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说过:“如果说成功有秘诀的话,那就是站在对方立场来考虑问题。”也就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班主任要设身处地,角色倒置,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从而使师生交流双方增强沟通、信任和理解,找准切实的共识点,共同点和共鸣点,进而形成彼此的角色认同、观点认同和价值认同,从而易于引起学生的积极回应,这就叫“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心理效应。
儿童视野中的“心理相对”可分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是“自我儿童化”,即将自己置身于儿童的立场和视角,去体验儿童的内心感受,了解儿童的确切需求,从而在彼此的心灵间架起一座沟通桥梁。每一次的德育活动,班主任都应设身处地地思考:如果我是学生,我会如何去思考问题;假如我是学生,我会遇到什么情感障碍和学习困难,我最希望老师说什么······
第二步是“儿童自我化”,即教师把教育对象置身于自己的位置上,设想:假如学生是我,他会怎样调节学生品德塑造需要、鼓励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潜能;具体到每一个德育活动,他会如何确定德育目的、设计德育流程、选择德育方法,他会思考哪些问题······
第三步是“主宾一体化”,即教师在完成上述两个步骤、明了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和德育目的,结合自己的教育水平,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的德育内容,设计最易使师生共鸣、共振的德育方法与教育行为,从而将德育计划付诸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