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你的误区》一书的内容,书中讨论了自我设限的各种借口和理由,以及如何摆脱这些自我描述以达成目标。文章还提到了相关的直播内容和一些与自我成长相关的问题。
介绍了书中讨论的自我设限的各种借口,如自我描述上的限制、行动上的限制、生理上的限制、种族上的自我描述、人格特质上的自我定义等。
提出了摆脱过去自我描述的具体策略,如设定行为目标、与亲近的人宣布要排除自我描述、记录自我描述的行为和感觉、注意神经质的句子并纠正自己等。
提到了直播的主题、地址和直播中可能讨论的问题,如关于注意力、时间管理的问题,以及关于贫穷和底层认知的记录片等。
鼓励读者加入一百天行动,解决自我成长中的困惑,并与作者和其他读者进行交流和讨论。
今天分享的书是《你的误区》作者:韦恩·戴尔 这本书中顺手从书架上翻到的,非常适合每天读上几页。
书中有一段是讨论自我设限的,前段时间遇到一个咨询者,聊天的时候,先给自己设了不少的限制,非常适合这篇文章。
直播时间:
8月07日周三晚上8点半
主题:如何像项目管理大师一样高效达成目标?
直播地址
:视频号
读书方法
,另一个视频号:
生活黑客
做为备用。
1.我不擅长数学、拼字、阅读、语言等
这种自我描述使你绝不会投入努力以进行改变。要精通你一向觉得困难或无趣的科目,必须下苦功,而这种学习上的自我描述,会妨碍你付出努力。只要你为自己贴上“笨拙”的标签,你就有避不处理的现成理由。
2.我不擅长烹饪、运动、钩针编织、绘画、表演等
这种自我描述保证你未来不必做这类事情,而且把过去表现不佳的情况合理化。“我一向都是这样,那就是我的本性”,这种态度加强了你的惰性,更重要的是,它帮助你锁定一个荒谬的观念:如果你做不好,就不要做。若是如此,那么除非你是世界冠军,否则什么都不要做比较好。
3.我很害羞、保守、喜怒无常、紧张、害怕等
这些自我描述似乎都是与生俱来的特质,所以你不会向它们或它们背后自毁的想法挑战,而是单纯地接受,并以此证实你一直都是这样。你也可能将之归咎于父母,认为你的现状是他们造成的,你把他们视为问题症结,这样自己就不必改变。你选择这种行为,在遇到让你烦恼的情况时,就不必表现出坚定自信的样子做决断。这些自我描述是从你童年时期就留下来的,当时别人总是让你相信,你自己无法思考。这些是人格上的“我……”,这些自我定义帮你避免“改变现状”这件苦差事,你只是用一个方便的自我描述为你的人格下定义,这样你就可以把各种自我放弃的行为说成是你无法控制。你否定了“你能选择自己人格”的观念,转而仰赖遗传上的不幸,来解释你想否认的所有人格特质。
4.我动作很笨拙、缺乏协调性等
这些你从小就学会的“我……”自我描述,让你避免因为身手不如别人矫健而可能受到的讥讽。当然,你动作不灵活,并非你天生有缺陷,而是因为你一直都相信那些自我描述,因此对于体力活动都是能免则免。你抱持这种自我描述,采取观望态度,而且假装你真的不喜欢那些事。其实,能让你擅长某件事的,是练习,而非逃避。
5.我不吸引人、长得丑、骨架粗大、平凡、太高等
这些生理上的“我……”自我描述,使你不敢交异性朋友,并且让你能够解释,为何你会选择乏善可陈的自我形象又缺乏爱情。只要你用这种方式描述自己,你就有现成的借口不让自己试着发展爱情,也不必努力使自己更吸引人。你可以用你镜中的形象当作“不想冒险一试”的借口,但这里只有一个问题:我们看到的,正是我们自己选择的样子,即使在镜中亦然。
6.我没有条理、拘泥细节、草率马虎等
这些行为上的“我……”自我描述,让人便于操纵别人,也方便解释事情为何必须照某种方式来做。比方说“我一直是那样做”,就好像传统是做任何事的理由,这句话也隐含“我未来会一直那样做”的信息。你仰赖一直以来的做事方法,所以从来就不想冒险换个方式来做,你也同时能够确信,周遭的每个人都会如法炮制。这种自我描述是以“政策”代替思考。
7.我健忘、漫不经心、不负责、冷漠等
当你想为某个欠缺效率的行为辩解时,这种“我……”自我描述特别有用,你可以因此不必运用你的记忆,也不用理会你的粗心大意,你只要说句“我就是那样”,就可以替自己辩解。当你用上述任何一种方式做事时,只要把这种自我描述提出来,你就永远不必努力改变,可以继续忘东忘西,并且提醒自己,你是万不得已才这样,而且你会一直健忘下去。
8.我是意大利人、德国人、犹太人、爱尔兰人、黑人、中国人等
这些是人种上的自我描述,当你做出不合适又太难掌握的行为,却又找不到其他理由来解释时,这种“我……”自我描述非常管用。当你以和本身的次文化相关的刻板方式行事时,你多半会拿人种的自我描述来当作理由。我曾经问一位餐厅领班,为什么他会这么容易激动,对微不足道的问题勃然大怒?他回答说:“你要我怎样?我是意大利人,我没办法。”
