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瞭望智库
2015年底,新华社获批为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直属的首批10家国家高端智库试点之一。瞭望作为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的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是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与先期成立的瞭望智库一体化运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瞭望智库  ·  大脑“充电”,效率为啥这么高? ·  昨天  
瞭望智库  ·  3岁,100亿! ·  昨天  
半月谈  ·  莫因流感引发意外!谨记“四要点” ·  2 天前  
半月谈  ·  95.10亿元!创造新纪录! ·  2 天前  
半月谈  ·  收心啦,来打卡省考重点申论规范词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瞭望智库

别忘了,今天是中国最屈辱的日子!

瞭望智库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04-17 20:47

正文


4月17日,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不应该是个平常的日子。


1895年4月17日,中日双方在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向日本赔款白银两亿两。


由此,中日两国的命运发生了转折:中国国力迅速下滑,而日本得以全面殖产兴业、兴兵备战。


一百二十多年来,甲午战争一直是中国人心中的痛。

文 | 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 冯钺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 追究 法律责任


1

甲午赔款使中日国力对比发生大逆转




很多文章都提到了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时的中日力量对比:


钢的年产量,日本为640万吨,中国不到1000吨;


舰艇吨位,日本高达190万吨,中国不到6万吨;


工业总量,日本为60亿美元,中国仅为13.6亿美元,等等。


从这些对比数字来看,中国远远地被日本甩在了后面,以这样孱弱的国力如何与日本开战?


然而,实际上,1895年,在中日经济、军事力量对比上,中国是强于日本的,为何仅仅四十多年,日本就将中国甩的那么远?


原因很简单,日本的迅速现代化和强大几乎完全建立在甲午赔款的基础上。


日本人用从《马关条约》中得到的赔款,迅速建立起现代工业、军事、经济体系;而中国由于支付了巨额赔款,自己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陷入捉襟见肘的困境,迅速跌入贫弱的深渊。


我们用了上百年时间、经历无数艰难险阻才从困境中爬出来。


2

甲午战前清政府勉强维持收支平衡




鸦片战争以前,清代经济的主要方针就是雍正时期开始的“摊丁入亩”制度,其特色是废除了“人头税”的概念,并且,以白银货币取代了过去的米麦布帛等实物税收。


这一制度让清帝国迅速走出明末社会经济的残败局面,进而开创了此后的“康乾盛世”。


到康熙四十八年,朝廷的财政库存积余银已达5000多万两;


乾隆五十六年,收支相抵后,一年净节余约1200万两。


不过,由于没有摆脱基于农业社会理念的财政体系的窠臼,到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的财政只能勉强实现收支平衡,一旦发生战争,国库的银子就不够用了。


鸦片战争规模并不算很大,但是,国库已无银可用,道光皇帝到了需融化内库金器来筹措军费的地步。


太平天国之乱纵横20余年,清政府为筹措军费,又推出了“厘金”制度,即商品流通税。此外,还有增加海关税(洋税)。


光绪十三年 (188年)起,海关税迅速增至2000万两以上,几乎占到全国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


依靠厘金和海关税等,甲午战争前10年,清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约为8000万两。光绪十七年(1891)为8968万余两,可以说创历史“最佳成绩”,较乾隆三十一年(1766)增加了近40%。


但是,排除了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 甲午战前,清政府财政收入和乾隆朝相比,并没有明显的提升,难以提供适应现代化国家行为(如战争、大规模基建和工业投入)等的财政支持。

3

日本人用中国人的钱实现质的飞跃




人们在总结近代日本迅速发展的原因时,通常认为,明治维新是一场比较彻底的改革——在政治体制、经济制度等方面深入学习西方,所以很快就超过了当时的中国。


事实并非如此。


19世纪60年代,日本开始明治维新后,其经济、工业虽有发展,但一直步履蹒跚,因为极度缺乏推动现代化所需的动力——资金。


19世纪80年代中期至甲午战前,日本的经济增长较慢,甚至在1892年还出现了负增长。


明治维新只能提供发展的导向,不能提供发展需要的资金。


仅仅依靠日本国内产值,很难在短期内获得足够的发展资金。要解决这个问题,唯一方式是发动侵略战争。


粗略估算,甲午战争的赔款相当于当时日本全国四年的财政收入!


当赔款运抵本土时,日本举国欢呼,因为钱太多,当时日本人都一度不知道如何使用。


日本在获得甲午赔款之后,其工业化、现代化才真正开始起飞。今天我们所熟知的一些日本知名企业是在甲午战争后创建或得到了大发展。


实际上,1895年之后5年间,日本取得的工业化成就相当于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近30年的总和。


更为直观的是,甲午战争结束后十二、三年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