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九次方大数据
创建于2010年的九次方大数据,是中国最领先的大数据资产运营商,中国第一家提出数据资产运营的公司,同时也是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创始者。公司坚持以“贡献中国数据智慧,释放全球数据价值”为使命,致力于构建完整的大数据生态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电建  ·  【新春走基层】重大项目开春“火力全开” ·  3 天前  
龙船风电网  ·  江苏一台风机倒塌! ·  3 天前  
中国电建  ·  贯彻2025年工作会精神 |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九次方大数据

瞄准区块链,北京抢答新一轮科技发展的“应用题”

九次方大数据  · 公众号  ·  · 2019-12-12 18:30

正文


足科技赋能、万物互联的时代,作为全球新一轮技术变革的中坚力量之一,区块链以及它所构筑的价值互联网,正引领新一代技术和模式的创新与变革。美国《连线》杂志在近日的报道指出,中国正在向全球区块链领域的主导地位推进。


实际上,在2016年底,“区块链”就首度写入我国《“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被纳入新技术范畴并作前沿布;2017年,国务院在发布的4个文件中也提及了区块链。 到2019年,区块链技术结束了监管空白阶段,上升为“国策”,并迎来发展黄金期与政策东风。


上升为“国策”的标志性事件有两个。2019年1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首次在制度层面对中国区块链行业发展进行规范;2019年10月24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政策红利下,城市“上链”正在成为各地共识。 作为对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视程度、政策敏感度及贯彻实施力度最大的城市,北京迎着新技术的风口提前布局,“区块链+”的成果频现。


区块链突破性研究提升数据资源价值


去中心化、透明性、开放性、自治性、信息不可篡改、匿名性等特点,赋予了区块链技术无与伦比的独特优势。 将总部设立在北京的九次方大数据,敏锐捕捉新技术下所蕴藏的巨大潜能,通过区块链共识机制,力求解决多方共赢可信的问题 :通过区块链端对端可信对等网络,保障数据不可篡改解决数据产权归属与数据留存问题;通过区块链账本技术和水印技术,解决数据溯源与侵权追踪问题;通过数据加解密技术与黑匣子技术,解决数据使用安全、存留、泄露等问题。


同时,九次方大数据积极研发政府区块链共享平台,通过区块链账本技术,解决身份认证与信用问题,并通过数据的确权标识,帮助打通“信息孤岛”。建立数据安全云,通过区块链技术+数据安全加解密技术+大数据模型算法技术,解决科研成果全程记录存储。此外,还创新性的开发了服务数据资源联盟链,意在构建人类社会服务数据资源可信交易市场价值互联体。


九次方大数据创始人王叁寿表示,区块链是突破传统制约问题的“杀手锏”,所采用的共识算法将从治理理念的源头入手来设计治理规则,改变和革新政府管理模式。


“目录区块链”支撑数据融合共享


针对共享难、协同散、应用弱等长期桎梏问题,北京利用区块链将全市53个部门的职责、目录以及数据联结在一起,形成“目录区块链”系统,为北京大数据的汇聚共享、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支撑。今年10月,首个线上数据共享流程依托“目录区块链”开启。


北京市经信局大数据建设处处长刘旭表示,下一步北京将建设以信用、证照等核心政务数据为代表的“数据区块链”,引入多方安全计算等夯实大数据和区块链安全保障体系。



利用“区块链”办理不动产登记过户


在北京市海淀区,区块链技术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应用试点正式启动。在不动产交易场景中,通过多个市级部门相关数据共享上链,办事人员不用再提交身份证、结婚证或离婚证、房产证等材料进行核验。现场核验材料由十几份减至3份,核验时间由15分钟减至2分钟。


今年9月,“海淀通”APP上线,探索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同国家、市级数据的对接共享,推出“信息鉴证”服务,包括营业执照、纳税信用信息、婚姻信息等三类国家数据和身份证、户口簿等9类市级数据。办事市民可随时从链上获取权威部门关于自身情况的信息。


区块链创新服务雄安建设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指出:要“明确产业发展重点,超前布局区块链、太赫兹、认知计算等技术研发及试验。”目前,雄安新区已经在区块链应用方面展开实践。


2019年5月,雄安新区管委会正式启动运行“雄安征拆迁安置资金管理区块链平台”,实现征拆迁原始档案和资金穿透式拨付的全流程链上管理。此外,在年底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城市大数据平台也即将在雄安新区落地。


将“区块链”纳入金融科技发展规划


2018年11月,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经市政府同意,联合发布《北京市促进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8年-2022年)》。该文件将区块链技术纳入北京“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的范畴。


在具体规划路径上,文件提出将一方面积极推动影响金融科技功能应用的底层技术发展,完善各类技术市场设施,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技术(移动互联、物联网)、分布式技术(云计算、区块链)、安全技术(量子计算、生物识别、加密技术)等;另一方面创造条件促进技术应用落地,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改善客户体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同时更有效地防范和把控金融风险。


中行通过区块链完成首笔跨境支付


全球第一笔基于区块链的银行间跨境汇款在传统支付模式中需要2到6个工作日,但应用了新技术之后,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银行间跨境汇款在8秒之内即可完成。


2018年8月,中国银行通过区块链跨境支付系统,成功完成河北雄安与韩国首尔两地间客户的美元国际汇款,这是国内商业银行首笔应用自主研发区块链支付系统完成的国际汇款业务,标志中国银行运用区块链技术在国际支付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将加大基础工作推进力度,通过技术加制度的方式,解决改革中的共性和难点问题。比如,加大科技应用力度,充分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推动企业办事创业更加便捷高效。


可以看到,在北京的区块链发展的背后,是以国家发展和行业高度为技术应用试水标的,以给社会发展与治理带来新变革为发展关键,构建区块链产业生态,推动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将依法治网落实到区块链管理中,推动区块链安全有序发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未来城市已经初现雏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