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上世纪遗留下来的老厂房能够焕发怎样的新生?城市更新项目与非传统商业模式结合会激发出怎样的创新火花?
11月8日,杭州市武林之星博览中心(简称“武林之星”)正式开园,由杭州市会展集团旗下的西博文化全面运营。面对非标业态日益同质化趋势,武林之星采取了“博览+商业”的独特模式,探索出一条差异化的发展道路——依托丰富的设计博览资源,培育并滋养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商业生态系统。
事件 EVENTS
武林之星博览中心开园—2024ADM亚洲设计管理论坛暨生活创新展
时间:
2024.11.07-11.11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杭氧街33号
杭州进入新世纪后,依托环湖发展的城市格局,不仅恢复了西博会,还通过对小河直街、大兜路等区域的历史文脉保护与空间功能置换,强化公共与文化属性。这些城市更新举措,不仅修复了粗放式建设带来的“城市失忆症”,更让人们重新回归到与杭州文脉紧密相连的生活状态。
在这样的背景下,杭州制氧机厂(以下简称“杭氧”)也完成了从工业遗存到“博览+商业”非标商业空间的转型,蜕变为如今的武林之星博览中心(以下简称“武林之星”),为城市更新书写了新的篇章。
1950年建立的杭州制氧机厂,是新世纪以来杭州城市更新与工业遗存保护的缩影之一。对于五六十岁的杭州人来说,杭氧不仅是中国第一台自主制造麻纺机和制氧机的诞生地,更是一片承载着城北工业区荣耀记忆的土地,上千名工人居住、工作的厂区中,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杭氧在1999年开启了公司化改制进程。为了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杭州制氧机集团于2009年整体搬迁至临安,离开了位于拱墅区东新路的旧址。老厂房建筑群虽被保存完好,但在城市快速发展的浪潮中逐渐沉寂,成为“寸土寸金”的城市“闲置品”。
如何保护和再利用杭氧遗产,成为杭州城市更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课题。在杭州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城市之星国际旅游综合体”规划愿景后,杭州市商旅集团承担起老杭氧改造使命,今年3月,随着杭州市会展集团挂牌成立,由西博文化团队负责运营任务,共同推动其向文化、商业与城市交互的新空间转型,为武林之星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武林之星在尊重杭氧原有建筑历史、保护工业遗存的基础上,进行了保护性开发。按照“应保尽保”“修旧如旧”的原则,改造中尽可能保留老厂房独特的建筑风貌与构件,应用新材料、新技术,针对性解决结构加固与风貌提升的问题,维持粗犷的工业风格。
“我们试图把工厂保护建筑的局限转化成另一种优势,这在全国都是很少见的案例。”
会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武林之星,建筑外立面仍保留杭氧时期的纯色调和传统风格,内部空间的利用也被充分发挥到极致。”
武林之星项目在2022年度入选中国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典型案例、2023年入选杭州市乡土建设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十佳案例
武林之星坚持“ALL IN DESIGN”的发展理念,以设计管理构建从设计、运营到价值创造的整体逻辑,致力于建设“设计与艺术融合的创造中心、商业与文化共振的体验中心、社区与城市互嵌的社交中心、历史与未来融通的价值中心”,成为商业创新、城市更新、文化向新与生活常新的都市生活样板。
截至目前,以工业遗存为载体的武林之星已引入包括世界休闲博览会、杭州西湖博览会、ADM(亚洲设计管理论坛暨生活创新展)等在内的超20场城市级展会活动,每场活动平均吸引约2万人次参与,全年预估流量高达40万人次。这些活动不仅激活了武林之星的空间潜能,也展现出其商业化转型的广阔前景。
与传统商业不同,武林之星的“博览+商业”并不以直接售卖商品为目标,而是通过展现美好生活方式与愿景吸引人流,逐步实现从单纯交易到社交性消费、场景性消费的转变。运营团队联合多方资源,引入产业IP,促进产商融合,推动跨界合作及内容创新,为老厂房置换全新功能,使其成为调性鲜明、品牌形象与经济效益并重的非标商业空间。如今,武林之星已然成为嵌入城市肌理的重要一环,为杭州的城市更新与文化创新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样本。
