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王开东
偶尔针砭教育,偶尔建设学科,偶尔戏说历史,偶尔吐槽现实……绝不偶尔的是——永远保持原创,做教育的盗火者,纵火者,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91运营网  ·  第一批因DeepSeek失业的受害者,已经出 ... ·  2 天前  
出彩写作  ·  写材料狠人的干货笔记 ·  3 天前  
运营研究社  ·  如何用飞书+Deepseek做小红书AI内容矩阵?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王开东

永远叫不醒一个刷题的人

王开东  · 公众号  ·  · 2024-07-01 00:01

正文


北宋陆游在《示子遹》中写道:“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何为“诗外”的“工夫”呢?不妨参读陆游的另一首诗:


法不孤生自古同,

痴人乃欲镂虚空。

君诗妙处吾能识,

正在山程水驿中。


要做好诗,该跟外面的世界接触,决不可以关起门来空想,只有从“山程水驿”的游历和阅历里,在生活的鲜活体验里,才会获得新鲜的诗思。


之所以说这么多,其实是想表达,汝果欲考好试,功夫也在考试之外。尤其是语文,一个语文素养极好的学生,不大可能是从试卷堆里走出来的;而极有可能是从书堆里,从活泼泼的自然和生活体验中走出来的。


因为这样的孩子,腹有诗书,又有真切的生活体验,还会关注自然和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有大地伦理,有生命情怀,有审美意识,当然会出手不凡。有人说,女人读过所有的书,都在她穿的衣服里。而我说,孩子们所有读过的书,所有走过的路,所有看过的云,所有吃过的苦……都在文字里。


你读过的书和别人不一样,你的世界不一样,你的文章就和别人不一样。这是无论做多少份试卷也换不来的。试卷和刷题只是量的增加,这种量变不会引起质变,甚或因为做多了,反而产生倦怠和恐慌,成为因袭的重负。


从心理学上来说,应试思维是一种穷人思维,危害不小。


穷人思维是哈佛终身教授穆来纳森的发现。当年穆来纳森年少得志,惟一的烦恼就是缺少时间。计划很多,分身无术,结果陷入过分承诺、无法兑现的泥淖。久而久之,自我评价不断降低,焦虑不堪。


穆来纳森当时正在做国际扶贫研究工作,就是研究穷人为什么会穷。研究过程中,穆来纳森突然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那就是,穷人的焦虑和他的焦虑本质上没有任何不同。


他们的共通点就是资源稀缺。穷人缺少金钱,他缺少时间。他们都为稀缺性资源而焦虑。


研究下去,他又有惊人发现:在长期处于资源匮乏的状态下,人们对这些稀缺性资源的追逐,已经垄断了这些人的注意力,以至于忽视了更重要更有价值的因素,造成心理的焦虑和资源管理能力的缺乏。即便你给穷人一大笔钱,给缺少时间者一大把时间,他们还是无法很好利用。


也就是说,一个长期处于特别穷和特别没时间的人,他的智力和判断力已经全面下降,他们不可能心平气和地管理金钱和时间,当然也很难获得成功。


所以然者何?


盖因长期的资源稀缺培养出了“稀缺头脑模式”,他们的头脑会直截了当的奔着稀缺资源而去,根本没有多余的“带宽”考虑其他。


一个穷人,为了满足生活所需,不得不精打细算,没有任何“带宽”来考虑投资和发展事宜;一个过度忙碌的人,眼睛里只有截止日期,被最紧迫的任务拖累得疲惫不堪,根本没有“带宽”去安排更长远的发展。


这就是哈佛教授的惊人发现。由此我们不妨大胆判断,应试思维就是穷人思维。


分数是老师和学生的稀缺性资源。一旦老师和学生从满足分数的缺失中去看待世界,世界就会被分数笼罩,一切美好和色彩就会荡然无存。因为分数垄断了全部师生的注意力,他们已经没有多余的“带宽”考虑其他,智力和判断力全面下降。


离了分数,很多的老师不知道怎么教,很多的学生不知道怎么活,很多的部门不知道如何考评。结果就是,圈养的学生,到了大学之后,像出笼的鸟,整天无所事事,要不游戏攻关,要不蒙头苦睡。既不会读书,也不会恋爱,最终成为废人一个。


有朋友会问,既然应试的危害那么大,王老师能不能提供一些好办法呢?


比如有说,古诗文的默写不默怎么行呢?平时的练笔不练怎么行呢?


那我就不揣浅陋,说说我是怎么做的。主要是要怎么把学生的负担减下来,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


关于默写,有不少老师,每个早读都要指定篇目,先读再默,然后批改得两眼发花,有可能错别字还没有挑出来。何其苦也!等到一轮结束,学生前面又忘记了。如同薄松龄的《狼》所说,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我是怎么做的呢?我是偷懒,再发动学生完成。


我把要求背诵的所有篇目,制作成一张表格,横排是背诵篇目及该篇目的负责学生,竖排是全部学生名单。最难背诵的文章,分配给班上的班花和班草,他们都是学生最想亲近的对象。表格就张贴在班级的后墙上,老师每天掌握背诵的动态。孩子们在早读或课下,背得热火朝天,背完后由抽查人打钩。最先背完的同学,都能领到我赠送的图书。


但高考默写题的核心往往不在于你会不会背,而在于你会不会写。我还有后招。当看到表格中所有人任务都完成之后,我拿出一节课,举办汉字听写大赛。当然老师先要挑选出难写的易错的字,三组一上,每组一人PK,这样一节课评讲下来。难写的字学生都会写了。默写就这样解决了。屡试不爽,而且分数很好看。


至于学生随笔,老师有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学生写给老师一个人看,早就倦怠了。老师一种眼光,一个口味,学生的写作水平在老师的心目中早就定型了,怎么可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呢?


