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广州市卫健委更新的2023年卫统数据展开,对广州市的医院运营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观察。文章主要介绍了广州市医疗机构、医院、三甲医院的数量及增长情况,卫生人员、医师、床位的数量及增长情况,以及医院总诊疗、出院、手术人次的增长情况。同时,文章还提到了广州市医疗业务的稳步发展以及效率指标与上海、北京的差距。此外,文章还涉及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区域规划、区域资源、地区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广州市医疗机构数量6677家,较上年增加518家,增长率8.4%;医院数量331家,较上年增加32家,其中公立131家,民营200家。
广州市医院运营规划适配广州作为医疗中心的定位,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等项目建。根据规划,到2035年广州市床位预计达到22.2万张,近乎翻倍,年均增长超4%。但预估较难达到预期目标。
广州市各区的医院运营情况存在不均衡现象,越秀区的事业和待遇最佳。同时指出公立医院人均结余为负,民营医院虽然有结余但人员待遇不足。
医疗机构6677家,较上年增加518家,
增长率8.4%
医院331家,较上年增加32家,公立131/民营200
三甲医院45家,较上年增加4家
总卫生人员24.8万人,
增长4%
医师7.2万人,增长4.6%
总床位11.7万张,
增长率5.9%
高级职称卫生技术人员2.3万人,
占11.3%
本科以上卫生技术人员12.8万人,占62.8%
千人口床位6.22张,千人口医生3.8人
总诊疗1.7亿人次,
增长率20.2%
总出院400万人次,
增长率20.3%
总手术296万人次,
增长率16.6%
总手术率74%(卫生机构)
医院总诊疗1亿人次,出院366.6万人次,
百门急诊入院3.7人次
民营医院总诊疗人次846万人次,增长率10%,
占全市医院诊疗人次的8.3%
民营医院出院人次33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21.8%
,占全市医院出院人次的9.1%
公立医院
病床使用率85.8%
,较上年增长8.4个百分点。
公立医院
平均住院日7.6天
,较上年较少0.1天。
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497元,增长率2.1%
公立医院次均住院费用19811元,增长率-7.1%
上年度广州市医疗业务稳步发展,门诊/住院/手术增长较为正常。
但是效率指标较上海、北京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图 广东省人民医院
适配广州作为全省乃至华南地区医疗中心的定位
,强化对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和广东国际医学中心等高水平医院的支撑,保障其扩建、新设分院区的空间需求。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1+1+6”等项目建设。
依托
市属高水平三级医院新建、改扩建院区项目
,加强中心城区外围及“四极”地区的区域医疗中心能力建设,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容量及收治能力。
强化
区属三级综合医院建设
,作为优质医疗资源的有效补充。
根据规划,2035年广州市床位预计达到22.2万张,
近乎翻倍,年均增长超4%。
但是从各地区卫生费用增速根因之一为床位快速扩充来看,
预估较难达到预期。
注:数据时间为2022年,来自广州卫生健康年鉴2022。
2022年度各大医院的运营效率较低,但是序列可作参考。
公立医院人均结余为负,亏损的医院较多;
虽然民营医院仍然有结余,但是其人员待遇仍然不足公立医院的一半。
广州各大区中:
越秀区(事业第一,待遇第一)、黄埔区(人效第一)独一档,卫生人员待遇36~37万;
荔湾区、海珠区第二档,医疗事业收入100亿左右,卫生人员待遇28万+;
天河区、白云区第三档,医疗事业收入200亿左右,卫生人员待遇23万+;
番禺区、花都区、增城区、从化区、南沙区,医疗事业收入较小,卫生人员待遇19万+。
更多研究可仔细观察图表。
注:人员经费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住房公积金等。
图 中山一院南沙院区
本期完结
随着卫生事业经费的进一步紧缩,医疗大投资更倾向于省会、区域中心。
但是随着人口下降+老龄化加快,预计病床使用率难达预期。
欢迎
加入运营群
,
与三级医院运营老师沟通交流学习,已开启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