗意。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在其著作《雕刻时光》中提到,“节奏变化不仅是一种叙事手段,更是塑造电影时间和诗意的方式。”他主张节奏应当与情感内核相呼应,使节奏成为一种表达情绪的方法。


《阿诺拉》电影剧照


在第二幕中,尽管整体的节奏较为压抑和痛苦,但当阿诺拉陷入深思时,背景音乐却趋于柔和,以此来强调她内心的孤独和沉思。影片中也时常出现她在深夜独自吸烟的场景,通过长镜头与精心构图的结合,呈现出一种超越日常的节奏美学,暂时脱离紧张的氛围。此外,这些深夜难得的独处时刻也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观察她的窗口。每当她深吸一口烟,伴随她吐出的烟雾,似乎在象征着她对现实的逃避和无奈。而长镜头的使用也让这一时刻变得悠长而富有沉静感,仿佛她希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




变奏中的幽默与调和



不可否认,影片中出现了不少“变奏”的地方。正如导演肖恩·贝克在接受采访时也曾表示喜剧的魅力不仅仅在于节奏,更重要的在于懂得在何时正确的“加速”或者“暂停”,而绝不能让节奏凌驾于一切之上。

 

第二幕中保镖的出现同样构成了节奏的变奏。在大众印象中,保镖通常是“沉默”、“严肃”、“谨慎”且“武力值爆表”的角色,他们能在关键时刻为主人公出谋划策并提供谋略和保护。然而,在本片中,保镖的表现却常常显得“不尽如人意”。首先,他在面对发飙的阿诺拉时犹豫不决,导致一度落入下风,这贡献了不少引得观众哄堂大笑的桥段。其次,在追逐逃跑的伊万时,保镖因未注意到脚下的冰面而滑倒,增添了一抹喜剧色彩。而每当阿诺拉出现在镜头中,总能发现一位“小心翼翼”地跟在她身后的保镖。这种“如影随形”的存在,给观众带来了“管得太多”的错觉。


《阿诺拉》电影剧照


保镖的忠诚与执着与阿诺拉对自由和独立的渴望形成鲜明对比,他的角色更像是一种无声的“吐槽”,在紧张与严肃之间营造出轻松的氛围。保镖在不合时宜的场合出现,或做出意外的举动,导演通过这些“错位的时刻”,将保镖从普通的配角转变为电影中的喜剧亮点。这不仅打破了部分剧情的严肃感,也让整部电影始终保持了一份轻松和自嘲,使观众在阿诺拉的挣扎中找到幽默的调和。




在变奏中寻找真我



除此之外,影片也采用了类似爱因斯坦“节奏蒙太奇”的手法,即通过快慢交替的镜头来展现阿诺拉的内心变化。例如,当阿诺拉在压力之下奔跑时,剪辑节奏加快,伴随急促的音乐,使观众深切感受到她内心的焦虑与急切。在这些快镜头之后,导演常常插入几个缓慢的特写镜头,细致捕捉她的眼神与表情。

 

正如同性服务对于阿诺拉来说同样也存在“快”和“慢”两种节奏。肖恩·贝克在采访中指出,性服务首先可以是令人身心愉悦的,在这些时候的剪辑节奏往往很轻快。但其次性服务对于阿诺拉也是复杂且充满消极意义的,它有时变得很悲伤,有时又变成一种情绪释放的工具,因此在这些时候节奏又逐渐放慢下来。这种快慢结合的节奏不仅增强了情感的张力,也让观众在视觉上更深入地体验阿诺拉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阿诺拉》电影剧照


阿诺拉在迷惘与追寻中找到新的自我,而影片也在一明一暗的节奏中揭示着人性的复杂与柔韧。在结尾的那一幕,阿诺拉终于选择面对现实,不再沉浸于虚构的童话中。她的决定如同一段急促的乐章,带着希望与不安的交织。此时,观众不禁意识到,这不仅是阿诺拉个人的成长,也是对所有在生活旋律中苦苦挣扎、渴望自由的人们的一种深刻共鸣。




— F I N —

文字:木子

排版:木子

版面编辑:坤元

文字编辑:留白

责任编辑:Xavier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严禁用于任何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