随着场地的亮相开放,七栋老厂房陆续投入使用,被赋予全新定位:1、2、3号厂房分别定位设计、时尚、艺术,4号厂房作为大讲堂使用,5、6、7号楼致力于生活方式与商业配套的完美结合。
此外还有总面积超2万平方米的宽阔室外场地。武林之星空间再规划后产生的品牌聚集效应,让大众更有目的性地巡览,同时厂房空间本身的“弹性”也得以让品牌、临展、社群发挥自身策展想象力以传达自己独特的价值。
11月8日,武林之星以崭新面貌迎来了开园,同期ADM(亚洲设计管理论坛暨生活创新展)也迎来了第十二周年,并以“Proposal提案”为主题,与多方共同探讨武林之星作为新生策展型商业综合体的未来图景。
这片由机器轰鸣到文化创新的商业运营实验室,在开园之际便展示出全新生命活力。开园5天里,一系列国际性主题展览、新生势力商业品牌及上百件设计师作品,以及形式多样的社群活动同期亮相,为大众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消费场景。
开园展览从沉浸式体验到快闪店模式,从跨界联动到互动体验,每一种创新都显示出其对国际展览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形成了立体化国际展览生态系统。
引进国际顶级IP艺术展如“慕夏·无尽之梦——巴黎大皇宫沉浸式光影艺术展”、露西·斯帕罗 华东首个“艺术超市”快闪店等,还有“一带一路”光影巡展以及“LPA梦想车库”等新锐展览,武林之星架起东西方艺术对话的桥梁,彰显其作为国际文化交流平台的地位。这些展览不仅展现了武林之星对国际潮流的敏锐洞察,也赋予老工业空间以“博览新使命”,让优质文化内容融入日常生活,为杭州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国际会展城市提供了全新注解。
武林之星博览中心开园期间举办百余场品牌&社群互动体验活动
武林之星不仅以展览为特色,更通过丰富多彩的社群活动和沉浸式体验,展现出社群驱动的独特运营模式。DIY木艺、露营生存挑战、宠物项链制作等活动,不仅让参与者体验工匠文化与自然互动,还通过情感连接满足个性化需求。
此外,散落园区的公共艺术装置成为吸引大众探索的线索,而融合美食、文创、手作、非遗的市集,则在消费中传递文化价值,让每位到访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惊喜。
正如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总规学委会委员、浙江省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汤海孺所说:
“电商平台虽然越来越强大,但还是不能完全替代人们线下交往的需求。特别是那些有情感连接的、正式的、有纪念意义的、具有仪式感的社交活动等仍然是线上所不能取代的。”
未来,武林之星将成为一个贴近艺术、时尚与人们生活的多元化空间。杭州市会展集团负责人表示:
“武林之星将重点发展博览、秀场、社群活动和产业合作四大方向。”
作为杭州市中心目前最大的博览综合体,武林之星通过博览与商业场景的有机结合,找准了满足人们情感连接与消费体验需求的定位。它以更有温度、更具活力的城市第三空间,重新定义了数字化时代下的非标商业运营模式。武林之星不仅为未来城市商业空间的发展探索了新可能,也为杭州打造“赛会之城”提供了创新思路,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国际化格局与吸引力。
武林之星运行的创新运营模式,并非一蹴而就达成。怎样让武林之星讲杭州新故事,如何用非标商业体讲好故事,是在运营方长期与非标商业领域内的从业者与观察者的深入交流中创生的。
本次开园论坛5场主题论坛,30多位来自不同领域的演讲嘉宾参与其中,分享着他们前沿的设计理念与城市发展智慧。
场景实验室创始人、新物种实验计划发起人吴声在《场景纪元》中提到,
场景设计力是“design”(设计),但更是“design thinking”(设计思维),是对消费者认知、审美和消费精神的持续理解,也是技术进步对应的精益方法。
“为新商业场景设计力提案”作为五大主题分享会之一,便是探讨场景如何迭代个性化内容,怎样通过场景设计理解新生活方式。本次活动邀请到了场景体验策展人梁亮、《一筑一事》创始人兼主编王牧之、几里建筑创始人齐帆、瑞安新天地助理总经理兼瑞安集团创新品FOODIESOCIAL负责人任斯诚,以及非标商业TOP50发起人&《不想聊》主理人桑花花等,分享在越来越多的新商业场景设计的观察实践中,他们围绕人的新生活形成新体验提案。
牧之以《“作品”与“作者”——新商业场景中的创作力观察》为题,分享了近十年来观察与探访新商业现象所得。
