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阐述了看好银行四个原因中最重要的一个,今天把剩下三个说完:
2,最近整顿非法金融服务,全国性银行的牌照更值钱了。
2020年的冬天对于某些互联网大佬来说似乎特别寒冷,国家一系列重拳,拳拳到肉,打的互联网垄断寡头们头破血流。从暂停马已经服IPO,到网络小贷管理办法,到强调对于平台垄断的监管,再到重申金融创新必须在强监管下进行。一系列的高层表态,让曾经呼风唤雨的互联网寡头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如果说这些只是高层的表态,那么下面这些就是具体的落实行动了: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互金平台批量下线了互联网存款产品;大量年轻用户的蚂蚁花呗额度被大幅下调;虎嗅网因为替阿里出头发声被关停1个月。
回想5年前,以P2P,第三方支付,数字货币等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公司疯狂扩张。各种非法集资,非法设立资金池,非法进行商品现货交易在国内横行无忌。一时间,
正统的金融老大哥——银行,被生生挤怼成了弱势群体。
几年后,金融创新的带来的风险和乱象批量爆发,各种平台跑路,金融诈骗,给国家金融体系带来的巨大的风险。
痛定思痛,现在金融监管的思路重新回到了正轨,持牌经营,加强监管成为大方向
。
随着对于非法金融服务的一系列整顿,国内全国性银行的牌照更值钱,更加稀缺了。扫除非法金融服务留下的真空地带成为大中型银行扩张的好方向。
经过一系列风险教育后,群众对于正规金融机构的认可度正在逐渐恢复,这有利于优秀的大中型银行给居民和企业提供更丰富的金融服务。
刨除极少数成长性较好的银行,比如:招行、宁波银行、平安银行等,大多数银行最近3年就没怎么涨过。特别是今年中证银行指数目前依然是负增长。
投资者对于银行股的信心正在逐步丧失
。
与此同时,今年多个弱周期板块包括:白酒,医药,半导体,新能源等都有相当不错的表现。很多银行投资者的持股信心已经接近崩溃。
今年下半年,很多社区的KOL或者草根股神纷纷表示银行业是不值得投资的板块。更有甚者说出了买银行就是和全世界为敌的言论。
我们中国文化中讲究阴阳太极,阴极阳生,阳极阴生。中国历史上首位财神范蠡也曾经提过旱则资舟,涝则资车,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其实,
在股票市场上也是一样的,当市场形成一致性预期时,往往也是趋势要发生转折的时间点。
最近2年,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入世时承诺的开放金融市场进入快车道。目前,国内的金融市场已经完全对外资开放。而目前我国完全分业经营的金融体系和海外全能银行或金融控股的经营模式相比处于劣势。
按照国家的规划,未来人民币国际化还需要依赖国内的金融巨头,所以让国有金融巨头做大做强符合国家的战略方针
。
前期公布的金融控股管理办法草案,最近连续获批的招商拓扑银行和邮惠万家银行都显示出
监管对于大中型银行的金融创新和未来金融格局的变革持积极支持的态度
。
最近两年国家正在大力推动增加直接融资比例,很多人认为这会挤占银行的利润空间。我觉得情况没有大家想像的那么糟糕,首先直接融资额和贷款的规模还相差甚远,短时间内还不足以对银行业形成大的影响。
其次,增加直接融资必然要求居民储蓄搬家入市,最成熟的渠道是公募或私募基金,而这些机构的渠道主要还是在银行。也就是说
银行虽然降低了潜在的对公贷款需求,但是也增加了无风险的财富管理收入。更有部分优秀的银行早就开始在投行业务上进行了布局,将风投,信贷,资管和理财业务前后打通形成完美的梯级开发,一鱼多吃。
相信未来优秀的大中型银行会有更多的金融创新获批,给银行龙头更多的想象空间。
结合上下两篇可以看到
外围经济环境决定了银行的基本面,内部整顿非法金融服务,优化金融供给决定了银行的政策面,而市场的一致性预期决定了未来银行的资金面
。这些因素在明后年会对银行产生积极因素的累积和共振。
明后年坚定看好银行板块,特别是其中优质大中型银行的表现。
-------------------------------
最近可转债密集发行上市,不少朋友既开心又发愁,好不容易中签了却忘记什么时候上市,导致没有及时卖出,这里给大家
推荐一个
可转债智能买卖神器
,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