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公众号平台
更改了推送规则
,如果
不想错过八妹的文章,
记得读完点一下“
在看
”,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
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人生总会有遗漏,但是
不要忘记点
“在看”!!!
没想到,被嫌弃的温州银行居然也刷了一把存在感。昨日晚间,“温州银行”一度冲上了微博热搜。
原因是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5月23日,温州市委组织部在温州银行召开人事大会,大会通过由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五位高层入驻温州银行,
“温州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叶建清被免去所有职务,
任命陈宏强为温州银行党委书记兼拟任董事长,拟任邢岛为行长,拟任吴剑红为监事长,拟任谢作雷、柴雷鹰为副行长。”
简单来说,温州银行高层全换了。
消息一出,备受市场关注,因为
这种由省联社入驻管理地方城商行的情况在业内较为罕见。
今早,温州银行用一则公告进行了回应:
“为了改善股权结构,优化公司治理,近期温州银行引进了战略投资者入股温州银行。同时温州银行领导班子三年任期已满,已于5月23日顺利进行了人事调整。”
对于昨日的“接管”传闻,《中新经纬》引述一位浙江省银行业人士表示:
接管肯定是不属实的,接管只可能是人行或银保监部门,这次只是个正常的商业行为。
公告并未提及温州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叶建清具体去向。而就在六天前,叶建清还发表署名文章,称全面推进“从严治党 从严治行”。
▲
图片来源:温州日报官方网站
叶建清系原浙商银行副行长、党委委员,1963年3月出生。浙商银行2016年的年报显示,叶建清在2016年获得的税前报酬为485.59万元,仅次于时任浙商银行行长刘晓春的524.48万元,在高管薪酬中排名第二。
温州银行官网显示,该行成立于1998年12月,前身温州市商业银行由29家城市信用社、6家金融服务社和8家营业处整合而成。通过7次增资扩股和股本结构优化,注册资本由2.9亿元增至29.63亿元。
在大多数上市银行2020年净利润同比增长的情况下,温州银行净利润却断崖式下降77%。
作为浙江地区资产规模排名靠前的城商银行,除了经营利润表现下滑之外,更多为市场所知的是其频频踩红线的内控。
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末,温州银行总资产为2871.83亿元,较2019年增长24.61%;贷款余额为1395.22亿元,较2019年增长14.39%;存款余额1968.12亿元,较2019年增长27.49%;不良率、拨备覆盖率分别为0.94%、153.17%,较2019年保持平稳。
然而,本就增速下滑的利润表现,在2020年更是“滑坡”,2020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42.34亿元、1.59亿元,增速分别为0.08%、-77.0%。2019年全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42.31亿元,拨备前利润23.76亿元、实现净利润6.93亿元。
去年利润大幅下滑,原因温州银行称系“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增加。”数据显示,2020年温州银行信用减值损失为24.09亿元,2019年为15.74亿元。
从更长时间来看,
2016年温州银行净利润规模首次突破10亿元后就一直走“下波路”,
2017年-2019年净利润分别为9.02亿元、5.10亿元、6.93亿元,增速为-12.3%、-43.5%、6.93%。
同时,
温州银行资本充足率也在逐年下降,
2018年-2020年末分别为11.85%、11.17%、10.7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70%、8.53%、9.27%。
除部分指标表现不佳外,
此前温州银行原行长吴华被调查、频频接到监管部门罚单、利用50亿元地方债补充资本金、关联交易等事件也使得温州银行频频被关注。
2019年8月22日晚间,温州市纪委、市监察委公告,温州银行党委委员、副董事长、行长吴华涉严重违法违纪问题,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2020年5月7日,浙江省纪委省监察委官方网站显示,温州银行原行长吴华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并被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经查,吴华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对抗组织审查调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和娱乐活动,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违反组织纪律,利用职权违规为他人谋取人事利益;违反廉洁纪律,违规从事营利活动,违规参与民间借贷;违反生活纪律,与他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涉嫌职务犯罪,且在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系金融领域腐败问题特别严重、性质特别恶劣、数额特别巨大的典型,应予严肃处理。
