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松江和《上海观察》官方号最近连续发布了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一件事情:
清明节期间,上海
松江区长陈宇剑到佘山检查清明祭扫交通安全保障工作,被一位坐着轮椅的小伙子认了出来。
小伙子一口气跟陈区长提了6个问题。临走的时候,陈区长把手机号码留给了小伙子……
上海当地媒体《新闻晨报》记者沙情奕试拨了几次电话,然后陈宇剑和她有了几次短信往来。
陈说电话确实多了很多,老实承认自己尽量接听电话,不能接听的,都回了短信,也希望大家尽量短信联系他。
搜了下陈宇剑的资料,70后,差不多是同龄人了。
老实说,陈宇剑这个做法,在正局级以上干部里简直是凤毛麟角,尤其不太符合长期以来上海官员“闷声发财”以示人的整体印象,甚至透着几分笨拙。
最简单的问题是,真公布了号码,海量电话打进来,你是接啊,还是不接啊?所以《上海观察》的小编也为他捏了把汗,试图提醒松江市民还是多拨打松江24小时服务热线。
何况,真接真听,也还有个可持续性的问题。
昆明一位朋友说,当年仇和也在报纸上公布手机,他立即试着打通投诉工商局,确实是仇和本人接的。再之后就是秘书接的,再再之后就专门招了一票人成立了市长热线,再再再之后就成了信访办电话业务处。
更进一步的问题是,你区长公布了手机号,让书记怎么办?区委常委班子成员呢?区政府各下级单位负责人呢?同僚难保不会嘀咕,你自己高调,不怕搞得我们不好做人吗?
在上海,能爬到正局级这个位置,在素来“门槛最精”的上海公务员群体里,双商至少可以排进前一百名之内,我想陈宇剑应该不会想不到这些问题。
上海媒体的报道语焉不详,看不太出来手机号码是陈宇剑现场直接留给那个连珠炮提问的松江市民的,还是在官方微信号里留言置顶的。
但既然预料到了,还是这么做了,说明心里面都考虑过这些问题,也说明可能有几分渴望沟通和交流的情急,还说明情急之后也有几分管不了那么多的小率性。
这个小率性之后,是一份勇气和诚意——他后来对媒体的回复也表明逢电必接不现实,希望大家有事儿尽量发短信,这也是务实的修正。
所以,在这个情境下,我甚至有几分佩服这个稍显另类的区长了。
想起前段手头正在办理的一起案件,案子已到了审查起诉阶段,包括当事人和律师在内,都很难联系上承办人,办公室电话大部分情况下不是打不通就是人不在。
最后我想方设法托人找到对方手机,把询问案件程序进展的短信发过去。这位检察官大人很不高兴,随即打电话来质问你哪里搞到我的手机的?
我想再也没有比这更无厘头的质问了吧?不说刑诉法第170条明确规定检察院审查起诉案件,应当听取辩护人意见并记录在案。辩护人千辛万苦联系上你,你还能把违法违规的事情办得如此颐指气使?
所以,不用说千呼万唤的财产公布了,能把自己的手机号公布出来,对官员来说就已经是个很难得的事情了。
此前西安市公安局副局长张卫也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码,我在
观察 | 从“金牌店小二”新政看官员手机号的公共性
一文中明确提出过一个看法:
官员、人大代表、司法案件承办人的手机号码应该是个具备半公共性或者有限公共性的信息。
它像普通人的手机号码一样,具备一部分隐私属性,未必要全部对社会公开。
它又具备一部分公共属性,对职业群体里的特定联系对象比如人大代表对辖区选民、案件承办人对律师,应该具备公开的义务。
所以此番看到松江区长陈宇剑也对网民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码,还是觉得很值得赞许。
此举,只要背后确实有
这一份勇气和诚意在,真是应该好好鼓励一番,至少不必要再多去苛求了。
就算是沽名钓誉,就算是出风头,公开出来,也比藏着捂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