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
”签约账号
评论区话题丨你怎么看南梁的国际外交与贸易发展?
在漫长的古代,几乎每朝都有自己版本的《职贡图》。
通过记录外番使者的多寡来彰显强盛之势,并利用记录的人物外表去作为外交类知识储备。其中,又以西梁首位君主萧绎的亲笔画作存世最久。尽管其原本已不存于世,但依然有宋人留下的部分摹本。
位高权重的画卷作者 萧绎
虽然萧绎的后半生相当坎坷,但完成画作的时间较早。
当时的南梁萧氏政权,也依然控制着江淮与秦岭以南的大片领地,属于比较知名的地区性大国。画卷中所出现的12位使者,最远来自西亚和印度,较近的母国也居于朝鲜半岛,
非常有助于我们体察当时的南梁外交对象。
《职贡图》中12番邦的所在位置
画卷最右侧的首位使者,来自很多人并不熟悉的滑国。
尽管与先秦时期的诸侯小邦同名,但这个滑国却是当时的中亚超级强权,并以白匈奴之名留存于世界历史。
其核心建立集团,最初发迹自阿富汗北部山区与费尔干纳盆地的交界处,并可能是古代西迁的大月氏后裔。他们的部分同族,曾建立过与汉朝齐名的贵霜帝国,也因实力衰退而沦为波斯萨珊王朝的东方藩属。更多远亲则散落在西域到河西走廊之间,长期坚守彼此的远距离联系。
来自滑国的 白匈奴使节
因此,在南梁朝廷与滑国人有交涉时,后者已是占据半个中亚世界的帝国。
他们不仅通过击败波斯而控制河中与呼罗珊两地,还依靠军事威望和潜在认同,兼有阿富汗山区到半个西域之间的广袤领地。其治下的商团也活跃于东西方两头,并可以从河西走廊的南翼进入巴蜀,也就是南梁联通中亚的主要关口。对于长期同北朝势力对峙的南方政权,南梁自然喜欢同这类威胁对手侧后的势力打交道。何况滑国人坐拥数条繁荣商道,能够为他们带来奢侈品、精致武器等高质量货物。只能坐拥半壁江山的南梁,绝不会放过这种收取过路费的好机会。
盛极一时的白匈奴帝国
画卷右起第二位使者,则是来自更有实力底蕴的波斯萨珊王朝。
尽管曾在数次战争中被滑国击败,波斯依然是当时中亚地区的最强势力。通过有条不紊的改革与军事部署,他们正向东慢慢反推,压缩白匈奴的扩张势头。也是由于地处位置更加靠西,他们成为向东亚输入地中海沿岸商品的主要中间人。除了奢侈品与武器,最优质战马也是南梁军队所期望获得的货物。
来自萨珊王朝的 波斯使节
此外,波斯帝国的势力范围很大,控制着数条很难避开的贸易路线。
无论商人准备从两河流域直抵米底或呼罗珊,还是从波斯湾进入印度河后背上,又或是直接从阿拉伯半岛渡海去斯里兰卡,几乎都会遇到成势力的波斯商团和拜火教神庙。因此,无论是从河西走廊南下巴蜀的陆上商人,还是在广州登陆的海商,都可能是波斯人或波斯商团的合作者。无疑,他们必然被安排在外交场合上的重要位置。
连贯东西的波斯萨珊王朝
画卷中的第三位使者,来自另一个方向的百济王国。
但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说,这个小邦对于南梁王朝也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虽然朝鲜半岛上的霸主,是更北面的高句丽人,但有定期出海南下习惯的还是百济。他们首先通过与高句丽商人的交易,获得来自草原或东北亚线路的产品,然后驱船直抵江淮流域,并可以直接进入长江水道。这等于是南梁政权打通了东北方向的又一条国际交流线路。
