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年电影手册
《青年电影手册》由程青松担任主编,以影评、导演对话、电影理论和电影创作研究为主要内容,是一本集“深度、锐度、态度”于一身的独立电影杂志,关注华语电影创作与发展趋势。青年电影手册公众号将触角伸向更为广阔人文,艺术空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京日报  ·  看电影什么位置最好?(不是正中间) ·  2 天前  
南京日报  ·  看电影什么位置最好?(不是正中间) ·  2 天前  
新黄河  ·  突破10000000000!2025年度中国 ... ·  2 天前  
新黄河  ·  突破10000000000!2025年度中国 ... ·  2 天前  
无锡博报生活  ·  刚刚!突破55亿!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青年电影手册

出来混的,迟早要还!《无间道》预言了香港的今天

青年电影手册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7-01 00:01

正文

点击上方青年电影手册关注!


文| 林松


有人用奖项评价电影,有人用票房评价电影,无论如何,这不过是一些平庸的标准。然而,真正伟大的电影只有一个评价标准:影响力。


所谓影响力,不仅是街头巷尾的短期议论,而是电影进入生活,推动文化演进。最直观的影响力,就是一部电影,改变和催生一个词语。


这样的例子,美国有《教父》,香港有《无间道》。



有人说,这部16年前的电影,预示了香港今天的处境。《别来无恙:香港电影1997-2017》一书中,对《无间道》电影中展示的港人身份困境,从剧情、空间、时间、人物等多个方面进行解读,揭示出它和港人思潮之间的隐秘联系。


空间:香港迷失之表象 



《无间道》是一部关乎身份拷问的电影。影片的两大主角,刘德华饰演的警司刘建明和梁朝伟饰演的黑帮混混陈永仁,有个共同的角色:卧底。这注定了他们要掩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以另一种身份生活并获取身 边人的信任,然后背叛这种信任。卧底最大的困扰就是来源于身份的错 位和倒置。他们背负着双重身份,体内有一黑一白、光明和黑暗两种力量在相互撕扯,即使身处光明人间也恍如无间地狱。 



由于他们的真实身份“见不得光”,因此两个人的愿望就是抹去其中一个,“重新做人”做回自己。影片中陈永仁说过不止一次,希望“恢复身份,做个普通人”。刘建明后来一直把“我想做个好人”挂在嘴边,渴望获得主流社会的认可,但陈永仁、杨锦荣分别一句“对不起,我是警察” 毁灭了他的希望。“对不起,我是警察”这句话重复出现,也代表陈、杨正义一方对于己方身份的不断强化,制造和黑帮的对立,不断地鞭挞和拷问本片的主题:身份。 


电影创作的第一位,是视觉表意。就像没有荒漠、酒馆、小镇,就没有西部片;没有客栈、竹林、寺观,就没有武侠片一样,任何一种类型电影的空间形态和电影的表意系统密切相关。《无间道》试图打造能反映卧底身份挣扎的无间地狱场景,创作者就必须打造一套视觉空间,来将高度抽象的“无间世界”以影像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电影开场称:“八大地狱之最,称为无间地狱,为无间断遭受大苦之 意,故有此名。”影片的剧情里,无间地狱即是卧底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无论是陈永仁还是刘建明,都饱受身份倒置的挣扎。由于商业元素的限制,编导们不可能直接拿取艺术世界中的地狱场景来表现意图。因此他们在文本之外,通过特定的修辞化空间,建构了由天台、夜景和电梯组成的无间地狱。 



首先是天台。毫无疑问,这是《无间道》的标志性空间。提到本片的人,莫不津津乐道于两大影帝拔枪对峙的经典场面。天台位于香港四方商业大厦,高大的写字楼玻璃立面映射出高大、扭曲的人影,像镜子倒映出人扭曲的内心一般。远景,是蓝色的海湾和鳞次栉比的都市丛林。导演没有拍摄香港标志性的几座地标建筑,似乎有意回避真实地理空间,试图将故事的背景虚化为一座无名的大都市。香港逼仄、摩登的城市景观,也给了观众更多的解读空间。 



天台上,可以仰望苍穹,亦可以俯瞰人间。在这里,刘建明说出了他“想做个好人”的渴望,黄志诚和陈永仁多次秘密接头,互相抱怨又 互相信任,形成半是父子半是兄弟的奇妙关系,乃至于《无间道 3 :终 极无间》中,陈永仁殉职 10 日后,杨锦荣和沈澄谋划为其复仇时,也是约在同一个天台。更别说黄志诚警官被韩琛手下抓住,毒打十几分钟, 然后从天台骤然而落。这是看似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各式人物在这粉墨登场,而后走向了各自的宿命,如沈澄在天台所言:“只有事情改变人,人改变不了事情。” 


