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左到右,阚萱、喻红、孙原、彭禹和邱志杰。他们将在古根海姆美术馆举《1989后的艺术与中国》(Artand China After 1989)展览。照片中的背景是邱志杰为这次展览特别创作的作品:《世界剧场的地图》
摄影:Gilles Sabrié for The New York Times
10月6日,将在古根海姆开幕的一场备受期待的展览
《1989后的艺术与中国》
Art and China After 1989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一张简单的桌子,上面盖着一个状似龟壳的透明穹顶。桌面上有成百上千的昆虫和爬行动物——壁虎、蝗虫、蟋蟀、蜈蚣、蟑螂——在一盏吊灯的照射下四处乱撞。
在为期三个月的展览中,一部分生物会被吃掉;还有一些会力竭而死。大的那些会活下来。纽约市一家宠物店会时不时地往这座生物园补充新虫子。
策展人选出了将近
150件
有时十分惊人、常常显得不修边幅的实验艺术作品——其中有录像、装置、摄影、行为——它们质疑权威,利用(屏幕上的)动物突显人类的暴虐。(《世界剧场》曾于2007年在温哥华引发轰动,当时黄永砯在作品中加入了蝎子和狼蛛;他最终将整件作品撤出了温哥华的展览,而不是按要求剔除这两种生物)
黄永砯的《世界剧场》中有活的昆虫和爬行动物
此次在古根海姆,
观念艺术
是重点所在。几乎没什么油画,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政治波普画派那些拍出天价的浮夸大脸一个也没出现。
作品年表涵盖两个不同的时期:1989年后的政治压迫期,以及21世纪初的经济繁荣期。抗议活动结束后,政府对装置艺术下了禁令。观念艺术家只好在不起眼的公寓里举办秘密展览。艺术家们陷入困顿。很多人逃往国外,回国,又再度出走。那时几乎没有画廊,也赚不到什么钱。
参加此次展览的女性艺术家只有
九位
,数量少得可怜,策展人说他们其实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不过,这九个人里有一位是肖鲁,1989年,她因为在北京的一场展览上向雕塑开枪而出名。
孟璐说,出自女性之手的作品甚少,反映了那一时期的国立艺术院校以男性为主导的现实。教师大多是男性,他们拥有分配画室空间、视频设备和颜料的权力,发挥着格外大的影响力。现在的一些班级是男女各半。
彭禹和孙原
孙原和彭禹的《犬勿近》,2003年。这是一段7分钟长的视频,呈现了八台跑步机上的八只美国比特犬
摄影:Galleria Continua, San Gimignano, Beijing, LesMoulins, Habana
现年43岁的彭禹和45岁的丈夫孙原这对组合,在中国艺术圈以出格著称,两人在繁荣的北京798艺术区两间毗邻的工作室里工作。三辆重型摩托车停在孙原的工作室门外。室内的架子上装饰着一只狮子、一只野猪、一只狮鹫以及其他一些动物的骨架。彭禹的工作室更小一些,也更简朴,有一个简陋的厨房。
两人为展览带来的是他们不那么激进的作品之一。这段7分钟长的录像作品呈现了四对拴在八台木质跑步机上的美国比特犬。镜头在比特犬面对面快速奔跑时拉近。它们无法碰到彼此,这对为参加战斗而受训的动物来说是一种很沮丧的体验。比特犬越来越疲劳,它们的肌肉越来越突起,它们口中流出越来越多的口水。
徐冰
为创作2004年作品《何处惹尘埃》,徐冰从曼哈顿下城的9·11废墟附近搜集了尘埃
摄影:徐冰
现年62岁的徐冰是中国观念艺术运动的一名资深人物。他个头不高,但身材结实,留着蓬乱的黑色长发,戴无框眼镜。是他在多年前就让世人看到,中国艺术家至少可以像他们的西方同行一样乐于挑衅。
他的1994年作品《文化动物》(A CaseStudy of Transference)展示出,他痴迷于丑陋而原始与美丽而古典的对比。
徐冰在本展览上的第二件作品与“9·11”事件有关。当时他住在布鲁克林威廉斯堡的一个联排别墅里。飞机撞上世贸中心大楼时,他在河对岸目睹了那一幕。几天后,他来到市政厅,铲了一些尘土,装到了一个塑料袋里。
喻红
喻红的“见证成长”系列将从1999年至今的自画像与历史画面并置。图中是“邓小平南巡,《中国画报》1992年第6期第2页”与“26岁,拍《冬春的日子》”放在一起,画面上她在剪自己的头发
摄影:喻红
1984年,18岁的喻红考上北京的中央美术学院,成了班上十几名同学中唯一的女生。经历了“文革”的动荡,艺术学校在多年无人问津后,终于开始复苏。
喻红如今已成为中国最受尊敬的现实主义画家之一,而她在上学时就已经是名人了。她的班级的第一批作业之一是临摹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塑。喻红获得一等奖。二十多年后,这幅作品仍在向学生展示。
