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蛇年好啊!
在过去的一年里,KY 推送了近 300 篇内容文章,涵盖了泛心理学的各个视角——
从原生家庭到亲密关系,从人际交往到个人困扰,从理想追求到现实生活。这些文章或许曾经给你带去过鼓舞、安慰,又或者是启发。
于是今天,我们从中精选出了读者划线最多的句子。相信在新年开工之际,它们值得再次分享给更多人看见。
借用卡夫卡的话,希望这些曾经温暖过你的内容,能成为「内心冰封之海的破冰利斧」,给予你开启新旅途的力量与勇气。
(内容比较多,建议点个收藏慢慢看!)
01.
世界上不存在完美契合的伴侣,有的只是成熟的关系。
02.
恋爱关系确定之前,双方都是在选择。
记得主动地去选择,而不是等待挑选;要允许对方的选择,但不要因为选择的结果,影响对自己的评价。
03.
迷恋强者,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但真正的爱情,需要我们看见那个光环之下的、实在的人。
04.
以相似性开启的爱情,一定是减分制的,因为在之后的关系里,更多涌现出来的是不同。
05.
婚姻区别于浪漫恋爱的最大不同在于:
婚姻关系的本质是生活,生活是具体的、是需要理性去经营的。而浪漫恋爱关系的本质是体验,体验往往是抽象的、是更追求感性与激情的,甚至有时候可以是盲目的。
06.
一个人的内在信念会影响 ta 对外部反馈的解读。当我们认为自己缺爱、需要别人来爱以证明我们值得时,我们的内在信念也会一遍遍帮我们去验证这个观点。
一如《始于极限》中所言:「女性如果精神贫瘠,执着于被爱过于渴望被认可,那无论她享有各种能力与资源,都很难救她于现实的困境。」
因此,重要的是,去改变自己的内在信念,先坚定地选择你自己。我们总说爱总流向不缺爱的人,其实也是这么个道理。
07.
心理学家 Kernberg 认为,「爱」就是不把对方看作理所当然(it is the opposite of taking each other for granted)。
唯有将伴侣当作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能够成长也会不断变化的人去看待,我们才能够摆脱「理所当然」的感觉。
保持对遇见彼此、并能够相互依靠这件事,感到感恩。
08.
无论是强烈地需要爱,还是温和地寻求陪伴,或者选择从自己身上寻找到支柱,
只要能认清自己的需求、为自己想要的生活努力,都是通向幸福的路。
01.
渴望爱与被爱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课题。
我们可以选择留在原地等待「无条件的爱」,也可以选择站起身拍拍自己往前走。即使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我们也依然可以过上足够好的一生。
02.
对超出能力范围或令你感觉糟糕的请求,大胆说「不」,并不会破坏你和父母的关系,反而可以减少不健康的情感负担。
哪怕一开始你可能需要面对父母强烈的情绪反应,但也请坚定地相信,作为成年人 ta 们有能力去处理自己的感受,主导自己的决策。
因为「拒绝」这个动作,本就是属于你的权利与选择。它曾经被剥夺,但你随时有机会去重新拿回来。
记住。拒绝本身,比方法更重要。
我们与外部的「一切关系」
或许都逃不出这 4 个真相
01.
或许你会意识到,关系已经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刻,要学会接受一程有一程的难忘。
有些友情彼此参与过生活,却没办法走入生命,但
结束一段关系不等于需要抹杀和否定过去,学会告别,也会有所成长。
02.
一个人,愿意开放自己的边界,让另一个力量带动自己,发挥出自己的效能,这本就是我们自身力量的一种体现。
03.
记住,原谅本应该是由加害者争取的,而不是你欠别人的。
04.
我们恰恰需要先知道社会中都包含着哪些条条框框,才能选择认可或者不认可,并且在下一次遇到不认可的东西时,有足够强大和稳定的自我与之周旋。
「社会化」不会让我们丧失自我,因为我们不是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中所描述的白板一块,既无力阻止他人涂写乱画,也无法擦除不想要的草稿。
让自己和世界发生碰撞,你会发现,自己其实充满弹性,远没有想象中那样易碎。
焦虑、恐惧、自我否定... ...
赶走「坏情绪」的 6 个事实
01.
正常/合理不代表这种痛苦就是微不足道的,正常/合理代表着存在的合理性,绝不代表这种痛苦的程度就是轻微的。
02.
不要把他人对一件事的批评,扩大到关于自己本性的批判。我们要学会不去理会这样的声音,更不能允许自己这样攻击自己。
无论是你犯过的错误、缺点,还是你的某种行为习惯、性格,都不等于你。You are more than that.
03.
很多时候,我们的焦虑来自于不够具体,感觉总被一团不可名状的、庞大的怪兽追着跑,当我们转过身直面它、看清它,会发现它的庞大和可怕,只是头脑的想象和描摹罢了。
04.
恐惧,会随着行动变得具体可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又能再一次引导我们行动的方向。可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
看见恐惧,穿越恐惧,前提是,你有「看」和「穿」的动作。
05.
心力是非常宝贵的东西,拿来思考别人,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能量损耗。
没有什么比你的情绪和健康最重要,那些消耗你的、虚伪的、带着恶意的、煽动平静的,都应该靠边站,你是有权不予理会的。
06.
人们总是弄混了勇气的来源——勇气并不来源于对痛苦的否认和隐忍,而是来源于对痛苦的关怀。
01.
一个健康的人,ta应当有着丰富的内在体验,一种值得过的生活也应当是有过挣扎、痛苦、苦乐参半的。
Loevinger(1976)指出,人的自我只有在环境不符合 ta 们的预期时,才有成长发展的机会。某种程度上,只有当负面的生活经历发生时,我们的自我才有进化地更为成熟的机会和可能。
02.
拥有独处的能力,是一个人情感成熟的最重要标志之一。
03.
「做自己」只会发生在与真实生活交互的体验中,在一次次痛苦、失败、勇敢、坚定自我的感受与行动中,获得来自外部世界的反馈,积累内心的力量。
04.
一个拥有「主体性」的人,最强大的地方便是能够做到真正的自我分化、自我接纳和自我创造(self-creation)——
也就是说,ta 有能力在生活中辨识自己的情绪感受,并将自我独立于他人之外,也有能力诚实地面对和接受自我的需求,并采取积极的行动去达成自我满足。
也正因如此,一名女性要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最核心的一步便是彻底抛弃「第二性」的处境,迈向完全的「主体性」。
试一试,带着这 6 句话
去拥抱今后的「生活」吧!
01.
最重要的是,快乐没有高下,在阅读观影里带来的专注愉悦,和刷短剧时候的释放轻松,全部都是我们真实的情感反馈。
只要做的是喜欢的事,就不算是浪费时间。
02.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王小伟,在其著作《日常的深处》中,对伯格曼的观点做了进一步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