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象外
象外,把艺术拉出圈外——和更广阔的世界产生连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腾讯:内容型产品-执行制作人 ·  2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这里才是江南水乡之夜! ·  昨天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SPOTLiGHT聚光》多个全职岗位@你! ·  6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小红书:新媒体传播专家 ·  3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8k-30K/月!星球研究所2025超多全职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象外

王绮彪:于板材上赋神,一万八千天的不定与笃定

象外  · 公众号  ·  · 2024-08-12 21:09

正文

👆懂不懂艺术都能看懂的 象外


彪哥今年50了。我是在他最近在油画院开幕的大展《板象——王绮彪的18000天》上看到介绍才意识到这一点。

PS:展览延期到了22号


展览在北京云上美术馆油画博物院举办,呈现了王绮彪这十年的130件套板上作品。



建筑本身设计就具有一种庄严和神圣感,普通的作品挂进来都会被这种气势所吞没,但王绮彪作品中的神性、体量和穿透力刚好与相得益彰、彼此加成,通过抽象的木刻艺术,将人引入一个气韵生动的形而上的世界。


和彪哥相识多年,8年前我们就报道过他:
为什么最廉价的板材,他几刀下去就成了艺术品?



那时候改爷在文章中写:
42岁的他,在艺术圈还是一个“新人”,没有什么展览履历,也没有什么上拍记录,惭愧得很,在这次展览之前,我从未听说过这个人。
后来我们报道过他几次,也合作做过活动和展览:

为什么我们要这么诚挚地邀请你来看一个艺术家做的板材?

我们邀请了一个艺术家在他的个展闭幕式上动刀子……

王绮彪:刀法与墨色



此前只知道他曾经学建筑,后来在广州艺博院工作了6年,辞职后花了三年才考上央美艺术专业,因此毕业时就已经38岁了,所以42岁还是所谓艺术圈的新人。

右一,王绮彪在展览上



虽然相识多年,但对灵魂的深度而言,日常的交往是不足以呈现全貌的。此前只是能感受到他身上的诚恳、善良、天真、包容,直至这次展览看完他同时发布的新书,第一次看到他关于自己人生的长篇自述,我才明白对他那些直觉性的判断是怎么形成的。在里面,他用平铺直叙但天真自然的方式记录了自己画画30年来的心路历程。写得很真诚,特别有意思。


改爷曾经开玩笑说“我很少见过广东人能像他那样话唠”,而我从他事无巨细的回忆中感受到的是 他对生活中的善意、关怀、力量、神圣极度敏感的心态。

比如他会在里面写在阿姆斯特丹,遇见的一个在花园里种满了各色花,让他觉得像天堂一样的独居老人;

写自己的境遇与坚持,在50年的生活中蒙受的来自家人、师长、生命中出现的各种贵人的种种布施和帮助;

在梵蒂冈看到米开朗基罗画的天顶画《创世纪》时,看到天顶画中的神灵(上帝)和男子(亚当)的手即将接触的那一刻,觉得脑袋似乎被一种力量击中;

写看到颜真卿的碑,感受到能穿越内心的能量;

写在恒河中游泳,静静地观水,仿佛回到了母亲的子宫;

在敦煌唐代的洞窟看到洞中栩栩如生,让人头晕目眩的壁画,仿佛击中了自己,激活了内在原始能量群;

看到杜尚的最后一件作品《给予》,才明白杜尚艺术的伟大,有一种灵魂出窍的感觉,完全不能用语言去形容自己的感受,只觉得昏天暗地,想不到西方还有如此伟大的觉悟者。


这些也让我更加明白了他的为人、生活与作品之间的关联。也 给了我不少启发,某种程度上,我们的命运由我们的意识所塑造,大概正是他的这种态度让他在生命中不断进取,顺应着直觉创作,遇到了不少帮助自己的贵人。

所以想要通过这个展览,这本新书再次介绍下王绮彪和他的18000天。


王绮彪照片



王绮彪38岁才从央美毕业,是系里最老的学生,在班上那些小他一轮的学生眼中,他是个狠人,考央美前,为了练速写,他花了一百多天的晚上去弥漫着人味、快食面和厕所味道的火车站通宵达旦画速写,画了很多无家可归的人。

考上央美后,连续三年,他几乎都是木刻工作室最早来、最晚走的学生,要是哪天不是他锁工作室的门,或第一个开门,他都会有些难受。通宵达旦地刻版子更是常事,一块巴掌大的素描可以画十七个上午。


王绮彪在准备央美研究生考试期间画的素描,2006



《丢勒语言研究》一至五,25×18cm,2009~2010



也许他想弥补自己起步晚的遗憾。他大学学的是建筑专业,上了大学后,才在因缘际会下跟着老师课外开始学素描、国画、书法和油画。虽然起步晚,但他非常享受,并且进步奇快。


大学毕业后,他在国企的建筑公司工作过几年,后来又去广州艺术博物院工作了6年,在博物院书画典藏部工作的时候,经手过其中万件书画,看了不少好东西,与画独处、交流的经验对他理解自宋以来的中国主流艺术帮助很大。

在这期间,他去了一次欧洲和美国,看到了国外很多名作和艺术圈的现状。在梵蒂冈,看到米开朗基罗画的天顶画《创世纪》中神灵(上帝)和男子(亚当)的手即将接触的那一刻,他觉得脑袋似乎被一种力量击中。他意识到自己想成为大艺术家,32岁,不顾很多人的劝阻,他放弃了编制,花了三年精进自己的写实、速写能力,最终考上了央美版画系的研究生。