来自半岛西南的 百济王国使节
百济当然不是滑国和波斯这样的强权,但也因居于几大势力之间而显得格外显眼。
这类能够在夹缝中长期存活的小国,往往在外交情报、商业信息方面有着诸多可取之处。同时,因为本国力量非常有限,其使者对于所有国家的朝廷都愿意放低姿态交涉。这就在商业利益之外,又给建康朝廷的皇帝以不一样的“亲近感”。
为南梁打开东北亚贸易大门的百济王国
与之情况类似的国家,是位于西域北部的小国龟兹。
从画卷上的排行第四位置,也足以说明南梁方面对其的重视。
尽管在名义上属于滑国白匈奴势力治下的藩属,但龟兹还是因为有吐火罗文化出生,而在月氏裔的帝国体系内混的不错位置。相比整个西域地区的其他城市,他们俨然成为滑国霸权下的地区代言人。加上本身就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端的关键位置,重要性甚至还在百济之上。以城市为基地的各个商团,经常向东进入南北各朝的主要城市开设分号。这种独一无二的国际属性,也经常在南北冲突间负责情报和简单外交运作。
来自西域北部的 龟兹使节
当然,龟兹对于南梁的另一个意义在于宗教。
作为印度-西域佛教东传的主要中转站,龟兹商团不仅将大量僧人和佛经都输入南方,还将具有标志性符号的犍陀罗雕像艺术也一并带入。《职贡图》作者萧绎的父亲,正是以重视佛教发展而出名的梁武帝萧衍。加上当时的佛教寺庙本身,就是特定商贾的休息站和小额贷款中心,无疑对南梁保持对外交涉和国际影响力有很大作用。
龟兹是塔里木盆地北路的重要关口
第五位使者,是来自日本列岛的倭国人。
当时的大和政权,已经控制了当今日本的半数领土。在文明发展水平较低的东亚方向上,无疑是不能忽视的“庞然大物”。但起步晚、程度低并不代表没有存在意义。大和政权就有尝试在半岛南部进行武装殖民,并通过渤海与高句丽治下的东北亚进行贸易。
来自日本关西的 倭国使节
因此,对于南梁朝廷而言,倭国就是百济商人的一种补充。
无论是经济利益还是外交层面的大义名分,都能让自己看上去不怎么依赖后者。
大和政权是日本历史上的首个地区大国
第六位使者,来自马来亚半岛的狼牙修国,大体位置就在今天的泰国南部与马来西亚北部。
在后来的历史上,这里还曾出现过信仰伊斯兰教的北大年苏丹国。但在当时,狼牙修是非常典型的印度化殖民政权。其底层人是半岛马来居民,而精英阶层是来自南亚次大陆的商人和祭祀。通过源自西方的海上贸易路线,他们大体上可以充当印度洋与南海之间的转运人角色。
来自马来亚半岛北部的 狼牙修使节
其次,狼牙修商人若是选择北上,可以通过中南半岛的几条大河前进。
最终,他们会进入云贵高原,参与来自缅甸和孟加拉方向的国际贸易。更多人则会遵从海路,在广州到明州之间的海岸线上停靠,将商品和印度式文化带入南方各地。
狼牙修就是后世北大年的前生
第七位使者,则来自白水江流域的羌人效果邓至。
作为嘉陵江的支流,白水江大致从今天的甘肃南部流经四川边缘,是可以通向长江航道的重要路线。
因此,任何期望避开北魏势力就直接南下的商人,都会期望从此类小邦的地界通过。已经在画卷中占据位置的滑国、波斯、龟兹商团,都需要与这些羌人合作。而缓慢北上的狼牙修人,也可以在青藏高原的边缘遇到他们。对于蜗居南方的萧家来说,邓至则扮演着河西走廊对于两汉宫廷的作用。
来自白水江流域的 邓至羌人