公开资料显示,吴华在温州金融圈浸淫已久,任职于交通银行温州分行达十余年。2009年12月起,吴华从交通银行绍兴分行副行长转任温州银行领导职务,约十年时间里,担任行长、副董事长、党委委员。
近日,温州银行近2000万股股权在阿里司法拍卖平台上面临拍卖。
据阿里司法拍卖平台显示,这2000万股温州银行的股权涉及不同司法裁定。其中1000万股股权由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法院查封,分别以750万股和250万股两份(不含已经宣告的分红)于5月31日10时挂拍,起拍价分别为1699.2万元、566.4万元;另外1000万股股权则是被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法院查封,并将其拆成十份,其中9份为100万股,一份为99.99万股,于6月4日10时分别挂拍,起拍价皆为226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这些股权被首次拍卖。此前,上述股权还经历过一次拍卖,750万股、250万股以及100万股的起拍价分别为2124万、708万和247.8万,
虽然吸引了数百人,甚至上千人的围观,但是直至5月7日10时结束,却没有一人报名,以流拍告终。
相较于评估价,温州银行的股权的起拍价一降再降。阿里司法拍卖平台显示,750股的评估价为2655万,一拍的起拍价为2124万元,二拍起拍价为1699.2万,从八折降低到六五折;250万的评估价为885万,一拍起拍价为708万,二拍起拍价为566.4万,从评估价的80%下降至64%;100万股的评估价为354万,一拍的起拍价为247.8万元,二拍为226万,从评估价的70%下降至63.84%。
另外,虽然这2000万股权涉及不同的司法裁定,但是其持有人均是新明集团有限公司。
根据温州银行的年报显示,新明集团是温州银行的第9大股东,持有1.7亿温州银行股权。
除此之外, 温州银行的股权在2018年也曾遭遇拍卖和流拍。2018年5月28日,温州银行的2935.4万股股权被拆分成10份进行挂拍,每份293.54万股,起拍价位891.77万元,为评估价的七折,但最终均以流拍告终。
除了2000万的股权遭遇流拍,温州银行的第一股东也已经易主。
此次公告中,温州银行称引入战投,实际上,自去年开始,温州银行已尝试增资配股,彼时已有部分老股东退出增资配股方案。
2020年9月,温州银行发布的一则增资扩股方案,显示其拟发行不超过23.73亿股、“折价”募资额最高约70亿元。
彼时,温州银行方面人士向媒体证实,其除了优先满足老股东配股之外,
将“将由温州市人民政府指定的一家国有企业来认购债券。”
该行今年4月底公布年报也显示,
温州市国有金融资本有限公司持股31.77%,成为该行的第一大股东。
在此之前,截止到2019年年末,
新湖中报和新湖系旗下的哈尔滨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温州银行的第一大股东,合计持股温州银行20%的股份。
2016年,入围胡润百富榜的温州商人黄伟领衔“新湖系”参股温州银行。
众所周知,新湖集团以地产发家,然后通过并购、增资等途径,实施了一轮又一轮并购扩张,耗资200亿元左右,建立了覆盖银行、保险、证券、期货、资管、金融服务等金融众多领域的金融帝国,也不断依托手中的金融资产不断向地产输血。
但是2020年9月,温州银行宣布实施增资扩股方案后新湖系持有的股份已经下降至11.83%。
在新湖系控股的三年里,温州银行和股东之间的关联交易非常多。
2019年年报显示,公司重大关联交易余额78.59亿元,分别为新湖中宝股份有限公司27亿、新明集团有限公司 25.1亿元、大自然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12.74亿元、温州市名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8.8亿元、温州市金融投资集 团有限公司4.97亿元。
2019年至今,温州银行多次遭银保监会公开处罚,其中仅2019年6月24日,温州银行及其责任人连吃8张罚单,历史罕见。
温州银行数十年前就曾谋划上市事宜。
2008年,温州银行的董事长就曾发布上市议案等多项议程,筹划在A股上市并在2009年通过上市辅导期。
2012年,浙江省出台的“温州金改12条细则”中也提到,“推动温州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增资扩股、上市融资”。
2014年,有消息称温州银行的上市计划曾提交到温州市银监分局,拟赴港上市,但此后一直没有下文。但是直到2017年年底,才正式进入上市辅导。
2017年年底,浙江证监局首次公布《温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辅导备案公告为文件》,文件显示,中金公司担任温州银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辅导机构。
但2019年2月,温州银行却重新履行辅导备案流程,并表示,由于辅导机构因技术原因导致未能按时完成系统上传,使其辅导被动终止。
另外据公告显示,温州银行此次的辅导机构仍是中金公司,辅导期大致为2019年1-12月。但是到如今,两年时间过去了,温州银行依旧没能走出上市辅导期。
据证监会2020年5月披露的相关辅导工作进展,该期主要辅导了温州银行开展尽职调查、持续关注董事被调查事件对该行经营的影响及舆情动态,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关联交易等领域予以辅导。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