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老秦
这是一个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公众号。
51好读  ›  专栏  ›  老秦

30岁生日寄语:当打之年,不破不立

老秦  · 公众号  ·  · 2020-05-11 22:25

正文


今天是农历四月十九,我的生日。
这次生日,我就30岁了。
作为第一批到达30岁的90后,我不是很喜欢当下很多对「三十而立」的说法,感觉好像是直接用年龄当一条标准线,到了这个年龄就必须如何如何,如果没有达到好像就是loser,未免有些绝对。
如果把年龄看得太重,就会显得生命太轻。

我们不能因为赶一条标准线,就急匆匆不断给自己的人生按下快进键。
我更喜欢一个词表达对30岁以后的期待:

「当打之年」。
当打之年,开启人生第4个十年,就开始「奔四」了。
今天得空,跟大家分享一点我个人的故事。
第一个十年·当磨之年

从四岁父母离异之后,我就一直跟着爷爷奶奶了。
这个阶段,我感觉很多东西,都是来之不易的,好事多「磨」。
比如,由于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所以能做的工作不多,就是给国企机关单位看门扫院,经常也会换不同的地方,于是我10岁之前的记忆,大部分都是搬家。所以有个住所,有个家,感觉挺不容易的;
再比如,上学这是个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我由于跟着爷爷奶奶在县城,而户口是农村,所以当时所有小学都不收,最后还是托人找关系,以「借读生」的名义才终于入学,学费还是其他同学的好几倍。想正常上个学,也蛮不容易的;
再比如,邻居的小孩,家长主动会买各种课外书、教辅书,但孩子还不愿意看,而我想要买一本书,我需要先去收集各种纸壳子,然后去废品站把纸壳卖掉换来钱,再去买书。想多读点书,也不容易;
……
大概就是这么一种节奏。

倒是无意中给我造成的一种观念:万事来之不易,需要万分珍惜。
所以,我从小就懂事,经常也能努力做到极致。
你想啊,买了一本教辅书,怎么能不把题目全部都认真地做完呢?那可是我足足捡了半个月的纸壳子换来的啊……
也逐渐就变成了一种下意识,那就是好事总是多磨的,要自己争取,要全力以赴,要懂得珍惜,要做到极致。

第二个十年·当熬之年


十几岁的时候,到了中学之后,爷爷的身体状况不太好,家里看医治病的开销也大了,所以家里的经济情况就更不太好。
所以那个时候我经常会在周末和暑假的时候,在街上摆地摊卖书,也还真的被城管赶过。
最怕下雨,因为下雨就没有生意,而且书很沉,遇到突然来的雨,经常来不及收拾。
有一次中午,有个同学在街上遇到我,用他的手机拍了一张照片,当时正值中午,没有什么生意,我正在那里打瞌睡。

(没错,这个打瞌睡的摊主就是我本人)
也是很久以后,偶然一次在QQ上联系的时候,他发给我这张照片,那时候手机的照相功能很差,所以照片看起来很糊,不过成了很珍贵的一张留影。
但摆地摊的收入,真的是杯水车薪,不知道得熬到什么时候。
压力之下,状态激化到了极点,于是我做了一个很极端的事情:
我决定不上学了。背着铺盖卷,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一个人偷偷去了天津,想象着能大干一场。
在那之前,别说出山西省,我连我们县城几乎都没出去过,第一次出省就是一个人去千里之外的一个陌生的城市,胆子也是真大。
在天津的郊外租了间100块一个月的民房,盛夏的天津常下雨,一下雨房子就漏水,拖鞋就漂在屋子里。
那时候的手机也就只能打电话和发短信,还没有什么智能手机导航之类的功能,我是在出火车站的时候,买了一份天津地图,就凭这张地图上,查询各种路线,在天津四处找工作。
因为身上也没有带多少钱,所以就在菜市场买几个馒头和黄瓜充饥。
但十几岁的时候又能有什么技能,能做的工作就是靠体力和时间,比如服务员、洗碗工、话务员。
而且还不一定能做好。
比如话务员的工作,这是一份很折磨人的工作,基本上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在面临挫败,一整天可能要打上百个电话,一个也成不了,而且还会被客户骂很难听的话,每次打完电话都得平复好半天,也哭过。
可能你觉得下来我要讲一个逆袭的励志故事,不,一个月后,打了几千个电话,我还是没有成什么单。
但却无意中,把强大的心理建设练出来了,能坦然面对别人的各种拒绝。这倒是那个年龄段别人很难得到的历练,对我后来的成长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就这样度过了3个月,长久的疲惫和营养不良,我身体很快感觉不适,更危险的是,由于社会经验的缺少,还差点被骗。
所以爷爷奶奶非常担心我,而且我去天津的事情后来逐渐被同学、校长知道,校长还亲自给我打过几次电话劝我回去继续上学。
最终我又重返学校,这次所谓的「大干一场」的计划,也以失败告终。
但是呢,那个十几岁的我,在没有带一分钱的情况下,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生活了3个月,现在想来,也还是蛮牛逼的。
只是,我们总会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不是平凡人,但没有足够的沉淀和支撑,热血就会变成鸡血。
但这个经历,也让我很早具备了一个同龄人没有的能力,那就是一定程度的接受现实、抗住压力的能力,来事不怕事,像锤不死的小强。
那些所有曾经觉得难熬的岁月,时间都会带着你一起过去。

