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脉通
医脉通是以疾病为中心的专业医学信息网站,关注医脉通微信公众账号,可以及时收取最专业、最精华的医学资讯,也可以抢先知晓医脉通旗下移动产品最新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姑苏晚报  ·  苏州马拉松,有新变化! ·  昨天  
姑苏晚报  ·  苏州马拉松,有新变化!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医脉通

2025年,一地医生职称晋升发生重大变动

医脉通  · 公众号  ·  · 2025-02-11 18:21

正文



职称晋升制度迎来全面优化升级……

来源|医脉通

作者| 柿子

01

一地发文:取消层级职称评审,一律以考代评


近日,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关于做好职称认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包括卫生领域在内,相关职称晋升制度迎来全面优化升级。



《通知》明确指出,实行以 考代评、全国(全省)统一组织考试的系列(专业) ,即 卫生 、会计、审计、统计、经济、计算机技术与软件、翻译、出版、通信、土建、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等, 不再进行相应系列(专业)和层级职称的认定和评审工作。 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一律参加考试获得相应职称。

在医疗系统内,职称与待遇、前途、社会地位强挂钩,尤其对于有事业野心的年轻医生而言,每一步的晋升年龄都至关重要,毕竟它直接决定了未来发展上线。

但基于诸多外部和内部的因素影响,国内医生职称评定在很长一段时间客观存在易被主观影响的情况。根据《中国卫生人力资源报告(2020)》, 64.9%的医生认为现行职称评价制度不能反映自己的真实水平,74.4%的医护人员对现行职称评价制度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

从人性角度出发,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是最为踏实的选择。因此在医生群体中,呼吁“以考代评”的呼声不绝于耳,也终于在近年迎来改革。

除了湖南外,浙江也于去年发文, 将医、药、护、技初中级职称列入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统一考试的专业,全部实行以考代评,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高级职称采取考试和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评价。

考试在医生职称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高。


02
以考代评,并不是“唯考晋升”

值得注意的是,“以考代评”并不意味着“唯考晋升”,也不代表“一考定终身”。从全国各地的改革动作来看,职称晋升仍在朝向多元化发展。

例如,下基层与职称晋升挂钩已成多地“标配”,且相应监管逐步趋严,走马观花和形式主义等摸鱼混日子手段以难以为继。

《湖南省卫生系列执业医师晋升副主任医师前下基层服务工作实施管理办法》中规定, 执业医师在晋升副主任医师前应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一年及以上,每次连续服务不少于6个月,特殊情况按程序备案。 其中明确提出, 接收单位应及时将下基层服务人员的起止时限、每月工作排班表等信息录入平台,每月公示上班与考勤情况。

此外,技术之外的医学人文也被引入职称评定中。

《重庆市卫生健康系统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评办法(试行)》,考评结果在本单位内进行公示, 并与医务人员的晋职晋级、岗位聘用、评先评优、绩效工资、定期考核、职称评定、带教等挂钩。当年医德医风考评分数80分以下的,不得推荐申报高级职称评审,不得晋升上一级专业技术级别。

但相较下基层但“硬指标”,医生群体对医风医德的考评相对更为微词,其核心原因还是老问题——主观性。

倘若将该考评权力交由科室领导,但强依附关系又再度建立,考评者与被考评者难以形成平等身份。除了影响正常工作推进外,也滋生了权力寻租但空间;但如果将考评权交给患者,那医疗行业的服务属性将大幅提升,最终诊疗效果的影响力甚至将弱于服务态度,对于有真本事的医生和需要复杂治疗的患者都是双输的局面。

首先必须承认的是,医疗绝非冰冷如机械工程专业那样唯结果论,针对医德医风的考评确有价值,但如何尽量剥离主观干扰来获得真实结果,仍是需要努力的重要方向。


03
绝对完美的晋升评判或并不存在

事关群众生命健康与巨额财政支出,医疗改革的每一步都是复杂的决定,未来职称评定的最终形态目前尚难确定,但对于个体的尊重理解已愈发凸显。

在医院内,“万年主治”的说法是种调侃,也是种困境。尤其随着大批高学历年轻人涌入医疗事业,职称倒挂的现象已不罕见,对部分资深医生也造成了一定负面压力。

去年,辽宁卫健委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全省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 提出申报副高级、正高级职称人员须已受聘中级、副高级岗位,任职资历时间可“分段”计算 。基于该政策,此前取得中级资格的医生即使未被聘任,只要符合年限要求即可报考副高。

长期被“忽视”的基层医生也迎来了晋升曙光。

广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行动方案》中明确, 对在乡镇卫生院连续工作满15年或累计工作满25年且仍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满足聘用条件下,可通过“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聘用至相应岗位,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对取得中级职称后在基层工作满10年的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可按规定评定基层副高级职称。

此外,伴随多元评价机制完善,主攻临床的医生也迎来更宽阔的晋升渠道。

例如上海市胸科医院推出“工匠型”医师评聘体系,定量考核注重考核医师的 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和创造性,聚焦手术能力、手术质量和临床新技术 等三个维度共七项医疗核心指标。据悉,该院自2020年起开始探索试点“工匠型”高级职称聘任,目前,院内已有医生通过该途径“破格”评聘上工匠师副主任医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也提出,开展以“破五唯”为导向的卫技人才职称评聘新机制建设,针对临床能力强、技术水平高、业绩突出的卫技人员破除学历、论文、项目等限制性要求,围绕 业务能力、创新能力、社会影响力和医疗安全 等多维度进行考量选拔。

对于医生而言,绝对完美的晋升评判或并不存在。但在现有框架下,个体努力的重要性正在获得更高认可,距离公平也更近了一步。


责编|米子 阿泰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