对此我进行了改革,叫做轮流随笔,一人精彩一文。四个大笔记本,装帧成图书的模样,前面有文章题目、作者和页码,让学生填写好。不限文体,轮流写作。但后面的同学必须要评点前面所有学生作文。


这样一来,学生的精彩一文要在全班同学手里流转,而且都要写评语。这些人中间很可能就有自己暗恋的对象。哪个同学不是用老命在写?不但写而且还常常看其他同学点评,这次写得不佳,下一次一定要找回来。


很多孩子都着魔了,天天在构思神作。有时候,同学之间还斗起来。我当然要煽风点火,让他们下次再比试。


下面,我截取的两个同学的随笔。


假如我便这么死了


王同学


假如我便这么死了,我确是死了。


我生前没有记日记的习惯,所以我的思想将与我的血液一道凝固,不再会有人知道这个死物生前是多么鲜活有趣,年轻蓬勃,乐观向上的机体,没人再会理会曾经的那个谁带给过他们激情、愉悦、荣耀或者光辉,我便已不存在。


我消失了,即便有谁愿意记住了我片刻,但他们会妄加猜度我,他们会说我生前是个自大、傲慢、无礼的家伙,给我戴上一顶无耻的帽子,我却已无力申辩;而当有人说我谦虚、高尚时,我又该怎样去肯定他们的赞美,坚定他们的信念?既然已死了,我终究无法改变一些人对我的成见,因为我已不再向前;既然已死了,我该怎样去挽住未亡人的一丝留念?我早已是一柄残烛,接着是一芯残焰,从此将是人们心中一枝不完全的破烛的残影,喜欢或不喜欢,光芒已黯淡,终将消散。


生者可恸,亡人未矣。


既然我死了,未留下什么,除了欠人一辈子的债,留人些一辈子的笑柄,余人些一辈子的吁叹,我还留得了什么?我不曾对敬爱的长辈叨一声“保重”,我去了;我不曾对我心爱的女人念一声“珍重”,我去了;我不曾对我远方的朋友唤一声“勿念”,我去了。我去了,撒手人寰,茫茫人海从此与我两不相干,便如微尘,聚集时在人间掠过一阵风,消散后还留得下什么影踪?


猝然间,我对生命全不握有了,我脱离了人间。是自己那一句“这该死的命”让生命抛弃了我,还是我大方地出让了生命。但总归我死了,世界感触不到我。想证明自己尚未死尽的呻吟,我拼命想要挣扎,那紧巴巴地微缩在窄小棺木里的人兴许不能被称作我了,那只是一副取代了我曾经炽热灵魂的躯壳。它脱离了我的掌控,带着我凉透的心,被一群我永远不想离开的人拥护着,化作灰烬堆入了我深深扎根的故土,再也见不到天日了。


在千万年以后,千万个角落,我能够找到不止一个与我曾用的同一个姓同一个名的人,但那不会是我了,也不再会有人因为提到这个名字而对我产生任何概念了。我最后一次深吻一下这个陌生的世界,身向下睡了,就依附在我亲切故土的小河旁,那是岁月和人都改变不了的记念。


我睡安详了,不必再耿耿于怀于前生,但倘我又活了,我发现了许多未尽之心愿要去达成。


假如你便这么死了


范同学


王某某的文章我没细读过,我文笔也比不上他,就是想借死亡说明一点问题,抒发一点感想。


假如你真的想死,拜托你怎么死还是一个大问题。你要跳楼,别人说你在作秀。你在家自己了结(上吊,吃药,割大动脉),行行好吧,这房子卖不出去了,风水先生不用算也知道这是“凶宅”。你身体健康,天天锻炼,说“自然死亡”没人相信。堕落点染个AIDS,没几年还死不了,还会吃你爹妈不少血汗钱。不要急着往车底下钻,先回去查查自己是不是城市户口,要还是农业户口,这条路不值得。


不管你选那条路,你的确是死了,但你对这世界的影响恰才刚开始。咱班主任得停职了,咱校长得出现信任危机了,社会上定然卷起轩然大波,一些喜欢唧唧歪歪的“专家学者”可以把你炒成风云人物,对教育的批判铺天盖地而来,但我们还要高考,一切都是原地踏步。明年你周年之际,兴许还可以烧张关于你的报纸,但人们可能忘记了你曾来到过这世界上。


是我拜金,钱总得算算,不考虑用于你死亡的活动经费,当然你也没地方报销,账目还真不少。虽然你父母可以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享受“学平险”带来的好处,也算得上是“小投入,大回报”。(说不定你还会成为推销“学平险”的案例,保险公司会如是写上XXX死亡,得到补偿若干,全家老小无不感激涕零,所以请大家保险)但你的父母却会因此付出许多许多,多少年来的养育无法计算。


你这么有思想的,躺不了水晶棺,进不了八宝山,开个追悼会可是必要的,又要迎来一群混吃的亲朋好友,一打红票子就这么去了。


火葬场可是垄断企业,那炉子不但烧人,还烧钱。棺材+火化+骨灰盒,没厚厚一叠红票子是搞不下来的,而你的肉体也将随着火花促进一项叫腐败的事业发展,为那些已经富到爆的人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虽然你已经不在人世,但仍要个安身之所,但愿你没生在大城市,现在地价很贵的啊,调块风水好的地儿,再搞块好点的碑。前前后后的花销够添辆经济型轿车了。


但不管怎么说,一切都安顿好了,你也的确是死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