谶语:那些逃不脱的宿命 


“我是谁?”,《无间道》犀利地道出了港人身份认同的焦虑感,却无力给出完满的答案。佛教是他们找到的归宿,让本片从头到尾都弥漫着 无力的宿命感。他们用类似“谶语”的方式,为电影每个主角人物的命 运下了一个注解。就是这些从他们口中说出的谶语,联系他们日后的种 种命运纠葛、生死斗数,不由感慨冥冥之中一切早已注定。 


影片中几乎每个主角都有一句谶语。


黄志诚: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



油麻地警署的会议室就像一座教堂,细微的阳光从百叶窗中透过来, 照在黄志诚警司的身上。他抽着烟,看着对面的人吃饭,讲一个故事, 一个没有听众的故 事 , 也是他亲身经 历过的故事 。 他说 :“ 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对面坐着的这个男人名叫韩琛。黄 Sir 最后死在他手上。 


韩琛:一将功成万骨枯。 



许多年后,韩琛或许会回忆起带刘建明去寺庙烧香的场景。威严的 大雄宝殿门前,摆着 6 个骨灰罐,骨灰罐前面,站着 6 个二十岁出头的 少年。佛像无言,少年们也无言,只有这个死去了 6 位兄弟的男人,他 说 :“ 一 将 功 成 万 骨 枯 。” 这 枯 掉 的 万 骨 , 有 他 曾 经 的 朋 友 , 也 有 他 深 爱 的妻子。 


倪永孝:出来混,迟早要还。



倪永孝大概是巨蟹座,因为在他心中,排第一位的永远是家人。他 出身黑帮第二代,是唯一能接下父亲衣钵的男人。父亲常去的路边摊, 见证了他的教父加冕礼,也是他倒下的地方。临死前,他挣扎着从同父 异母的弟弟身上找出了摩尔斯代码发报机,又默默为他掩上。命运正如 他 常 说 :“ 出 来 混 , 迟 早 要 还 。” 他 是 本 片 中 死 得 最 心 安 理 得 的 人 , 还 得 也最彻底。 


陈永仁:对不起,我是警察。



10 年卧底生涯,日日夜夜背负着无法言说的痛苦。他失去了一个黑 帮父亲,获得了一个警察老爸。割裂的身份让他无法自证是警察的身份。 等到他终于有机会说出这句话时,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用枪指着的这个 人,也是警察。 


刘建明:我想做个好人。 



明明是奸角,但你没法恨他。不仅仅因为刘德华的脸。刘建明终于 幡然醒悟,“我想做个好人”,但已经收不住手了。他只能眼睁睁看着一 个中产阶级的大好前途在他面前升起,而后堕毁,身处无间地狱。没人 会同情,因为路是他选的。 




一曲淡淡的吟唱旋律贯穿了三部曲。蔡琴的这一首《被遗忘的时光》, 作为经典的试音金曲在广大发烧友之间广为流传,偶然机会竟成了本系列的点睛之笔。多年以后,耳边再次响起熟悉的旋律,几多感慨。《无间道》昔年横扫华语电影圈,锋芒所向莫能抵挡。如今,满国尽说《无间道》的盛况固然不再,港片的风光也很难回光返照。而香港这座城,本 来就被称为“文化沙漠”,经济全靠地产和金融死撑,连原来引以为傲的 大众流行文化也呈现衰弱之势,那么香港何时才能复兴呢?只能暗暗祷 告,“被遗忘的时光”不要成为香港的谶语。 



黄秋生、曾志伟、吴镇宇、梁朝伟、刘德华,这样的顶级阵容已成 绝响。齐聚一部电影或有可能,但在同一部电影中奉献精彩的演技和故事则少有可能了。伴随着这一代人的老去,新时代的香港电影造星血液 不足,明星、导演、编剧等电影工业人才逐渐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我 是谁?”这个问题,没有答案,所以依然重要。每个人都很焦虑,我们要 继续在迷失中寻找自我。香港,虽然艰难,但请保持前行。 (to be continued)


篇幅所限,更多性感内容,请移步阅读原文购买书籍《别来无恙:香港电影1997-2017》一睹为快。


相关阅读:

省出一张烂片电影票钱,我请你看20年来最好的华语片

新世纪以来,迅速苍老的男人:周星驰


纪念香港回归20周年

《别来无恙:香港电影1997-2017》

关锦鹏、陈可辛、程青松、卓伯棠、李道新、木卫二、沙丹等倾力推荐!当当京东亚马逊等全线上架!



香港电影不会死,

因为每天都有人奔向灿烂的青春。


你怎么能没有一本《青春电影手册》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