9.我霸道、固执己见、独裁等
这些“我……”自我描述让你能够维持带有敌意的行为,而不是努力培养自制力。你是用“我没办法,我一直都是那样”来粉饰不当的行为。
10.我老了、步入中年了、累了等
借由这种自我描述,你可以用你的年纪来解释,为什么不参加可能有风险或威胁性的活动。每当你发现自己面临某种情境,像是运动、离婚后的约会、配偶过世、旅行等,你可能会说“我太老了”,这样你在尝试新奇和有助于成长的事情时,就不会碰到随之而来的附带风险。这类有关年纪的“我……”自我描述的意思是,你在这方面已完全定型,而且因为你会愈来愈老,你不会再成长,也不会再经历任何新事物。
误区 “我……”自我描述的循环
用“我……”自我描述来固守你的过去,这么做的效益可以用两个字来总结:逃避。每当你想逃避某种活动,或是掩饰人格上的缺陷,你总是可以用自我描述为自己辩解。事实上,在你多次使用这些定义后,你也会开始相信自己就是这样的,到那时,你就变成了定型的成品,你的余生注定就会是这样。给自己下标签让你能避开困难的工作及尝试改变的风险,引发这些标签的行为也因此永远不会消失。也就是说,如果有个自认为很害羞的年轻男子参加宴会,他的行为就会表现出他是害羞的,而且会进一步支持他的自我形象。这是恶性循环。
固守过去,并且依赖“我……”自我描述的头一个效益就是逃避改变。你可以看看自己神经质的逻辑循环,并开始挑战你生活中已经固定不变的层面。每次你用一个自我描述解释你不喜欢的行为时,可以试着想象自己是被装在一个已经包装妥当、装饰华丽的盒子里。
当然,描述自己比改变自己容易多了。也许你把你的自我定义归因于父母,或是你童年时期的其他重要成人,例如老师、邻居、祖父母等,但只要你认为他们必须对你现在的自我描述负责任,就等于是让他们对你的生活拥有某种程度的控制权,把他们抬到比你高的地位,并且为自己停留在欠缺效益的状况制造托词。
摆脱过去,需要冒险。你已习惯你的自我定义,在某些情况中,这些自我定义在日常生活中就像是种支持体系。排除这些“我……”自我描述的一些具体策略包括:
·尽可能随时去除“我……”自我描述,用以下这类句子来代替:“直到今天为止,我一直选择那样。”或是“我过去认定自己是……”。
·向与你接近的人宣布,你要努力排除一些“我……”自我描述。决定好最该消除哪些自我描述,并要求那些人,每当你说出那些自我描述时,就立刻提醒你。
·设定行为目标,改变以往的作风。比方说,如果你认为自己害羞,就主动向一个你以前可能会避开的人自我介绍。
·与一个值得信赖的知己谈谈,让他帮助你对抗过去的势力。要求他,每当注意到你落入“我……”自我描述的窠臼时,就默默拉拉他的耳朵向你示意。
·每天记录你自贬式的“我……”自我描述,并记录你的行为及那样做时的感觉。为期一周,用笔记本记下你使用任何自贬式自我描述的确切时间和场合,并努力减少这些说辞,可利用本章前面提供的列表作为记录日志的指南。
·注意那四句神经质的句子,每当你开始使用它们,就用以下方式大声纠正自己。
“那就是我”改成“那是以前的我”。
“我一向都是那样”改成“我准备改变”。
“我没办法”改成“如果我努力,就能改变”。
“那是我的本性”改成“我以前认为那是我的本性”。
·试着每天努力排除一个“我……”自我描述。如果你使用“我很健忘”来描述自己,那就定星期一特别注意这种倾向,看你是否能改掉一两种健忘行为。同样,如果你不喜欢“我很固执”的自我描述,那就给自己一天的时间容忍不同的意见,看看是否能够一天排除一个自我描述。
·你可以在第3和第4点之间中断自己的“我……”自我描述循环,并且下决心抛弃那些以前用来逃避的老借口。
·找一件你从未做过的事,并腾出一个下午来做。花三小时专注于你过去一直逃避的全新活动后,看看你是否仍然会用到那天上午所用的“我……”自我描述。
你所有的“我……”自我描述,都是学来的逃避模式,但只要下定决心,你几乎什么都可以学会。
任何妨碍你成长的自我描述,都是必须驱除的恶魔。如果你一定要有一个“我……”自我描述,试试看这个如何:“我是一个驱除‘我……’自我描述的驱魔者,而且我喜欢这么做。”
直播时间:
8月07日周三晚上8点半
主题:如何像项目管理大师一样高效达成目标?
直播地址
:视频号
读书方法
,另一个视频号:
生活黑客
做为备用。
下面是200多期的直播目录,
用来查询以前的直播内容,可以关注视频号:
生活黑客、读书方法
,后在
直播回放
中找到最近半年的直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