这幅自画像是喻红于1999年开始创作的历史系列“目击成长”中的一幅作品,在这个系列中,她画下自己在中国经济增长不同阶段的自画像,与同时代的照片并置在一起。
张培力
张培力的录像作品《水:辞海标准版》(1991)表现了这位国家电视台播音员从未报道天安门抗议事件的荒谬性
摄影: ZhangPeili/Guggenheim Abu Dhabi
张培力是中国首位录像艺术家,他参展的一件精彩作品展现了中国国家电视台CCTV上的一个女性新闻播音员,重复着一段毫无意义的长篇大论,内容是关于水的。这个女播音员名叫邢质斌,堪称中国的沃尔特·克朗凯特(Walter Cronkite),录像中她留着蓬松的发型,有一张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年人的那种没有表情的面孔。
张培力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艺术教师之一。他认为新一代学生没有多少政治焦虑,主要是受到新兴消费者驱动型经济的影响。
中国巨大的贫富差距很有可能引起未来的动荡,但是在当下,他接着说:“我在拖着。社会也在拖着。改变社会需要做很多工作,但我们多数时候会略过这些工作,继续等下去。”
阚萱
阚萱录像作品《阚萱!哎!》拍下了她跑过地铁通道的情形
摄影:阚萱
去阚萱的工作室需要走六段楼梯,这里俯瞰北京古老孔庙的红瓦屋顶,木桌上放着她的笔记本电脑和一台显示器。墙上没挂什么艺术品,她的录像作品也不见踪迹。“我喜欢录像,因为它可以消失,”她说。“不会堆在身边。”
阚萱参展的两件录像作品来自1999年,风格上比她的导师张培力更个人化。第一个作品名叫《阚萱!哎!》,捕捉她穿过地铁通道,在通勤者之间穿梭时的画面。
阚萱是2007年威尼斯双年展上仅有的四位女性艺术家之一,但她说,她不关心性别政治。她指出,更重要的是不依附于商业画廊。她无法依靠拍摄录像艺术作品谋生,因此经常会去大制作商业电影剧组里干活,比如拍摄从北京跋涉到意大利北部的豪华跑车。
邱志杰
邱志杰的录像《作业1号:重复书写1000遍》
1990-1995,录像中艺术家几乎完全抹去了这件经典书法作品
摄影:
邱志杰
邱志杰是中国当代艺术世界的先驱之一,他参展的作品是一幅绘在巨大纸质地图上的多层水墨画,这是本次展览中唯一的新作。
多年来,邱志杰一直在创作将幻想与政治结合在一起的超大地图。古根海姆委托他创作这样一幅地图作品,把中国和全球发生的大事与北京和上海的当代艺术场景放在一起。
在中国社交媒体上,邱志杰曾因为担任政府背景的学院负责人而被指责。“很多愤怒的网民说我被政府收买了,”他说,“但是,如果我们不在艺术院校里搞教学,年轻的艺术家怎么接受训练呢?”
他说,中国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期那些丰富多样、充满反抗精神的作品,早该在一个主流的西方博物馆里展出了。
来源:《纽约时报》
埃及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座3500年前的坟墓,墓主是一位金匠
在出土的物品中,有一座木制的人形棺。文物部门表示,这个壁龛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世纪的埃及第18王朝的新王国时代
摄影Khaled Desouki/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Images
在毫不留情的阳光下挖掘了
5个月
之后,埃及当局在上周六表示,一队埃及考古学家终于完成了对这位曾居住在卢克索沙漠的金匠的墓穴的发掘。
这位生活在
18王朝
(
公元前1567年至公元前1320年
)
的珠宝商把他的作品献给了阿蒙(Amon-Re),那是当时在埃及最受人崇拜的神。这名金匠,Amenemhat的坟墓位于尼罗河的左岸的DraaAbul-Naga,这里一直是贵族和帝王最后的葬身之处。
这次的发掘并没有惊人的发现,但对一个试图重振其旅游业的国家来说意义重大。在2011年的叛乱之后,政治冲突和恐怖袭击已经摧毁了旅游业。因此,官员们大张旗鼓地宣传着这次发掘。
这是今年在埃及的一系列古墓发掘中的最新发现。今年3月,埃及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法老的巨像。今年4月,他们还在卢克索发现了另一个坟墓,墓主是一名埃及第十八王朝的法官。5月,考古学家们在明亚出土了
17具
木乃伊。
当局希望近期激增的考古发掘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回到埃及。在2011年推翻前总统胡斯尼穆巴拉克的抗议活动之后,一连串的爆炸和恐怖袭击让许多游客都不敢踏足埃及。据埃及当局称,随着新文物的出土,埃及今年前七个月的旅游收入增长了170%,达到
35亿
美元。
来源:《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