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瞭望智库
2015年底,新华社获批为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直属的首批10家国家高端智库试点之一。瞭望作为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的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是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与先期成立的瞭望智库一体化运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月谈  ·  申论得高分的关键:规范词的积累 ·  3 天前  
中国政府网  ·  今日,国常会部署这四件事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瞭望智库

毕淑敏:我40岁才明白...

瞭望智库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04-10 21:01

正文


我到40多岁的时候,才觉得幸福是那么重要。


此前我一直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幸福的人。后来我才知道,是我错了。


幸福,


不是那么惊天动地的,不是那么大张旗鼓的,


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需要很多的金钱、需要那种万丈光芒的时刻。


只要我们每一个人努力去争取、去奋斗,我们就会享有自己的幸福。


我最早关注到幸福这个问题,其实还是得益于一位德国的哲学家费尔巴哈。


他说过:人活着的第一要务就是要使自己幸福。


我当时看到这个说法挺惊讶的。


我们会觉得我们有很多的小目标,我们会被这个社会的大的舆论所引导,被一些潮流所裹挟。


可是,你一定要清楚: 这一生你最重要的事情是让自己幸福。



文 | 毕淑敏

本文摘编自微信公众号“思想聚焦”(ID:sixiangjujiao-weixin),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1

提醒幸福




我刚才说过,我到40岁的时候才明白了这些事情,源于那时我看到一个小的故事:


西方某个国家在进行的一个调查研究,题目是“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因为在报纸上发出了征集答案的征文,成千上万的信函就飞到了报社。


报社组织了一个评选委员会,想看看民众中对于幸福、对于谁是最幸福的人有怎样的答案。


最后,按照得票的多少:


第一名是给自己的孩子洗完澡后怀抱婴儿的妈妈;


第二名是给病人治好了病后目送那个病人远去的医生;


第三名是,孩子在海滩上自己筑起一个沙堡,夕阳西下的时候,这个孩子看着自己筑起的沙堡时自得其乐的微笑;


第四名是给自己的作品划上句号的作家。


我看到这个答案以后,心里充满了悲凉。


在某种程度上,这四种幸福在那个时候的我身上其实都已经历过。


我有孩子,给他洗过澡,有抱过他的时候;


我原来是医生,也有治好病人目送病人出院的时候;


我可能没有在海滩上筑起过沙垒,但是在我们家附近工地上的沙堆挖过坑,然后看着旁边的人不小心掉进去;

那时候我已经开始写作,所以也给自己作品划上过句号。


我之所以难过,是因为我集这些幸福于一身,可是我未曾感到幸福。


我想,不是世界错了,是我自己错了。


我对于幸福的认识和把握,对它的追求,其实有重大的误区。


就在这种情况下,我写了一篇散文叫《提醒幸福》,后来收入全国统编教材二年级语文里面。


2

幸福其实是灵魂的成就




四十不惑,中国的古话很有道理。


时候不到真的不行,到了之后突然就明白了。所以我40多岁才明白了幸福。


我现在看年轻时候写的日记,怎么能有那么多痛苦,但现在其实已经全忘记了。


我原来觉得幸福是毫无瑕疵的,它应该没有任何阴影,应该那样纯粹和美好。


但我现在要告诉你们:幸福其实是一种内心的稳定。我们没有办法决定外界的所有事情,但是我们可以决定自己内心的状态。


或者简单地说, 幸福其实是灵魂的成就。


我特别希望,年轻的朋友们从现在开始,就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幸福,能明白所有的困苦都是生命过程中我们必然会遇到的。


20多岁就能明白幸福该多好,你们会减少很多苦闷。


当然,其实无论什么时候认识到幸福对我们如此重要都不晚。只要生命存在,我们就依然可以学习、可以成长。


在我明白了幸福以后,最重要的一个改变是:我觉得人生可以把握了。


在此之前,我能把握的部分很少。


因为心灵内部的那种无助感,那种随波逐流,那种对前程的不确定感,所以常常有一种深层的不安存在着。


我现在越来越安宁了,我知道世上有一些事情我无能为力,这些我们都不要去费气力了。


但是有一部分是可以改变的。


我们怎么看待自己,怎么看待世界,我们把能改变的那部分尽我所能,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加以改变。


把这些事情做好以后,我心里面的稳定感就极大地增强了。


我知道我一定会有灾难,因为世上不可能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


也知道一定会有人性的幽暗之处在四面八方存在着,而当我把它们看得更清楚以后,我反倒对这个世界多了一份理解。


我现在会觉得: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泥沙俱下,但我依然对它充满希望,依然可以安然面对。


3

幸福的力量来自我们内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