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蕊希
蕊希,「 一个人听 」。如果有一天,你取消关注了,请记得我们,曾经爱过。(微博:蕊希Erin)。听她的声音,会上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周刊  ·  只要一上班,我就特别想看书 ·  9 小时前  
三联生活周刊  ·  哪怕每逢春节胖三斤,我也还是放不下它 ·  昨天  
三联生活周刊  ·  为什么读古希腊神话? ·  昨天  
新周刊  ·  父母过年硬塞的土味零食,被同事抢着吃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蕊希

" 我真的好想见见你。 "

蕊希  · 公众号  · 杂志  · 2019-02-02 20:50

正文


听她的声音| 会上瘾

文末有惊喜

一定要读到最后哦



我常听人说,越长大朋友越少。满怀心事却无处诉说,因为百般诉说也不过是给别人增添烦恼。小时候经常被大人教育 " 要多交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 " ,可后来我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微信通讯录里的好友列表翻上好久也没翻到底,可想找个人一起吃火锅的时候却不知道该叫谁;失恋的时候找个倾诉对象都要思虑再三,生日的时候和你说生日快乐的就那么固定的几个人。


我们这一代经历了很多社会环境的改变,最近经常出现在耳边的一个词是 " 社交降级 " 。


所谓的社交降级就是不愿意花时间花功夫去维系友情了。我们懒得结识新朋友,也懒得维护老朋友。



周末朋友组了局,想到有我不认识的人,算了不去了;朋友叫着去吃新开的火锅店,想到穿着干净的衣服化了妆洗了头,却要带着一身火锅味儿回来,算了不去了。


其实不是社交降级了,是在我们心里对友情的重视程度降低了。


你觉得周末约你的这个人不是你很想见的人,所以你拿 " 没洗头 "  " 太累了 "  " 要休息 " 搪塞对方,你觉得和你聊天的那个人说着一些你不在意的话题,所以你总是用一连串的 " 哈哈哈哈哈 " 去回复对方。


在你心里一定有一些人,是你不洗头也不觉得尴尬丢脸,也想要去见的人,是坐在一起从不担心冷场没话说的人,是你花了两个小时坐地铁只为吃一顿饭也觉得很值得的人,那是你愿意花时间精力去维护的友情。





去年夏天初中好友小飞来北京办事儿,只多停留一晚,约我和另外一个在北京的朋友老王一起吃饭。我记得那是一个工作日,我和老王都在上班,我因为下班晚还请了一个小时的假打车去约定的饭店。


路上堵车的时候我一直在看打车软件上的预计到达时间。其实我们并没有很久没见,但能在我生活的地方见到家乡的朋友还是让我觉得很期待很开心。



那天吃饭的烤肉店是我定的,饭后溜达闲逛的地方也是我去过很多次的,但因为是和好朋友一起去,我不觉得烤肉店烟雾缭绕的环境影响心情,也不觉得去过好多次的胡同没有新意。


吃完饭我们在后海那边溜达,他说今年的生意不好做,他要调整重心,我和老王则分享上班的压力和趣事。


我们不再是几年前一起讨论喜欢的男生女生,一起聊新款游戏和寒假作业的小孩子了。 各自有了不同的生活后,我不了解小飞做的生意,他也不太懂我每天要做的事情,但每一次见面的分享都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我可以完全不懂你的忙碌,但我希望我不是你故事里的局外人。这些年,我们很少插手参与对方的工作和生活,但我们也从未缺席彼此的人生。


那天分别时小飞送了我和老王一人一个笔记本,是他下午一个人闲逛等我们的时候买的,我和老王吐槽来北京还给我们买纪念品,小飞说留个纪念总是好的。那个笔记本我一直没用,但时常拿出来看看,我觉得被朋友惦记是一件特别温暖的事。





那个短暂的夜晚时间仓促,第二天要上班的我和老王,还有一大早要去赶车的小飞在地铁口没来得及好好道别就说了再见。


那是个平淡无奇的夜晚,日子平淡无奇,饭菜平淡无奇,我们聊的话题也平淡无奇,但我却记得那天的每一个画面。 我们没有说再见,因为我们知道再次相见不会太遥远。


后来我才明白,朋友不一定是那个能时时刻刻陪在你身边的人,但一定是那个让你觉得舒服自在的人。



你为了见他心甘情愿跑远路,你从不担心你们太久没见会没话说,你们之间永远是你说了上一句他就能接下一句,别人可能压根听不懂你们在说什么,你们却在哈哈大笑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