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晚,
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歌剧《山海情》
第八轮演出温情启幕,再度以其
东西携手的深情厚谊和脱贫攻坚的奋斗力量震撼
观众心灵。
吕嘉
执棒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
王宏伟、龚爽、金郑建、梁羽丰、陈滢竹、刘珊、关致京、撒丽娜
等原班人马实力集结,
国家大剧院歌剧演员队、国家大剧院合唱团
倾情投入,为观众唱响山与海的情缘。
歌剧《山海情》改编自2021年热播的同名电视剧,再现上世纪90年代以涌泉村为代表的宁夏西海固人民搬迁至银川近郊永宁县境内,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之下,从无到有建立经济开发区的移民史。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
是
习近平总书记
亲自部署推动、亲自命名建设、亲自授牌表彰的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
,是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成功典范。总书记当年在福建工作期间,就牵头负责闽宁协作对口帮扶。决心印着为民初心,
山海有情
彰显的是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和
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
《山海情》通过艺术化的手法把握
民族复兴、共同富裕
的时代主题,展现
西海固人民的奋斗史
和
中国反贫困的壮举
,把
时代广度、历史厚度、人性温度
,转化为
思想深度、精神高度、审美气度
,实现艺术创作与国家战略的深度融合,让文艺作品彰显时代的光泽和史诗的力量。自2022年首演以来,便以其
高规格、有温度、有情怀
的艺术魅力,赢得了广泛赞誉。
该剧以审美的方式观照现实生活,将乡土大地史诗般的巨变用舞台艺术呈现出来。16日晚大幕拉开,
高达3米的巨大斜坡旋转侧台
震撼亮相。这一方
符号化的黄土高坡
,突出“
脱贫之路
”的鲜明寓意。侧面紧密排布的
面孔墙
,由
百姓迁徙的塑像浮雕
组成,成为重要的叙事部分。坡面上的图案从
贺兰山脉、土坯民居到现代风车、绿水青山,
铺开了宁夏社会及文化变迁的画卷,随着剧情的推进而适时成为具象化的社会背景。
整场演出强化内容和形式的深度融合,创造了具有
中华审美风范
的艺术表达。舞台后区环幕上呈现
蜿蜒崎岖的贺兰山脉
,前区里由
土坯民居
构成的微缩村庄街景,以及群演身上
强肌理而突出黄土感的厚棉袄
等,舞美、道具、服装处处有细节,生动呈现出了宁夏地域元素,渲染了
原汁原味的西北风情
。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该剧以歌剧思维对同名电视剧进行创新创造,无论是剧本抑或音乐均进行了大胆而精巧的发挥。
剧本创作在凝练的故事中强化了主旨主线、塑造出真实可感的人物,原剧中满
腔热
血不服输的青年干部
得福
、灵秀倔强的农村姑娘
水花
和
麦苗
、诙谐的援宁扶贫干部
陈金山
、有情有义的
德宝、
深明大义的
李太奶
等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都悉数登台,立体饱满的形象牢牢抓住观众眼睛。
歌剧写法沿袭了《小二黑结婚》等中国传统歌剧的样式,即所谓
话剧加唱
;音乐创作充分吸收
民族音乐
风貌,旋律优美动听、朗朗上口;台词表述具有鲜明
闽、宁特色
又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国家大剧院合唱团
演绎的混声合唱《苦瘠甲天下》及饰演水花的
龚爽
演唱的《花儿三唱》等唱段极具感染力,地域特色十足。此外,特邀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传承人
撒丽娜
,穿插的
宁夏“花儿”
演唱亦为演出锦上添花。
当晚演出中有一段情节令人印象深刻。村里只差一户无法达到供电标准,眼看村民闹着离开,得福与供电所刘所长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电视剧里,这是一段
现实生活的争论
;歌剧舞台上,变成了
节奏紧凑、朗朗上口的唱段
。随后,原剧中得福心急火燎却无言沉默的剧情,通过歌剧音乐
把无声化为有声
:“爬上了那个圪梁梁喊哪喊苍天……”饰演得福的男高音歌唱家
王宏伟
,嗓音高亢、“西北味”十足,把人物憋在心中无法表现出来的态度都释放了出来。这些创新将叙事内容完美呈现,更为作品
增添了舞台魅力
,赋予这个经典故事以崭新的艺术生命。
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歌剧《山海情》
用百姓的语言,讲好百姓故事
,将这段脱贫奋斗史呈现得生动可感。人民是文艺的阅卷人。
平凡鲜活的人物群像,真挚动人的舞台演绎,
让这部歌剧始终充盈着
亲切的烟火气
,赢得了现场观众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