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schema)是认知治疗里的一个概念,意思是我们看世界的基本框架,它在一个人的早期就形成了:
我有没有能力,我会不会成功,我需不需要人际关系,我是不是值得被人喜欢……
我们平常说的童年阴影,就是对成年之后产生影响的图式。比如,一个人小时候家庭拮据,可能一辈子都有匮乏感,什么样的东西都不舍得扔。
虽然这么说,并不代表人的一生会被早期经历所决定。事实上,认识这些影响,本身就是让自己获得更大的选择权。做决策的时候,如果意识到我们习惯在一个怎样的框架下看问题,就可以有意地做一些调整,减少框架带来的限制。比如说我知道自己是一个偏谨慎的认知框架,容易高估风险,我就会告诉自己:如果我觉得风险正常,其实是偏低的。如果感觉风险有点高,那可能刚刚好。
也推荐你做一个测评,来认识自己的图式。
知乎
上有一个热门问题:
童年阴影会伴随你一生吗?
其中一个高赞回答是这么说的:
有次和同学聚餐吃火锅,不小心打翻了一盘牛百叶。她突然就吓得脸色发青,站在那里,一动也不敢动,瞬间丧失了所有的反应能力。同学都被她的反应吓了一跳,纷纷问她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当她突然意识到她已经长大了,哪怕是打翻了东西也没关系,根本不会再有人会狠狠骂她的时候,那一刻她直接坐在那里嚎啕大哭了一场。
因为她终于知道她为什么会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了,原来她在等,等她的身体条件反射一样地告诉她:
你等着,你马上就会被骂。
这是童年记忆给成年带来的影响。
犯错就会被骂,这是扎根她内心的图式,即使父母已经不在身边,在她心里依然认定自己会被责怪,因此做事小心翼翼,如果不可避免还是犯了错误,她便会做出异于常人的反应。
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呢的人格在五岁之前就定型了,
我们成年以后所表现出来的不幸福、非理性状态,都在童年时有因可循。
虽然那位知乎用户被打骂教育的阴影所控制,但她依然是幸运的,因为她能看到童年经历对自己的影响,因而也就找到了摆脱影响的方法。
也有很多人,他们受困于不幸福的人生状态,却不知道从童年的经历里找到原因。
比如:
-
迟迟不敢进入恋爱或婚姻,对长久的亲密关系缺乏信心,期待拥有一份甜蜜幸福的爱情,却又害怕深陷其中受到伤害;
-
常常羞于表达真实的自己,因为担心自己的缺点会暴露无遗,担心身边的人会不喜欢这样的自己;
-
缺乏自控能力,做事拖延,很难形成自律的习惯......
看见心理平台依据Young不良图式模型、童年逆境体验研究等理论原型,研发出一套测评工具,叫做
【童年阴
影评估】
——
帮助困于童年经历而不自知的人,找到童年埋藏在他们心里的那些刺,抚平内心的伤口,重获灵活的、可以自由选择的自我。
通过测评,你将会知道,你受童年经历影响的指数有多高,阻碍你通往幸福的“童年阴影”是哪方面的,如何针对这些影响进行自我疗愈。
本测试是依据
Young不良图式模型、童年逆境体验研究等理论原型
,研发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