第三个十年·当拼之年


到了20岁,高考结束,要上大学了。
然后又㕛叒叕是那个问题——学费怎么办。
当我刚准备收拾铺盖卷又出去试试的时候,班长来找我,给了我一个信封。
高中毕业班20多位同学,每个人几百几百的,竟然给我凑了8000元。

我接信封的时候都是颤抖的。
班长说,你拿着,我们不会看错人的。
就这样,从踏进大学的第一天起,我觉得我就肩负了20多位同学的支持,我不能辜负他们。

所以,许多年以后,我非常乐于帮助朋友和后辈,因为,我深深知道,我来时的路。
到了大学,但很快就遇到了挑战。

交完学费、杂费等各种费用,我兜里只剩不到1000块钱了,不知道能挺过去多久,也不知道这1000块花完了之后怎么办。
刚到学校,也完全没有什么路子,所以能想到的唯一的办法就是「省着花」。
怎么个省法呢?从学校食堂买三个白馒头,然后去免费的菜汤车那里领一碗汤,这就是一顿饭。

所以刚去大学的时候,我特别瘦,黑瘦黑瘦的,像个干瘪小老头,是因为有些营养不良。
而且我这个吃法,也不好意思跟同学们一起吃饭,所以经常就是躲得远远的,悄悄一个人吃饭,当时被自己的同学们误以为我孤傲高冷不合群,还被孤立过一段时间。
生活和人际上的双重压力,也真蛮难的。
每天也没有什么迷茫的,因为早上醒来,就要想想,做点什么,下周才能有饭吃。

只有不断做点什么,才有安全感。

所以,我一直在折腾,而每次折腾又能遇到转折——
附近有个未央湖游乐场,当时我周末就去那里兼职,一天35块钱,两天的兼职收入作为下周的生活费;
有一天有个学姐周末要去参加招聘会,但是她担任了一个要中考的孩子的周末家教辅导,时间冲突了,所以她问我能不能帮她代一次课,做家教的话,一个小时是20块钱,我立即就答应了;
我借了一套书,花了几个晚自习认真备课,很圆满地完成了这次代课。本来以为就这样结束了,没想到学姐参加招聘会之后,企业要求她立即去实习,而我的这次代课,家长很满意,于是我就顺势由临时工变成了长期代课;
后来中考结束,我的家教任务也结束了,当我寻思着怎么能再找一份家教的时候,没想到我辅导的这个本来成绩一般的学生考到了重点高中,一时间来跟我约家教的家长非常多,家教课时费也翻了好几倍;
收入变多,于是我买到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台电脑,有了电脑,才机缘巧合学了PPT,参加了一个比赛,一直杀到了全国总结赛;

全国赛结束时,差不多也到了暑期实习的前夕,正在苦恼去哪里找实习的时候,没想到之前在全国赛的时候,有一个评委比较赏识我,邀请我暑期到他的公司实习,于是乎我就这样踏上了北上的火车,在北京进行了几个月的实习;
而在北京实习时我看到了大量企业对微博的重视,这引起了我的好奇,所以我就注册了一个微博账号,写了一些PPT的教程发在微博上,没想到这些教程在网上受到很多网友的欢迎,通过微博的传播,认识了@秋叶 大叔;
……
这个阶段大概就是这么个节奏,每次做好一件事,下一步做什么自然就出现。

一直就不能停下来,因为停下来就可能遇到生活危机,所以经常处于一种严重缺乏安全感的心态中。
时间久了,这个就会变成一种伤疤似的心理创伤,哪怕到今天,稍微停下来就会焦虑,必须通过不断的做事,寻找安全感,伴随至今。
所以,与其说我好像一直很「拼」,不如说是曾经受的伤,可能需要一辈子来治。

第四个十年·当打之年


前面讲的这些,我绝不是为了说「人要吃苦」。

相反,这样的成长过程,对一个人,有太多太多的负面作用。
这样的成长环境也对一个人有着很强的局限,我一直都在跟这种局限在做斗争。

而且要突破这种原生局限,还需要付出很多很多倍的努力。
那为什么今天30岁了,敢说一声「当打」了呢?
一切过往,皆为序曲。
遇到折腾,有什么没耐心的呢?难道还能比跑遍全城没有学校收我更磨人?
遇到拒绝,有什么了不起呢?难道还能比得上一天被上百个电话拒绝?
遇到不堪,有什么怕丢面子的呢?还有什么比在街上摆地摊被四处赶的时候更窘迫?
遇到压力,有什么扛不住的呢?还有什么比身无分文要在一个城市生活3个月更焦虑的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