他后来回顾自己当年在系里出了名的刻苦时,觉得自己40岁前有种很重的“杀戮心”,“半生都在跟人比拼,愤怒地想把那些假想敌干掉”,后来去了好几趟敦煌,观摩、研究、创作,“被我所做的那些佛教内容所感化,我扔掉那把刀,再也不杀戮了”。



《编号037》,244×122cm,2011


在过去十多年里,王绮彪把佛、菩萨、罗汉、金刚诸神等雕像全部刻了个遍。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编号099》《编号109》《编号118》《编号125》2011 60×45cm




亲近佛教题材,部分原因来自他的父母从小就会去寺庙烧香拜佛,每逢初一十五就在家里拜祭祖先和神灵。

更重要的契机是他在敦煌等石窟看到的造像和壁画,感受到的佛国形象。

2010 年 4 月,他第一次踏足敦煌莫高窟,在一些很少对外开放的洞窟中,看到了人、神和艺术在一个特定的空间与时间中找到了共同合作的契机。

一开始,在把雕塑语言转为黑白木刻语言上,他选择了光影而非线条的语言,这样呈现的方式和他在洞窟的感受特别吻合,有一种神秘感,如同人在沉思中的体悟,看到的越多,反而想说出来的越少,而这种“少”更能接近所看到的事物的本质。

左边为宋代普贤菩萨的形象,右侧为王绮彪借助光影的木刻语言转化


2010 年到 2014 年,他花了四年时间完成了 333 张纸本版画作品,他觉得自己以这种方式完成了以佛教为内容的现代性转换。

他相信这些神像更多是在现实世界里看到的像,只是在经文中被赋予了具体的形象,他们的动静是无常的,作品只是在呈现他们的“像”,而在摹拟它们的一瞬间,是一种不依靠经文阅读获得的直观感受,既然是感受,所以,“像”既重要也不重要。


《编号 03252》,732x122mm,2020年 请横屏观看


慢慢地,佛的形象没有了,他开始直接在五合板上创作。

虽然看似是纸本效果的平移,但因为五合板有重量,有厚度,有板子本身的色调,刀刻的痕迹、油墨滚子的深浅共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体验,这种体验带有很强的“物”性。


《编号022》,190x122cm,2014年


他开始根据板上的表面机理痕迹,呈现现实际遇中的虔诚、信任、希望、光明、种子、奉献等等。观看者不再需要被具体的形象牵引,放下塑造的可能,和对象平等对话。

《编号021》2014年-1820×1220mm

《编号040》2016年-2440×1220mm


《编号01014》2017年-1220×1220mm


随着创作的深入,从个人的际遇到思考、探索世界规律,他开始探索木板材料最表面的质感以及“挖掘”5mm 板材内不同层的木质感受进行叠加,在创作者的刻刀下,材质与思想共同生成了一个能量场。对他来说,通过创作作品的过程,他体会到无尽的真实。


《编号03308》-2022年-2440×1220mm×3

《编号03242》2019年-610×1220mm

《编号03309》-2021年-1220×2440mm×2


对他来说,从开始看到的有像、无像再回到物的本身,俨然就是一个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
在这次展览的研讨会上,中国油画院的名誉院长杨飞云说:“ 世界上有两种艺术家,一种是信徒式的艺术家,一种是马戏团式的艺术家。有的靠技能来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我觉得王绮彪属于信徒式的艺术家 ,他能够在一个很窄的自己掌控上就能承载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然后在抽象艺术的可观、可见、可触、可感的确定的表达上,因为抽象有的时候会虚幻飘渺,会让观者看的时候把人带入一个摸不着的世界,虚幻的世界,但是王绮彪先生能在抽象语言的这样一个简单的或者说是比较窄的一个材质和动作当中,他有一种天赋就是非常敏感地能在里面抓住那样一种表达,而这种表达我觉得抽象绘画很重要的一个感觉就是让人可见、可感甚至那种节奏、那种气韵最后并不是一个纯抽象的部分,反而变成一个可见之‘像’这样一个东西。

中国油画院院长朱春林则说:“在人类所有的艺术高峰当中都是情感、思想最纯粹的战线,所有的古今中外,最伟大的艺术都是因为情感的纯粹性。我们的现实世界、我们的心灵或许有很多的匮乏,在我们的视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贫瘠,这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烦恼,也会给我们带来痛苦。痛苦会引导我们去追寻信仰,但这信仰未必是宗教,而是我们对艺术、对文化、对美的一种深刻的觉察。
信仰在画家的世界里是光,这个光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灯光或者是阳光,它未必是物理之光,这光本身是荣耀的本体,我们特别渴望这种大光能够普照大地,能够赶走人类各种长期积累的阴暗的文化,也驱逐人类各种危险的倾向,恢复人类的良知。信仰会告诉我们,人类应该是彼此相爱的,理解、宽恕、包容。
在这个展览当中,我要向王绮彪先生表达我的敬意,您的作品为我们这个世界提供了真正的心灵之光,让我们看到了一束神圣的希望之光。


《编号03310》-2021年-2440×1220mm×6
《编号03199》-2019年-2440×1220mm×3


展览现场图





展览延期持续到了22号,欢迎大家前去观看。





象外近期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腾讯:内容型产品-执行制作人
2 天前
中国国家地理  ·  这里才是江南水乡之夜!
昨天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SPOTLiGHT聚光》多个全职岗位@你!
6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小红书:新媒体传播专家
3 天前
i黑马  ·  OPPO和VIVO的人民战争
8 年前
米尔看天下  ·  人类灭绝后,地球将发生十件事......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