第八至第十位使者,自贸易小邦周古柯国、呵跋檀与胡蜜丹国而来。
三个国家的具体区域尚有争议,但一般都认定其位于滑国的白匈奴势力附近,是后者的藩属国。由于服饰同滑国基本类似,应该是古代留居西域和河西走廊南部的小月氏后裔。相比位置更高的龟兹,这些小邦显得要默默无闻很多。但其所依赖的线路在塔里木盆地以南,所以同龟兹人的北线并不冲突。通过这里东进的商团,也能较为方便的进入白水江流域,顺流直抵萧氏政权的荆州老基地。
三位来自西域南部与河西边缘的吐火罗使节
至于派出图中第十一位使者的白题国,则是古代匈奴霸权的后裔。
在南匈奴内迁而北匈奴四散瓦解的大背景下,这些生活在巴尔喀什湖畔的七河流域居民,成为了最具有原始匈奴特性的遗民。在今天的世界史记录中,更多以悦般国的名称出现。当时的他们,就和生活在更南面天山北麓的斯基泰-乌孙人一样,属于滑国势力的附庸。但其独到的地理位置,有助于专走草原路线的商贾借到。
属于匈奴后裔的 白题国使节
七河流域本身水草丰美,有着不错的农业产出,是一个适合进行农牧混合生产的地方。
这也将不少来自里海沿岸和河中区域的商人吸引过来,向东去往蒙古高原与东北亚山林。但如果白题国人需要同南梁方面接触,就不得不经过滑国势力范围。因此,他们就和龟兹的吐火罗人、河西的羌人出现在了一起。
自古就是水草丰美之地的七河流域
最后的第十二位使者,来自被称为末国的中亚地区。
通过少量记载,我们只清楚其母国位置在白题以西-波斯以东,也就是里海东岸的某个区域。历史上的这片模糊区域,是出产各类游牧势力的策源地。其居民带毡帽的习俗,也显示出他们具有古代斯基泰文化特征。但放在其他几个重要番邦之后,多少有点重在参与的意味。
来自里海东岸的 末国使节
萧绎版的《职贡图》,通常被认为创作于公元526-539年之间。
作者本人在当时担任荆州刺史,执掌帝国除都城外最重要的一个省份。
原画卷应有25-31名番邦特使出场,但由于年代更迭与正品遗失,我们现在只能看到其中的12人。其中大部分人母邦位置,都可以从河西走廊等地进入汉水-长江流域。因此,我们也可以想见,荆州的意义远不止是皇族起源地那么简单。
荆州也是南梁帝国的对外口岸
但绘制此图的萧绎不会想到,
就在《职贡图》完成10年之后,南梁帝国的盛世就因侯景之乱而彻底崩盘。那些赶来庆祝梁武帝继位40周年的特使,再也没故地重游,庆祝后者的50周年庆典。
《职贡图》完成后10年 侯景之乱就摧毁了南梁帝国
等到侯景在公元552年败亡,萧绎也坚决不肯离开自己的荆州基地。
结果,南梁在江东的地盘被陈霸先等人撮取,西面的巴蜀盆地也被南下的西魏军队占领。为了继续打通去往西域的国际贸易路线,萧绎最后选择向鲜卑人的西魏帝国挑战,并因兵败如山倒而遭到暗杀。
萧梁政权迅速萎缩为一隅小邦
在他之后,曾经坐拥半壁江山的萧梁政权,就只能在江陵的一隅留居地内苟延残喘。
依靠向四方列强称臣来换得中立区地位,最后还是免不了被志在全天下的隋文帝消灭。
完整版画卷
冷炮艺术品系列
艺术品里的历史:辱骂奥斯曼苏丹的哥萨克到底是什么人?
艺术品里的历史:一群站在时代前列的城管联防队员
艺术品里的历史:昭陵六骏与唐朝的养马事业
艺术品里的历史:图拉真柱与历史上的达契亚远征
艺术品里的历史:小荷尔拜因和他的《大使们》
艺术品中的历史:波兰第一画家和他的《格伦瓦尔德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