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游】2018年,国家层面对全域旅游的要求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一字千金,为示范区创建工作定下了基调;一次是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洋洋洒洒,为全域旅游发展谋划了顶层设计。
全域旅游已然从行业行为、部门工作上升为政府主导的国家战略,整个过程却是漫长的,也体现了旅游系统对这一工作的坚持不懈。
早在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首次从宏观层面上系统提出全域旅游战略,转变旅游发展思路,变革旅游发展模式,创新旅游发展战略,加快旅游发展阶段演进,推动我国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这是新时期我国旅游发展的战略再定位。
2016年5月,浙江桐庐,全国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现场会召开,开始探索全域旅游的发展路径。
2016年9月10日,宁夏中卫,国家旅游局召开了第二届全国全域旅游推进会,提出准确把握全域旅游,要瞄准“九大转变”,致力“十大突破”,避免“八个误区”。这次会议已经系统提出了全域旅游要遵循“八九不离十”的要诀。
瞄准“九大转变”,这是目标。一是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和管理到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二是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三是要从导游必须由旅行社委派的封闭式管理体制向导游依法自由有序流动的开放式管理转变。四是要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五是要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六是从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到社会共建共享转变。七是从景点景区围墙内的“民团式”治安管理、社会管理向全域旅游依法治理转变。八是要从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九是要从景点景区接待国际游客和狭隘的国际合作向全域接待国际游客、全方位、多层次国际交流合作转变。
致力于“十大突破”,这是重点,也是路径。第一,在综合管理体制改革上要有突破。第二,在多规合一上要有突破。第三,在以厕所革命为代表的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方面要有突破。第四,在“旅游+”上要有突破。第五,在旅游扶贫上要有突破。第六,在旅游富民上要有突破。第七,在文明旅游上要有突破。第八,在市场监管上要有突破。第九,在旅游数据方面要有突破。第十,在旅游外交上要有突破。
避免“八个误区”。第一,竭泽而渔、破坏环境。第二,简单模仿,千城一面、千村一面、千景一面。第三,粗暴克隆,低劣伪造。第四点,短期行为、盲目涨价。第五点,不择手段,不顾尊严,低俗媚客。第六,运动式、跟风式一哄而起和大拆大建。第七点,重推介、轻基础,重形式、轻内容。第八点,在全域旅游改革中换汤不换药,换牌子不换体制,换机构不换机制,换人不换理念。
2017年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全域旅游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旅游列入外交重点工作、旅游作为开篇总结重要内容,进一步凸显了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和国家重大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全域旅游示范区上升了一个台阶,已经是国务院主导下的中重点工作之一,行业主管部门只是落实主体。
《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七个转变, 与“八九不离十”相比,意见里虽然少了两个转变,即从导游必须由旅行社委派的封闭式管理体制向导游依法自由有序流动的开放式管理转变;从景点景区接待国际游客和狭隘的国际合作向全域接待国际游客、全方位、多层次国际交流合作转变;同时把从景点景区围墙内的“民团式”治安管理、社会管理向全域旅游依法治理转变,改为“从景区内部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转变”。但意见的整体思路与“八九不离十”是一脉相承的,与2017年6月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是相辅相成的。
全域旅游看起来是无所不有,无所不包,实质上体现了全面与重点的辩证统一。改革的设计者和执行者之间,往往存在理解、认识、操作上的固然壁垒,这是普遍遇到的“改革瓶颈”。如果仅从全域旅游的无所不有来理解,“全域”相当于“没有”,地方也不知道怎么创建。
全域旅游是对景点旅游的批判性传承,既要客观地看待由“点”组成的“面”,也要认真地识别“面”上具有的关键“点”,因此,“八九不离十”反其道而行之,强调的不是“全部”而是“短板”,是对景点旅游的修正,对发展短板的补齐。尤其是处于不同阶段、不同特征,其全域旅游发展的措施、办法、政策都是不一样的,旅游的最大优势是差异,最大避讳也是相同,不能用一幅图一概了之。只有从点上找差距、补短板,每一个地方也才能找到创建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