“新商业不代表对过往的遗忘,而是基于过往的经验寻找新的方向”。
2014-2024 一筑一事的2000+原创推文标题 / ©一筑一事
他从过去十年近2000篇原创文章中发现,如今的设计已从单一设计演化为更综合的“创作力”,涉及建筑设计、文化传播、文学艺术、场景开发及泛生活方式等多个领域。比如设计师与主理人逐渐产生“身份互换”,跨越边界的创作成为“必修课”,与此同时,
唯有当经历足够多的沉淀与迭代生长,创作的边界才能够被打开,新的内容才有可能从过去经验中产生。
以媒体人和操盘手的双视角洞察出发,桑花花在现场分享了自己关于非标商业的观察与思考。她提到,在消费降级、市场下沉的浪潮中,仍有引领性、创新性的小浪花存在。
复制鸿寿坊的人很多,但鸿寿坊只有一个;复制跳海酒馆的人很多,但跳海酒馆只有一个。成功的主理人不是选对了赛道,而是在“做自己”的这条路上坚持住了。
在商业同质化竞争的背景下,她认为对于非标场景的营造,设计需要兼顾四个维度:首先应该为在地景观服务,其次为用户需求服务,最直观的便是在线下商业做好导视系统,方便用户进行导览;第三为价值表达服务,让内容从每个具体的来访者身上产出;
最后为城市关系服务,商业体并不单单是一处公共空间,它更承载了对“城市的翻译”,帮助人们从品牌、商业体中更好地理解城市。
任何非标商业的设计,所应该谈论的不是“新”,而是“真”。唯有“真心”打动“用户”,不可复制的非标商业才能走出自己的路。
作为建筑设计师的齐帆,回顾了自己过往大尺度的建筑设计和公共空间领域的经历后,他认为在非标场景设计中
需要平热与淡景的理念
(日本哲学家鹫田清一的哲学理论)
——城市空间最平常的状态和易忽视的细节。
例如齐帆建造设计的CPI项目,保留了水边半岛的本质,让起伏的海岸线上“长满”了纯白的房子,他通过思考如何突显独特和松弛的场所精神,探索和展示成都气质的变化与不变。
CPI的非标场景用打动人的、有交互感的氛围细节来还原日常的状态,这需要观察与思考当地人日常的一天才能把握住空间的典型形态。以此出发齐帆打造具有自己思考的CPI商业空间,也意味着他从单纯营造场景向生产内容的转变。
瑞安新天地助理总经理&瑞安集团创新品牌FOODIESOCIAL负责人任斯诚
上海疫情后,最具烟火气的城市标杆更新项目,莫过于鸿寿坊了,这个“小项目”展现了任斯诚团队对社区商业的精准理解——为社区创造理想的附近。此次任斯诚以《为社区创造理想的附近》为题,提出城市更新项目中社区商业的差异化发展策略:
一是通过共建生鲜超市、引入市集化品牌和周末市集等方式,营造自然、易停留的常态化环境;二是通过引入大量首店、覆盖全时段消费等举措,提升品牌与体验的丰富度;三是利用公共空间,结合精致与烟火气的元素,提供柔性体验,如保留老建筑肌理、打造夜间业态和外摆等。
商业需要流量,但不应该首先放弃“最近”的流量。从住在那里的居民出发、从在那里办公的人出发,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一点“烟火气”“氛围感”便是鸿寿坊的初衷。
这些思考,与武林之星“博览+商业”的运营思路殊途同归。在存量时代,商业空间的竞争已逐渐从新兴“造景”手法转向对“内容”的深度挖掘。武林之星通过不断开发与融合场景,探索更加极致的可持续商业路径,为非标商业空间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与可能性。
武林之星以“博览+商业”为核心理念,通过展览、社群活动、论坛等一系列高参与度的内容,逐步打造出一个融合场景美学的展览中心、美术馆和秀场,充满生命力的文化地标。然而,“博览+商业”的本质仍是商业运营。在这种新业态下,这片兼具文化体验与城市商业功能的空间,凭借“以展招商、以展赋能”的模式,将会呈现怎样的品牌“展品”?
拿在年轻人中拥有持续热度的“体育”与“宠物”话题来讲,经创新运营后的武林之星吸引到了NBA HOOP PARK篮球公园和小它数字宠物生态服务平台等贴合年轻人兴趣爱好的社交品牌。
NBA HOOP PARK副总裁田也表示,
NBA HOOP PARK的目标是将人们从手机和家中拉回线下,通过真实的感官互动重新构建人与人的联结。
由此为广大球迷和篮球爱好者打造了线下体验空间。除了场地空间需求和满足品牌方在地孵化出产品的期望外,NBA HOOP PARK希望通过篮球场联结到一批杭州喜爱篮球运动的青少年,将NBA体育精神延续,为此将在武林之星策划如NBA3X篮球赛和NBA观赛派对等赛事活动。
小它数字宠物生态服务平台的加入则是另一种创新思维,小它不只做宠物,还要围绕宠物主人建立系列完整生态。创始人刘宇认为,其实杭州不算是成熟的宠物友好城市,
“那么我可不可以就此为杭州提供一个友好的宠物空间?让宠物以及养宠人都有处享受人宠复合式生活的公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