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律读库
法治新媒体阅读管家,传递常识,启迪法治。Less is More,少即是多。每日向用户推送优质法律类文章1至4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Kevin在纽约  ·  「华男持美绿卡飞中国登机前被逮捕 ... ·  昨天  
最高人民法院  ·  一间老屋,三个名字,十六年温情接力 ·  6 天前  
小纽美国法律咨询  ·  800-685-NYIS(6947),你的美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法律读库

我们应当如何避免生活的“苟且”

法律读库  · 公众号  · 法律  · 2016-08-21 06:05

正文

作者国骏,公号;法海行舟。原标题:怎么才算不“苟且” ?


长按二维码 关注如下公众号






有了电视和网络以后,经常出现各种流行语,一句流行语出现以后,各领风骚几十天,然后被别的流行语替代。


最近有一句流行的时间稍长一点,就是高晓松的一句:“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一时间,小资们最新的qq签名都换成了这句话。


各路段子手也没闲着,各种编排演化:“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未来的苟且”。


高晓松是人生赢家,真有资格说这句话,平时在电视上耍耍嘴皮子就把钱赚了,多余的时间就周游列国、度假休闲。他不仅有诗和远方,眼前的生活也没有什么苟且。


我一直怀疑高晓松说这句话,是安慰正在苟且的屌丝,不要丧失希望:苟且了一天了,晚上临睡前,憧憬一下未来那也许不再的苟且,好好做个好梦。明早还要早起继续苟且呢。


什么样的生活算是苟且?


什么样的生活才不算苟且?


按照高晓松的说法:有诗和文学艺术的生活,有去远方旅行的生活,才不算苟且。


那反过来说:只有油盐酱醋茶的生活,或者只呆在一个地方的生活,就算苟且。


显然,这是不符合生活经验的。这种人生鸡汤式的滋补,带着一点现代文艺小清新的清高,着实让踏踏实实扎根生活的人觉得有点儿难以适应。


但这样的观点却得到了很多骚年的支持与理解,为了怕被扣上苟且的帽子,争先恐后地去西藏转山,去新疆骑马,去丽江艳遇,去青海湖骑行,去不丹找幸福,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回来以后逢人就讲旅途中的惊险,食品的难以下咽。小旅店的肮脏。最重要的,是自己在旅行中,突然有了感悟。从此自己的人生不再苟且。


怪不得有那么多的文学女青年,为了避免苟且,把张爱玲林徽因挂在嘴上,(略微带着民国的语调)。她们最不能忍受的,是那些个连《傲慢与偏见》的作者都不知道的暴发户和穷屌丝。(不好意思,我也不知道。)


也许她们花在逛街和打牌的时间,几十倍于看书的时间。但你如果询问她们的爱好,排在第一的,绝对是“文学”。因为有了文学,生活也不能再算作苟且。


于是就有了现代社会四大俗:“辞职去西藏、丽江开客栈、骑行三幺八,咖啡加雪茄”。


截止到这次的宝万之争以前,王石一直以来的生活都没有苟且,眼前有事业和田美女,远方有珠峰和雪原。但潘石屹的一句话却大煞风景:“王石在珠穆朗玛峰上能感悟到的东西,我坐在我们家马桶上都能感悟”。


潘十亿啊潘十亿,你俗不俗?


真是大(yi)煞(yu)风(zhong)景(di)。


有了诗和远方如果还是苟且,那怎么才能算是不苟且?


苟且没有标准,只要有快乐的、自己想要的生活,就没有苟且。


如果旅行能给你带来内心真正的快乐,就去旅行吧。真正的旅行,是遇见更广阔更丰富的空间,接触未知的世界。


不一定带照相机,不一定发朋友圈,不一定有意无意地和朋友提起自己的旅行经历。只求能读懂所到之处的人事风貌,看懂眼中之景的历史诉说,只为在有生之年的记忆里留下一段美好的经历。


为了旅行而旅行,为了炫耀而旅行,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到了景点就拍照,回来啥也不知道,才是苟且。


如果文学能给你带来快乐,诗歌能让你的内心颤抖,那你就找个没人的地方,好好看书吧!


不一定告诉别人自己读了什么书,不一定开口闭口都是诗经和莫言,不一定有一个大大的书房。只为从书中懂得了更多的经验,明白多一点的道理。


为了文学而文学,书柜里的书整整齐齐,基本功能就是展示。一看书就就犯困,才是苟且。


请不要按照别人的标准来规划自己的生活方式。


遵从自己的内心,从事喜欢的职业,做喜欢的事情,有喜欢的伴侣,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信仰,有喜欢的朋友,过喜欢的日子。


即使不浪漫,即使不精致,即使没有诗和远方,这样的生活,也不苟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